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再就业工程转变观念完善机制拓宽渠道的有效途径_就业论文

实施再就业工程转变观念完善机制拓宽渠道的有效途径_就业论文

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有效途径——转换观念,健全机制,拓宽渠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就业论文,有效途径论文,观念论文,渠道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其牵涉到千千万万个家庭,关乎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乎社会稳定的大局,因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全社会正在破解的一道难题。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转换观念: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前提条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密集与经济欠发达、资金相对短缺的矛盾近期内难有较大改变,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十分突出。据重庆市预测,“九五”期间该市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0万人左右,加上“八五”期间结转的待业人员,今后每年需要安置城镇就业人员约20万人,而通常情况下该市各类经济组织所能吸纳的劳动力仅10万人左右,还有700 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就形成了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并存的格局。据上海市统计,改革试点单位富余人员为20.1%,有的行业高达30.1%。两座大城市的情况也预示着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在职职工也将面临转业转岗,下岗人员将呈增长趋势,尤其是部分双职工家庭下岗的可能性增大。

由此可见,实施再就业工程的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同时也需要下岗职工认清这一历史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毋庸讳言,目前的确有一部分下岗人员对再就业缺乏正确认识,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的期望企业生产经营好转后重新上岗,而不愿意自己闯市场;有的下岗人员持传统的就业观、依赖亲朋好友找工作,就业渠道单一;有的择业要求高,不愿选择建筑、环卫、护理等行业,而这些岗位又是社会急需的,这种择业取向与社会需要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就加剧了“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矛盾,也往往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障碍。

因此,下岗人员不断增强自强、自立、自救的思想,具备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实现再就业的前提条件:转变进了企业门就是国家人,生活、工作靠政府、靠企业的“等靠要”思想,树立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新观念;转变到国有企业才算正式就业的“铁饭碗”思想,树立按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多元化就业的新观念;转变不切实际,择业要求过高的思想,树立就业不分贵贱,适应社会需要,靠劳动体现自我价值的新观念;转变在城市从工才算就业的思想,树立城乡一体、务工务农都是就业的新观念。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择业氛围,走由安稳就业为竞争就业,由单一产业就业为三二一产业就业,由国有企业就业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就业,由城市就业为城乡并举就业的路子,以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健全机制: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外部环境

建立健全管理、保障和激励机制是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保证。当前,应着力健全和创新以下制度:

一是建立下岗职工“托管”制度。随着企业结构调整和减员增效,必然伴生下岗人员,如果把下岗人员推向社会,又将影响社会安定。因此,以行业为单位,建立社会中介性质的“托管”机构,如“再就业服务中心”等,把下岗职工承接下来,发挥管理和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作用,开展就职培训,代发生活费用,办理社会保险,组织劳务输出和生产自救,推荐下岗人员应聘应试,引导下岗人员重新就业等中介服务,使托管机构成为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流转中心,让下岗人员既不滞留于企业,又不直接推向社会,确保企业机制转换和社会安定。

二是强化再就业培训制度。下岗人员多为年龄偏大、女性偏多、文化程度不高、操作技能单一的人员,很难适应现代生产、经营活动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再就业难度较大。因此,应从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出发,强化再就业的培训制度,增强下岗人员再就业的适应能力和机动能力。

三是实行新的学制、工时制和退休制。通过适当延长学制或调整工时制的办法相对减缓劳动力的供给。如对不能升入高中的学生,在学完初中课程后,给予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适当延长职业教育的学制,使学生在毕业时文化程度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专业知识具备中等专业层次,操作技能达到相应的技术等级标准。这样,既能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又能推迟新生劳力的就业时间,相对地压缩劳动力供给,缓解新增劳力与下岗职工争就业岗位的矛盾。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适当缩短日工时制,减少在岗人员的劳动时间,并对自愿退休的职工实行提前退休,既分流了富余人员,减轻企业负担,又相对减少劳动力源,扩大再就业面。

