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全身性危险因素、局部因素、手术操作及外源性感染等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引言: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不仅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延长术后住院时间的重要原因,更是影响医疗质量,增加医疗成本的重要原因,甚至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往研究显示主要与贫血、病原菌感染、合并基础病、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
1全身性危险因素
1.1患者高龄
患者的年龄增加与切口感染率的升高成正比例关系。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免疫力逐渐降低,其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如果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会增加;另一方面年龄较大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患者,身体各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正在逐渐减弱,加上血管逐渐老化,血液的供应量慢慢减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内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延长,引发切口感染,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
1.2伴有基础疾病
患者伴有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度极高,其OR值达8.01。研究糖尿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特点,结果发现糖尿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术后血糖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血糖水平≥10mmol/L是糖尿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95%,其OR值为2.489,明显高于未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1.59%(P<0.05)。通过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系统性评价,Meta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影响预后,术前把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相关。患者伴发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如高血糖容易引起代谢紊乱,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容易诱发切口感染。因此,针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可于术前控制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水平内再进行择期手术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1.3糖尿病和肥胖
糖尿病是世界公认的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不调,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影响糖的代谢,使机体的营养状况差,对糖的利用差,组织的再生修复功能较差,导致伤口愈合延缓;(2)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抵抗力较弱,而在手术时会有少量细菌定植,机体无法抵御而导致感染;(3)高血糖是细菌等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细菌等微生物更容易繁殖并且相对于普通人来说繁殖更加迅速,感染发生速度快;(4)糖尿病病人的微循环较差,并且毛细血管容易堵塞,局部血流量减少从而使伤口愈合减慢。因此,对于糖尿病病人,在手术前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在空腹<8mmol/L,并且要提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而肥胖患者在手术术后容易出现脂肪液化使伤口迁延不愈,增加感染的风险。肥胖者皮下脂肪层厚,在手术中使用电刀便会灼伤脂肪使其变性,同时使其中的毛细血管因为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从而发生无菌性坏死。对于这种患者,在切皮时尽量避免使用电刀,应当使用锐性手术刀尽快切口,以免造成大的损伤。
1.4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均是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11125例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发现血清白蛋白<30g/L和血红蛋白<90g/L均是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样,观察811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发现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和血红蛋白≤70g/L也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系统检索收集国内外2000至2015年研究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样,血红蛋白<90g/L也是二次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应做好生化指标的监测,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以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
1.5手术切口感染
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增加手术切口换药次数。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年老体弱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其自身免疫力;尽量调整至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手术,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来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的长度,缩短切口的暴露时间,减少感染的机会。
2局部因素
普通外科中,引起患者切口感染的局部因素主要是血循环障碍。一般来说,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可以保证局部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吸收、运输坏死的物质,控制局部感染。如果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出现血循环障碍,会阻断细胞的再修复进程,而且有些外科手术的切口部位比较特殊,血循环障碍出现后,营养无法进行输送,药物作用无法到达伤口,对于抗感染的预防治疗作用不大。另外,切口感染会导致患者出现水肿,导致炎性介质渗出,又会反过来加重血液循环负担,使切口感染情况加重。
3手术操作及外源性感染
3.1住院时间
住院时间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由于医院病房环境常被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病原菌污染,各种情况下均有可能通过接触而传播。故延长时间住院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管理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提示把外科手术患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可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3.2抗生素的使用
有些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抗生素,比如手术涉及重要器官、全身情况比较差、手术时间比较长、局部组织供血不良等,但是如果广谱抗生素及多种抗生素在手术中联合应用,会使患者身t的定植细菌产生耐药性,假如此时手术创伤有渗出液体,则会形成耐药性细菌的生长环境,促使耐药菌大量生长,并不断进行繁殖,最终引起切口感染。
3.3手术者无菌操作不严
在手术中要求严格无菌操作,目的是减少细菌感染。如果手术中,手术者无菌操作不严,过程中通过接触将细菌传染到患者身上,患者的抵抗力相对比较低,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温床,最终引起切口感染。
3.4外源性感染
大多数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比较弱,需要陪护,通常陪护家属较多,在陪护过程中,患者家属、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比较频繁,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呼吸产生的气溶胶,以及携带的大量细菌会直接影响患者,增加切口感染情况。另外吸烟也是导致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外源性感染因素,对切口的感染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结束语:
目前影响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如何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利于医务人员提高防范意识,同时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根据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规范手术操作和合理用药,在控制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方面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伟纲.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探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3)
[2]包小波.普通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J].人人健康.2016(24)
[3]李文龙.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07).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因素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危险论文; 糖尿病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