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
摘要:本文将两种遗址景观改造策略——“加法”和“减法”——在废墟景观改造这一特定主题范畴下进行研究和比较。这两种景观策略的使用方式和效果主要由废墟改造目标所决定。如将废墟作为文化纪念景点进行改造,设计师需通过对废墟的“加法”和“减法”的来强调场地的核心文化价值;如希望通过改造使得废墟融入城市环境,设计师则需要对废墟进行解构,弱化废墟与周边环境的边界感,并通过增加现代材料使得废墟与城市环境融合。
关键词:设计策略,“加法”,“减法”,景观废墟
一、引言
“从历史中遗留下来的人造环境,称之为遗址”(Chande,2010)在遗址环境中,层层的历史痕迹叠加在场地里。面对遗址的开发,设计师不但需要考虑如何处理新旧环境之间的冲突,也要考虑如何对待场地里多层的历史痕迹。
本文主要研究两种遗址改造策略:“加法”和“减法”。“加法”,一种在遗址上新增用于“解读”或者“描述”其历史文化核心的构筑物作为主要的设计手法的改造策略和“减法”,一种通过对遗址的中层层历史信息的剥离,将最核心的历史痕迹暴露出来的改造策略。
本文将这两种遗址改造策略在废墟景观改造这一特定遗址改造主题范畴下进行研究和比较。本文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废墟价值评估的研究,将城市环境下废墟改造的目标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本文基于不同改造目标,结合相关当代景观设计实际案例,将两种改造策略分别进行比较研究。
二、废墟改造设计
“废墟指建筑物荒废后的遗迹。”(WIKIPEDIA,2013)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a.学术价值:废墟是历史的见证。对专业人士,如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来说,废墟对于人类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普通人来说,废墟也具有帮助参观者了解场地历史的教育意义。
b.美学价值:废墟营造了一种“异世”的氛围。废墟营造了一种介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世界。“废墟减缓了时间的流逝,将过去的瞬间留在了现在,也同时把现在投放在了过去.”(Treib,2009)。
在《废墟里的乡愁》一文中,作者Huyssen将人们对废墟美学的喜爱总结为一种类似乡愁的感受。“建筑废墟是一个空间上与时间上的欲望不可分割地结合能触发怀旧情绪的例子)。”(Huyssen,2006)总的来说,废墟的美在于其提供了一个脱离日常生活之外的独特空间,他让人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脱感。
由于废墟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建筑功能,他们的存在面临着城市发展的开发压力。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这些失去功能的废墟,尤其那一些历史价值不突出的废墟,是高密度城市中极大的土地浪费。因此对废墟的改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对废墟价值的研究,不同的价值主导下,废墟改造的目标也分成两种。
a.设计目标1:纪念历史文化,
废墟的新功能:场地历史的“纪念碑”,强调废墟的学术价值。
当废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或者城市发展开发压力相对较小的时候,设计者以此作为废墟改造的主要目标。废墟依然独立在城市环境之外,让城市开发者去适应废墟的存在。
b.设计目标2:融入城市环境
废墟新功能:场地上的独特景观特征物,强调废墟的美学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废墟本身的历史价值不是很高的时候,废墟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他的美学价值上。设计师将废墟视为场地的一种独特地景观风貌,在维持他的基础上,植入新的城市功能。而新的功能往往设定为公园,公共广场,户外剧院等。
三、设计目标1:纪念历史文化
以废墟为基础的历史文化景观设计中,“加法”和“减法”两种设计策略的应用反应的是两种对“历史”这一词语的不同理解。在《大英百科全书》(第九版)中,“历史”有两种解释。一种指的是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与行为,一种指的是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与行为的研究记录。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实,后者是人对已发生事实的研究与记叙。
“加法”这种设计策略的基础是将历史理解为“已发生的事实”。最大限度的保护比表达重要的。废墟中一层层的历史痕迹作为实际发生的痕迹需尽可能全部原样的保留。设计者或者通过增加一个“解读层”,将废墟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进行表达,或者当多层的历史痕迹混在一起难以分辨主次时通过增加一个“装饰层”强调废墟中最核心的一区域。
这种手法在历史景观设计中非常常见,可以清楚直白的将历史故事传达给观众,并且容易被业主和观众接受。以Pra?a Nova of S?o Jorge古堡考古遗址博物馆改造项目为例。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提出了“景观复刻”地概念,在遗址之上,用抽象现代的手法再现历史建筑群的形态。
“减法”这种设计策略则基于将历史理解为人为的对事实的记载。这种策略又可称之为“纪念性解构”。设计师有选择地对场地进行梳理,去处废墟层层历史痕迹中不重要的部分,只保留突出重要的部分。自然地将场地最核心的历史文化展现给观众。
“减法”策略的应用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于确定废墟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步需基于坚实的研究与分析,以保证设计者的抉择是准确的。这种策略需要设计者有破坏的勇气与自信,也有找到核心“层”地谨慎与知识。以项目Cap de Creus地中海度假村改造项目为例。为找到这个遗址最核心的历史价值及保留区域,设计团队花费了五年时间研究场地和搜寻资料,并与50位以上各专业专家进行了咨询讨论。最终明确场地最核心的“历史”是场地早期自然风貌景观。并基于此进行对其他历史时期的痕迹进行清除。形成了一个极简而震撼的景观项目。
四、设计目标2:融入城市环境
面临着城市化的发展的建设,设计师需要在保留废墟美感和适应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建成环境之间取得平衡。在这样的目标下,设计师往往将“加法”和“减法”两种策略一起运用在项目中。
“加法”指的通过新材料,新功能形成废墟与城市之间的过渡。新功能的植入使得失去原本功能的场地重新变成城市体系的一部分;而新材料和新形式的引入一方面形成了一种新与旧的对比,强化了废墟中的历史冲突感与美感。另一方面以现代材料为弱化了废墟与周边城市的边界。
“减法”,指的是解构废墟。在很多情况下,废墟只是部分损坏的建筑物,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但出于安全等因素又无法直接被使用。通过对废弃建筑物有选择的解构,只留下核心的历史骨架或元素,弱化废墟体量感使得它从一个建筑变成更像一个特色景观构筑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景观设计。
以纽约高线公园作为案例,设计师对高架铁路线路进行解构,移走内部填充的水泥块,只保留具有文化标示性的铁路线路。形成更轻盈的景观空间。并植入花园,公园,公共剧场等新的城市功能。形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废墟改造项目。
五、总结
本文将两种遗址景观改造策略——“加法”和“减法”——在废墟景观改造这一特定主题范畴下进行研究和比较。二者对历史的理解不同,但核心都在于发现遗址的价值,并最大化的通过设计展现其价值。
引用作品
◆Chande,M. (2010). ‘Foreword’. in K. Williamson (ed.),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heritage sensitive sites (x.). New York:Routledge
◆维基百科. (2013). 废墟,2013.4.14,:http://en.wikipedia.org/wiki/Ruins
◆Treib,M. (ed.),(2009). Spatial Recall:memory i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New York:Taylor & Francis.
◆Huyssen,A. "Nostalgia for Ruins." Grey Room 23 (Spring 2006):6-21.
论文作者:吴若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废墟论文; 历史论文; 减法论文; 遗址论文; 加法论文; 策略论文; 价值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