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马 勇 余楚凤 刘 军

(湖北大学 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教学改革号召,不断更新完善国家精品课“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模式,结合混合式教学方法及“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基本特征,把握该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并提出由三维结构组成的新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BOPPPS教学法”,致力于助推“双有双高”型旅游规划人才培养。

关键词: 旅游规划与开发;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0 引言

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严抓本科教育,强调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支持本科教育走向创新性发展道路,要求加快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全面提高高校办学层次并构建合理、完善的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实际上,信息科技发展正在不断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促进传统教育改革,这对于充分落实教育部的会议精神提供了保障。如何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发展与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这是本科高等教育理论界及实践界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中,“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开发及其相关人才稍显缺乏,这与我国作为旅游发展大国的形象不相匹配,制约我国旅游走向高质量发展步伐。而混合式教学法与我国当前教育理念相吻合,即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致力于为学生打造针对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因此,借助混合式教学法有效开展“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值得深入探究。

1 文献回顾

图1 “混合式教学法”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混合式教学概念日益清晰,具体是指构建一种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移动通信设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情境。该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先行性。同时混合式教学法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充分融合,有效结合线上或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截至目前,混合式教学已历经20多年发展并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是教育实践者、研究者聚焦分析的对象,被视作未来教育发展中的新常态。通过文献梳理与计量分析发现(见图1),混合式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思想政治理论课、雨课堂、自主学习及大学英语5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该教学研究的主要着眼点。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混合式教学似乎被赋予新的内涵,结合学科特征来探究“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理论、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将依托“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发展背景及其特征现状,切实把握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从而提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2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特征及教学现状

2.1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特征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已被列入旅游管理专业的三门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旅游规划与开发”人才的基础性课程。基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的自身属性,该课程呈现出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显著特征并对旅游规划人才培养提出针对性、个性化的培养方向。

2.1.1 涉及多学科知识,学科范围跨度广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涉及多学科知识,其多学科内涵源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的多项研究任务。一般而言,一项“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工作大概包括基础性研究工作、核心性研究工作及保障性研究工作3个部分。其中,基础性研究工作涉及背景解读、资源现状分析、市场发展现状分析等,核心性研究工作包含目标战略确定、功能分区及空间布局设定、旅游项目及产品设计、旅游形象策划及营销方案制定等,保障性研究工作包括交通、住宿、供水供电、资源保障等多项研究内容。因此,“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涉及地理学、市场营销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学科跨度范围较广。“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也必须兼顾多学科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内容庞多繁杂。但由于时间限制,一般高校设置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时数为36课时,课时数与课程容量不相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

2.1.2 隶属应用型学科,实践应用性较强

4.4 对同一年份春季干旱评估,相对湿润度指数(M指数)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的等级划分不同,天峻地区春季“十年九旱”的实际情况,相对湿润度指数(M指数)对天峻干旱等级的评估更合理。

2.2.3 评价手段科学性不强,学生评价不合理

微课的发展与互联网的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聊天工具已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不仅仅表现在微信支付、微信聊天,更重要的是微信成为了一种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作为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兽医微生物学》能否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微课程设计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2.1.3 系统整体性强,重视协作能力培养

2.2.2 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获得感不强

文献[8,15]已经证明,在[0,1]剩余格中,若蕴涵算子→满足一定的条件,则d(a,b)=1-s(a,b)可以作为[0,1]上的度量。

2.2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整体现状

湖北大学“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已经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为全国性示范课程并成为培养“旅游规划与开发”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全国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已开设“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并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但调研发现部分高校“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仍存在教学模式落后、学生获得感不强、考核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

2.2.1 与时代发展背景不符,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

目前大多高校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主要以线下传统教学法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点仍较普遍。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具有知识跨度广、实践要求性强等特征,单一传统传授知识点型较难使学生切实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能力,较难培养“双高双有”型“旅游规划与开发”人才。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为“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带来新的曙光,但“互联网+”教育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虽涉及多学科内容,但同时强调其系统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由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系统整体性特征源于旅游规划实践。一方面,旅游规划涉及到多类专业知识,规划团队一般由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组成,整个规划将由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专家协作完成;另一方面,一项旅游规划包括前期调研、中期研究分析及后期成果呈现,并且旅游目的地规划涉及3个部分,即总体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修订性详细规划等,总体历时较长。因此“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比较注重团队成员间的协作性,团队成员间协作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旅游规划质量。注重培养“旅游规划与开发”专业学生的协作性,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乃至统筹能力是“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重点特征。

5.按通配符(wildcard)查询。这是一种基于词的底层模糊查询,可结合正则查询使用,使用户快速定位自己感兴趣的语言信息。

“水课”现象在高校已不足为奇,“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也存在这样的窘境。具体而言,上课期间师生“各自为政”即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坐堂旷课”等。学生本该是教学的核心主体对象,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主体并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得感是提高“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更新发展的关键问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一般是旅游管理专业设定的核心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偏属应用性学科,重视知识在旅游规划实践中的转化与应用,致力于培养“双有双高”型即“有理论、有实践,高素质、高能力型”规划人才。以旅游资源分析等教学内容为例,“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及评价”虽已为旅游资源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但如何针对旅游目的地特征开展资源调查分析、对特定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划分及评价的素质与能力均需在实践中学习、历练。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自身实践属性,将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从而提升有效“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效度,是培养“双有双高”型人才有效途径。