四是建立下岗人员预警制度。为了防止下岗人员过度膨胀,需要确立下岗警戒线,规定下岗的比例,以控制下岗的规模和失业率,提高转岗和再就业率。同时,还要控制下岗待工的周期,如果待工周期过长会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应根据下岗、失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综合分析,如果下岗人员和失业率不断增加,有可能达到警戒线时,政府应及时发出预警,发挥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的职能,防止和消除下岗人员过度膨胀,减少社会压力。

五是健全劳动监察机制。加强企业用工监察,既能促进企业用工行为规范化,也能缓解再就业压力。一方面要按规定约束企业随意使用临时工,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必要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应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岗位的特点确定合理的用工方式。如接触有毒、有害工种的可使用轮换工;再一方面监督企业健全劳动合同制度。逐步推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劳动合同制,研究制定对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办法,避免和减少非正常下岗人员的产生。

六是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健全劳动力市场是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也是贯穿再就业工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应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并通过市场将劳动力需求信息联网,以立法形式保证信息入网和共享,改善条块分割的状况。同时,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配套的再就业指导机构和职业咨询网络,逐步形成以劳动力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就业新机制。

七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立法确定下来,以解除下岗人员的后顾之忧,是推动再就业工程的重中之重。当前要着力解决:第一,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把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延伸到集体、个体、私营、外资以及股份制企业的劳动者,让其依法保险;第二,研究制定下岗人员在分流安置中的养老、医疗保险过渡办法和再就业后的统筹办法以及终止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结算办法;第三,妥善解决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务输出人员以及短期内不能与“托管”机构脱离关系的下岗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

八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再就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一是税赋优惠政策。对于兴办、转办以吸纳下岗人员为主的各类企业以及下岗人员从事农村种养殖业和个体工商业的给予一定年限的税收减免缓返政策或一定的经济补偿,鼓励提供和开发就业岗位;二是资金扶持政策。通过建立再就业基金和加大再就业融资,增加对再就业的投入,支持转岗培训,扶持再就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帮助下岗人员发展社区服务业、个体工商业以及农业深度开发;三是用工政策。对用工单位使用农村劳动力和使用劳务工的比例、行业、范围、年龄作出规定。对企业招工的性别、年龄要制定地方性法规,规范用人行为。对国家投资项目及其他新办企业要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定和使用下岗职工;四是相关配套政策。如下岗后或转岗后的工龄计算、养老金补偿、住房优惠的政策;不愿再就业或暂时不愿再就业人员的阶段性待业及以后二次就业的政策;企业间富余人员调剂政策等等,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急需就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拓宽渠道: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寻求发展出路

寻求和拓宽就业渠道是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根本出路。拓宽就业渠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适应社会需求,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分工分业日趋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促使社区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社区服务业门路多,对象广,投资小,容量大,开展以社区为载体、服务为内容的非正规就业,既为社区群众提供了生活便利,又为下岗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

——搞好劳动力调控和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据测,我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一亿多,常年流动的超过五千万,这些人员大多流向城市。如果农村剩余劳力过量参与城市就业竞争,将影响下岗人员再就业。因此,应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调控,组织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的综合开发,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鼓励农民进入乡镇企业和开发建设小城镇等等,增强农村自身吸纳劳动力的容量,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与下岗人员争就业岗位的矛盾。

同时,我国劳力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劳动力输出潜力很大。应通过改革现行的劳动力输出管理体制,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劳动力对外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发展壮大经济,拓宽就业领域。从根本上解决再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因此,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发展思路,适当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开辟新的就业岗位:一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下岗人员中的生产技术骨干,扶持、发掘、兴办和改造一批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下岗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进“抓大放小”战略的实施进程,并通过兼并、拍卖、租赁等改革措施,搞活小企业,让其成为安置下岗职工的重要场所;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下岗人员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下岗职工自筹资金,自谋职业,创办股份合作企业,合伙经营或从事个体经营;四是鼓励下岗职工“上山下乡”,到农村承包荒山、林地、水面,搞农业深度开发,发展种养殖业和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长途贩运,送货下乡,送农产品进城等活跃城乡市场;五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腾出一定的辅助性岗位,择优聘用下岗职工;六是开展生产自救。总之,通过多种方式,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加快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发展步伐。

标签:;  ;  ;  ;  ;  

实施再就业工程转变观念完善机制拓宽渠道的有效途径_就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