浅析如何在ppp项目中做好施工监理工作论文_徐昌辉

浅析如何在ppp项目中做好施工监理工作论文_徐昌辉

青海路翔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810000

摘要: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PPP模式由于其具有的诸多特点,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推崇,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融资手段和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参与到PPP项目的运作,如何有效防控PPP项目施工监理工作,已成为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施工监理,ppp项目,监理模式,措施,管理水平

引言

PPP模式是目前新兴的一种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将政府与企业的利益融为了一体,实现了项目融资与基础设施供给的有效结合,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改革的重大举措。施工企业PPP项目在运作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机遇与风险,以下对施工企业PPP投资项目做好施工监理工作进行简要探讨。

一、PPP非经营性项目简介

1、PPP模式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其中非经营性项目是政府通过招商确定本项目投资人后,于招商中选投资人组建项目公司,负责处理项目建设的全部事宜;工程投资建设完成后,政府(招商人)在一定期限内回购。

2、PPP非经营性项目中建设单位组成各方的职能:

(1)政府部门通常是PPP项目的发起人,它们在法律上既不拥有项目,也不经营项目,而是通过给予项目某些特许经营权和给予项目一定数额的从属性贷款或贷款担保作为项目建设、开发和融资安排的支持。

(2)招商人(政府)+投资人组成PPP项目公司,投入的股本形成公司的权益资本。

(3)项目公司:是为PPP项目的建设以及运营而专门设立的公司,由政府和社会投资者联合组成,是PPP项目的实施者,负责项目从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直至项目最后的移交等全过程的运作。

笔者通过对PPP项目的接触和了解,结合实践谈谈监理企业在PPP非经营性项目模式下如何开展监理业务进行以下分析和探讨:

二、监理企业现状分析

国内工程监理制度一直以来被定位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工程监理职能是“三控”、“两管”、“一协调”、“安全生产监控”,而被社会所认同接受的且企业应用熟练的也就是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1、监理单位对工程进度控制一直以来仅停留在施工月计划审核与协调上;对项目整体的进度,尤其是对项目设计阶段进度控制无从谈起;对工程物资采购进度的把握、控制与协调上,显得苍白无力、力不从心。

2、监理企业能做的费用控制,目前阶段更多的是停留在合同单价进行简单的计算或审核,对事先的控制、估算,前期无法介入;过程中缺乏经验和手段;仅能控制现场的签证的费用,控制能力弱小低下。

3、合同管理,目前阶段监理企业大多只能停留在合同签约后程序上的管理;基本流于形式。

4、信息管理,仅是按照监理程序,对施工阶段现场安全、质量、进度控制方面的部分项目信息流进行管理;缺乏实力去构建信息管理的平台和技术。

5、协调:仅是停留在协调施工单位现场施工的界面,这与监理规范、社会期望相差甚远,缺乏PPP项目模式所要求的信息管理平台。

三、PPP项目模式下监理企业不利因素分析

1、监理企业由于一直被政府和社会定位于施工质量、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层面,仅仅是处于项目管理的一个环节;没有做好进入PPP项目管理服务的内部储备。实质性的普遍没有达到项目管理的层面;个别企业仅仅是把企业名称由监理公司改为了项目管理公司。

2、建设市场条块分割,保护主义倾向严重。监理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承接监理业务困难重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监理企业规模小,人力资源较单一;现场监理机构被束缚在施工现场,工作内容基本是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缺乏法律、合同造价、财务方面高素质人才。

4、监理企业在PPP项目中没有费用的决定权与承担力,这就需要取得PPP项目公司组成各方的认可和接受。

5、监理企业缺管理技术全面的核心专业人员,企业内部各专业技能没形成系统衔接;无法适应在PPP模式下的对项目管理的要求;拼凑起来的管理有可能给监理企业带来灾难。

四、监理企业在PPP模式下有利因素分析

1、政府对监理企业定位虽然约束了监理企业在项目管理上的发展,但却夯实了监理企业在现场管理上的经验,尤其是在质量、标准规范上的把握能力上,监理企业远比PPP项目公司有经验。

2、监理人员的现场经验,远远优于PPP项目公司。监理企业的人员本身就有丰富的施工或施工管理经验,现场管理工作是监理企业的主流业务。

3、在现场管理上,在安全、质量、投资管理上,招商人(政府)更倾向信任监理企业的人员,而不是PPP项目公司投资人(兼承包商)的人员。

五、PPP模式下监理企业应对措施

对工程监理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借力PPP模式,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足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七个方面练好内功,夯实基础,真正意义上达到项目管理公司所应具备的能力水平:

1、实行组织战略的调整,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使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让市场及环境信息与决策中心的反馈更加迅速敏捷,增加沟通效应。

2、提升专业化水平,积极适应PPP模式下的投资主体变化。工程监理企业要在常规的工程监理业务中要逐渐适应这种业主变雇主的变化,加强与融资、施工以及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维护等环节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提高自身标准和要求,以优质的服务水平赢得不同投资者的认可。

3、转变观念,拓宽经营思路,建立适应PPP模式下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树立坚决走出去,广交朋友的营销思想。营销工作是每个监理企业发展生存的基础;要提前介入对项目信息的追踪和潜在业主的关系维护,积极充当业主和设计院之间的联系人,在项目前期取得政府信任和依赖,及时获取设计信息,做好标前策划;扩大企业影响力、知名度,突破监理企业地域限制。

4、积极介入PPP模式,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工程设计环节处于工程建设产业链的前端,相比而言,监理企业更易取得地方政府、设计单位的信任,因此监理企业要加强在项目策划、设计阶段的信息沟通和关系维护,积极协助政府引入后端各环节的合作方,从而主导PPP项目筹划和实施。

5、加强各类专业人才储备,消除自身短板,搭建PPP一体化平台。

监理企业属于轻资产公司,自身的融资能力有限,这是监理企业存在的不利因素,故要发挥在人才、技术、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在储备一定财务和法律能力的基础上,搭建PPP平台,使项目真正地实现智力、服务的输出和社会资本的有效运用。

6、加强与基础建设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形成产业链发展合力。对于已有长期关系积累的监理企业来说,要加强与各类开发商(各地政府经开区)、承包商和资产运营公司的联合和融合,形成PPP模式联合体,发挥各自所长,联合参与PPP模式运作。

7、企业形象和品牌战略:围绕顾客满意度,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自身的品牌服务,增强企业的社会信誉成为具有公信力的名牌监理企业;在企业内部大力提倡和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形成良好氛围的企业文化。

总结

总之,PPP模式目前对于监理企业而言既是全新的业务领域,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引入PPP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基建资金短缺的问题,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政府部门推动的这轮投资中,施工企业采用PPP模式运营,只有充分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合理掌控项目各个阶段的运营风险,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君.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前景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03):56-58

[2]王秀萍.施工企业PPP项目风险管控措施[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6(01):42-44

论文作者:徐昌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在ppp项目中做好施工监理工作论文_徐昌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