在“互联网+”背景下,基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特征及教学现状,结合混合教学法的自身优势,现提出一套新型教学法即“旅游规划与开发”的“BOPPPS教学法”(见图2)。该套教学方法为教学系统,共包含3个系统即基础层、核心层及支撑层,具有科学性、及时性、便利性等特征,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弊病,并提高“旅游规划与开发”人才培养效果。

3 “旅游规划与开发”新型教学模式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主流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不强。具体如下:①成绩构成比例不科学。虽大多院校教师针对此门课程设置的成绩不再以单一的期末成绩为主,还包括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等,但这些成绩构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②学生平时成绩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强。一般均无确切的评判依据。综合性、过程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3.1 “BOPPPS教学法”的基础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BOPPPS教学法”的基础层是开展该教学方法的基础即教学资源及教师、学生两大教学主体。该处教学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有较大差异,结合“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特征以及混合式教学法的特点需要对传统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一方面可依托线上平台选择任务导向式教学法,将知识点式教学资源导入线上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学习,解决“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知识涉及广但线下课时有限的弊病;另一方面需满足“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实践性的需求,借助学校、教学平台以及相关旅游企业来极大拓展线下教学资源,提升学生“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能力。

3.2 “BOPPPS教学法”的核心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BOPPPS教学法”的核心层是BOPPPS教学法在课中的主要教学过程,其中“B”是指Bridge in即课程引入,此处强调课程引入的趣味性及带入性;“O”是指Outcome即目标,此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的第二步—在每次上课前需要阐明上课目标,此处阐释的目标必须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第一个“P”是指Pro-test即前测,表示需在讲解具体内容前了解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积累情况,明确后续课程讲解的重难点;第二个“P”是指Participate即参与,表示本教学法提倡参与式学习,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三个“P”是指Post-assessment即后测,表示知识点讲解结束后需要检测学习效果;”S”是指Summary即总结,表示课程讲解结束后可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课程进行总结从而便于学生记忆。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体验,将充分借助可记录、及时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微助教等线上教学辅助平台。

3.3 “BOPPPS教学法”的支撑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BOPPPS教学法”的支撑层是支撑该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支撑力,支撑层包含学校、教学平台、旅游及相关企业。学校是支撑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该教学方法的有效开展需要得到学校支持,具体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为开展“旅游规划与开发”的BOPPPS教学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而教学平台是实施线下课堂延伸,实施线上课堂教学支撑,这对知识面涉及较广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大有裨益。此外,由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目标是培养“双有双高”型旅游规划人才,还需通过旅游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来开展实践教学任务(见图2)。

制订实施 《永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永康市节水型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创建指导意见》等5个规范性文件。

图2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BOPPPS教学法”

4 结语

基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特征,探析该课程的整体教学现状,尝试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即“旅游规划与开发”提出比较科学、完善并且适用性强的教学模式。研究发现,“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具有学科跨度广、应用性强及注重学生团队协作力的培养等特征。但整体而言,现有“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现状无法准确把握“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特征,较难实现“双有双高”型,即“有理论、有实践,高素质、高能力型”旅游规划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结合具有教育发展趋势的混合式教学法,提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BOPPPS教学法”,助力旅游规划人才培养,从而加快旅游高质量发展。

全部51例疑似脊柱骨折患者病理诊断阳性42例、阴性9例。X线脊柱骨折诊断阳性36例、阴性15例。CT检查脊柱骨折诊断阳性41例、阴性10例。详情见表1。

参考文献:

[1] 袁书琪,孟铁鑫,缪芳,等. 高校旅游教育发展研究[J]. 旅游科学, 2005(6): 72-75.

[2] WASOH F. Exploring the Roles of Blended Learning as an Approach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J]. Retrieved on November, 2016, 17.

[3]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8, 36(3): 13-24.

[4] PORTER WW,Graham CR,Spring KA, et al.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al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4, 75: 185-195.

[5] 肖瑜.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5): 198-199.

[6] 冯丹.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4.

[7] 王琦. 高校“水课”评价论析[J]. 江苏高教, 2019(5): 67-74.

Research 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MA Yong YU Chufeng LIU Jun

(School of Business, 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respond to the call for national teaching reform, and constantly updat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l of national quality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teaching methods and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urses, grasps the basic status of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and propose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ethod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named “BOPPPS Teaching Method” composed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is dedicated to boosting the training of “double and double high” tourism planning talents.

Key words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mix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2-2272.201910039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五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 马勇(1959-),男,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经济;余楚凤(1996-),女,湖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景区管理;刘军(1990-),男,湖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

(责任编辑:要 毅)

标签:;  ;  ;  ;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