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柳东分院功能科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护理方法与措施,有效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本科收治的76例NEC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6例患儿治愈75例,自动出院1例,肠穿孔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对新生儿NEC病人的护理,可有效提高NEC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261-0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严重的获得性胃肠道疾病。常见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发病率较高。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症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共收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76例,在新生儿内外科密切配合、精心治疗及护理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护理观察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本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治NEC患儿76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NEC诊断标准[1]。其中男42例,女34例;胎龄<33周38例,33~37周31例,37~42周6例,42周以上1例;体重<1500g 26例,1501~2500g 29例,>2500g 21例;发病日龄<6天59例,6~10天16例,>10天1例。76例均有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其中腹泻21例,便血32例,发热13例,体温不升6例。酸碱失衡29例,电解质紊乱26例。腹部X线片示:腹胀28例,肠壁积气32例,腹腔游离气体l6例,手术证实合并肠穿孔7例。
1.2 治疗方法
76例确诊后即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并积极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2.结果
转归情况:76例患儿治愈75例,平均住院13±0.5天,1例自动出院。转外科手术治疗19例。无1例死亡。
3.护理
3.1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反应、肤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的变化,还需密切观察有无脱水表现,皮肤弹性、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前囟凹陷的程度及尿量等的改变[2]。是否存在烦躁不安、反应低下、抽搐、呼吸暂停、心律减慢等。早期发现手术指征,如气腹或门静脉积气,大量便血,完全性肠梗阻,腹壁红肿,腹膜炎表现,腹部有肿物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住院期间给予患儿定时更换床单被罩,给予患儿体位护理,定时翻身,避免皮肤压伤,给予患儿皮肤清洁,保持干燥清爽,防止红臀出现。
3.2 大便观察
判断是否为水样便、鲜红色便、黏液血便、黑便或果酱样血便等。观察大便的颜色、次数、性状、粘稠度等,及时送检大便标本、尽快明确病情变化。
呕吐物观察:呕吐物的颜色观察至关重要,是否为鲜红色、咖啡色、黄色、草绿色、白色等。留取标本常规送检,发现问题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3 饮食管理
NEC重在预防,对极低体重儿应该早期母乳微量喂养,逐步增加奶量,避免高渗喂养。腹胀者严格禁食、禁饮,一般禁食7~14天。如病人无呕吐、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性、有觅食反射,临床状况好转后开始恢复饮食。开始可首先试喂5%葡萄糖水,然后观察有无呕吐、腹胀及胃潴留等,再改为1:1稀释的牛奶,逐渐过渡到全牛奶。喂前先回抽胃内容物,若胃内潴留量超过前次喂奶量的1/2,则停喂1次。恢复喂养时,若患儿再次腹胀及呕吐,则再次禁食。
3.4 腹胀护理
每日测量腹围并记录。严密观察腹胀的程度,腹壁张力,严重者腹壁可出现红斑及板结。腹部触诊有压痛感、腹壁肌张力高有捻发感。轻者可以进行肛管排气以减轻腹胀,严重者进行胃肠减压。
3.5 胃肠减压
一旦确诊NEC应禁食并胃肠减压。新生儿胃肠减压的方法[3],持续负压吸引,负压为30~40mmHg,不应超过40mmHg。保持胃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每天更换一次引流瓶,每三天更换一次胃管,以保持减压效果,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持续胃肠减压的目的,是改善肠壁血液供应,减轻腹胀,防止呕吐。
3.6 补液及给药护理
NEC患儿禁食期间应该给予静脉营养,每天根据医嘱,合理安排补液顺序、速度。兼顾其他药物输入。防止药液外渗,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静脉炎的发生,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感染等,严格防止高渗性液体、抗生素、静脉营养液等外渗的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7 口腔及眼部护理
防止鹅口疮的发生。每天用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如出现鹅口疮,可使用苏打水口腔护理,同时给予口腔局部涂制霉菌素。眼部分泌物多时,可给予生理盐水清洗眼部,必要时请眼科会诊。
3.8 皮肤的护理
每天用温水进行全身清洗,保持清洁干燥。大便后及时清洗臀部,涂凡士林软膏,预防红臀的发生。
3.9 健康宣教
病人入院时、住院中、出院时均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健康宣教工作。由于NEC患儿病情危重,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并且因为母婴分离,无法探视,部分患者家长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心理负担较重[4]。应给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应该关心帮助患儿家长,使患者家属产生信任感,减轻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患儿的诊治工作。
NEC可预防策略可降低NEC的发病率,母乳是唯一证实的有效保护措施;通过规范治疗,综合采用以上护理措施,对提高NEC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5-488.
[2]潘学军,许祺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9):
[3]陈园园,张蓉,朱丽,等.新生儿胃肠穿孔80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02):141-144.
[4]张林娜,景登攀,王福幸.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05):217-218.
论文作者:全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小肠论文; 胃肠论文; 结肠炎论文; 腹壁论文; 大便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