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坤
鸡西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 要】目的:探讨SDA下利用杂交手术治疗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并对这一手术的具体疗效作了分析。方法:分析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某医院接诊的82例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这些患者共有91条肢体出现了动脉栓塞症状,均采用杂交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中采用常规肢体动脉造影的时候,利用导丝通过栓塞部位,沿着导丝输送Fogarty导管,进行提纯取栓,在手术之后根据复查造影结果选择了手术方式,如腔内置管溶栓术、支架植入术以及球囊扩张成形术等。并且在手术之后的1~6个季度进行回访调查,观察患者出院之后的肢体缺血改善状况以及肢体回复率。结果:在82例患者91条肢体的治疗之后,其中球囊辅助下提取了6条患者,并且直射联合管溶栓24条,联合球囊扩张成形术11条,以及4条联合支架植入术等。经过手术之后,这些患者康复率为71%,死亡率为8.5%。结论:杂交技术治疗肢体动脉栓塞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保肢率。
【关键词】肢体缺血;肢体动脉栓塞;杂交手术;腔内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92-01
肢体动脉栓塞是一种发病急、病症发展快的常见病,一旦出现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肢体生存能力。这种病在多年临床中发现有着发病原因多且多数呈现出血管粥样硬化板块的现象,造成血液流动速度变慢、患者血液黏度提升,最终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在具体的诊疗中,内外科一致认为杂交手术是肢体动脉栓塞的最佳治疗手段,下面我们就某医院DSA下的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腔内手段的杂交手术具体治疗情况作了研究,并指出了手术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诊疗中选择了某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的82例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统计得出这82例患者共有91条肢体发生了病变,需要进行诊疗。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43人,女性患者为39人,患者的年龄为32岁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岁最有。所有的患者在入院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急性动脉缺血症状,如:患者普遍表现出下肢剧烈疼痛、皮肤苍白和发紫、麻木以及运动性障碍、肢体功能手足等。在诊疗的时候首先采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进行了检查,经检查发现这82例患者中有68例患者患有肢体动脉栓塞,占患者总数的82.9%;对剩余的患者才用了CTA检查仪进行检查证实了患者患有肢体动脉栓塞,这些患者占17.1%。
这些患者经过仪器检查之后,并对患者发病情况做了询问记录,这些患者的病程普遍为4小时至2个月不等。4例患者的病程为6小时,占4.9%;24例患者的病程为6~24小时,占29.3%;28例患者的病程为24小时~48小时,占34.1%;19例患者为3~7天,占23.2%;7例患者的病程大于一周以上,占8.5%。根据Rutherford评定分级得出,这些患者91条之体中I级11条、IIa级34条、IIb级41条、III级5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患者临床诊疗中有64例采取了急诊手术,占78.1%;18例患者采用了限期手术,占31.9%。
在82例患者中,其中30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占有28%;34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占41%;64例患者患有房颤,占78%;21例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占25.6%;52例患者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占63.4%。
1.2、一般治疗方法
这些患者在确诊为肢体动脉栓塞病症之后,立即采取了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对于伴有房颤的患者还同期服用了华法令抗凝,通过调节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来控制患者病症。2例患者在具体诊疗中采用了抗凝药物治疗,服用了利伐沙班、氯吡格雷等药物。
1.3、手术治疗
在具体手术之前首先对造影穿刺入路做出科学选择。具体诊疗中,对单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选择了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针对双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了肱骨动脉入路。伴随SDA造影要求选择了穿刺方法,并且在完成之后引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了解主动脉以及分支血管的畅通情况,在弯头导管的选择上主要以猎人头导管、4FCobra导管为主。在导管穿刺的时候还要注意了解阻塞的位置、形态以及范围,在到死导管相互吻合的前提下方可评价血栓的新鲜程度。
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均可以采用腹股沟韧带下方斜行切口手术的方式进行诊疗,具体诊疗中要根据显露的股的身前开展,要注重阻断带的控制。具体在股动脉前壁横切一个小口,引入导丝以及弯头导管,在透视仪器的作用下通过栓塞血管并让导丝头越过栓塞部位,沿导丝置换入双腔Fogarty导管,然后沿着导管注入生理盐水,此时要注意生理盐水的稀释比。等到生理盐水让球囊充盈膨胀之后慢慢撤回到管,将血栓囊从中拉出来,这个时候便可看到切口搏动性喷血或者返血现象。
利用肘窝上纵行切口对上肢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诊疗是当前杂交手术中的常见方式,这种方法是在显露出肱骨动脉下端之后,沿用上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且配合导管开通栓塞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在透视镜作用下去除锁骨下动脉、肱骨动脉以及尺动脉内部的血栓。
在血栓取出之后仍然要对患者进行造影复查,这个时候一旦发现阻塞段还存在血栓残留则应当留置导管进行溶栓,而血管腔狭窄或者动脉夹层处如果存在血栓,则可以利用行球囊扩张成形的方式清除。
2、结果
经过杂交手术治疗之后,82例患者的91条肢体,在透视镜下单纯动脉切开手术中取出了46条血栓,球囊辅助作用下取出了6条血栓;而在血栓取出之后导管接触溶栓治疗的时候一共取出了24条血栓,利用球囊辅助成形手术取出了11条血栓。
8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取栓手术。围手术期死亡7例(3例为双侧肢体栓塞),占8.5%。术后肢体发凉、疼痛等缺血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5条肢体行二期截肢(趾)术(术前评估IIa级1条,IIb级2条,III级2条),保全76条,保肢率83.5%。11条(12.1%)肢体遗留功能障碍(术前评估IIa级3条,IIb级5条,III级3条),共65条肢体完全康复(71.4%)。随访3一36个月,1例为第2次肢体栓塞而住院治疗,3例有间歇性跤行症状,无静息痛及肢端溃疡病例。
3、讨论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是肢体动脉栓塞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法。单纯的Fogarty取栓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近年来,急性动脉栓塞的病因在发生变化,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首位,为60%~70%。木组病例中合并有缺血性心脏病52例,占63.4%,也揭示了这一临床特点。木次研究剔除在肢体动脉硬化基础上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者,因有一部分患者在临床症状上难以与急性动脉栓塞相鉴别.需经DSA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结合木组治疗经验,我们认为杂交技术有以下优势:①动脉切开取栓术前先行下肢动脉造影,可评估栓塞程度、栓子性质,指导治疗,预测预后;②术中能引导取栓导管顺利进入靶血管,甚至远端胫前、胫后动脉或尺、挠动脉,避免不必要的更换入路而再次切开探查;③在术中能即时获得DSA对取栓效果的评估,取栓后适时造影能确定取栓的彻底性,判断预后。
总之,DSA下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腔内治疗的杂交技术是肢体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闭塞段血管开通率,有较高的临床保肢率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汤敬东,钱水贤.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的决策探讨[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02)
[2]夏彩凤,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汪涛.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临床异同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05)
[3]车海杰,杨牟,张居文,宋富波.下肢急性动脉栓塞DSA下取栓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09)
论文作者:刘旭坤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患者论文; 动脉论文; 栓塞论文; 肢体论文; 导管论文; 手术论文; 血栓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