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科技——智能建筑将进入我们的生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中国论文,智能建筑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把社会主义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的世纪即将开始的时候,如何加速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肩负起世纪之交科技工作的新的使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科技》为题,邀请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沈阳等地专家学者举行专题笔谈。现刊载如下:
建筑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反映人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人的物质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
现在国外许多建筑家、建筑理论家在纷纷预测21世纪的建筑前景,其中不少仍带有想象成分。例如有些人热衷于探索空中城市或海底房屋,用以解放城市空间。但作为一种居住形式,仍很难为一般居民所接受。虽然,高架道路与海底水族馆早已有之,供人们在空中或海中进行科学研究未尝不可,但作为一种可供长期在内工作或生活的永久性建筑尚与人们几千年形成的生活习惯相去甚远。
现在我们的城市建筑外形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似乎偏重包装,忽视建筑功能与技术的革新。20世纪的建筑工业发展很快,预计下世纪,建筑材料、结构、设备与各种技术将会进一步更新,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当代高新技术准备起来的建筑——智能建筑,将进入人类的生活。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人们建造建筑时,将许多能符合新要求的新设备预先设计与安装在房子里。它把中央控制计算机与建筑中的每一个“机体”连在一起形成智能通讯网络,就像人体中大脑通过神经网络与各种机体连在一起一样。智能建筑不仅使工作、生产、生活电脑化,房屋的管理、安全也由电脑控制。一旦发生火警,灭火装置就会自动启动,引导装置会告诉人们该从哪里走才能最快最安全地脱离火场,如遇坏人盗窃,智能建筑会立刻自动报警,并电击来犯,使之暂时失去反抗能力。今后,生产单位,办公大楼、高级住宅都将智能化。电脑联网还将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上班、购物,或出席会议,并与他人交流。可以预测,到那时候,人们居住的面积将大大扩大,住宅的种类和样式趋向多样化,而且空间布局将呈现灵活性,结构可以根据人们需求作灵活发分;而商场、银行、部分娱乐场所、办公室的空间将大大缩小。但城市绿地绝不能减少,城市建筑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因此未来的城市建筑要认真考虑节能和能源的重新利用,如尽量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据测算,我国每年的城乡住宅建设面积大约为9亿平方米,如每年有1~2%的新建住宅及其它建筑采用太阳能取暖或供电,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几千万吨标准煤,这就大量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命力。
“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在5年内要建造大量住宅。为此,住宅建筑一定要产业化,即从设计到材料、设备、施工都必须同先进的工业生产与产业体制密切联系。很多建筑构件部件都要工厂预制,实行现场装配,甚至建筑的组成部分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整个搬来。这样,不仅施工速度加快,而且以干施工代替湿施工,减少建筑工地与城市环境的污染。至于建筑材料的更新,可以肯定下世纪将不用或少用秦砖汉瓦,而代之以轻质高强的材料如轻质砌块,前者如现在已在应用的夹心彩钢板,即在两块钢板中间夹以可以隔音防火的泡沫塑料,后者如发泡矿渣、混凝土砌块,只要几块就是一片墙,又可废物利用。最近,美国伊利诺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智能混凝土,它不是由水泥、石子混合而成,而是把大量的空心纤维掺和于混凝土中,空心纤维内装满“裂纹修补剂”。无论是楼房、桥梁,还是其它建筑物,一旦构件开裂,空心纤维也随之开裂,修补剂从中流淌出来,填充在开裂的地方,使之自行愈合。当然,上述新颖建筑材料目前价格都比较昂贵。如何研制新产品与降低造价,都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