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研究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研究

肖计划, 夏潮涌, 贾艳滨, 郑佩娥[1]2001年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基底细胞微管蛋白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内微管蛋白的数量变化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作为早期诊断Alzheimer病生物学指标的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皮肤基底细胞α -微管蛋白进行检测 ,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性与吸光度的定量分析。结果 :Alzheimer病组的积分吸光度(IA)为 2 6 1 43± 2 5 2 1、平均吸光度 (AA)为 1.89± 0 14,分别非常显着地高于血管性痴呆组的IA(12 0 .5 5± 19 71)和AA(0 .85± 0 14) ;P <0 0 1。结论 :提示基底细胞微管蛋白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有可能为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非神经系统的生物学诊断指标。

刘萍[2]2001年在《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微管作为Alzheimer病非神经系统生物学诊断指标的意义。方法:选取Alzheimer病(AD)患者5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5例、正常老年人7例。AD组年龄61-81岁,符合美国NINCDS-ADRDA(1984)的很可能AD诊断标准和DSM-IV的290.0 Alzheimer型痴呆诊断标准,病程至少一年,MMSE分为0-13分;VD组年龄69-75岁,符合NINCDS-AIREN的很可能VD诊断标准和DSM-IV的290.40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MMSE分为8-13分;正常老年人年龄56-81岁,MMSE分为18-28分。利用透射电镜和体视学技术对AD、VD和正常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内微管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 (1)AD、VD和正常对照老年人的皮肤基底细胞内的微管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其横切面均为由十叁根原纤维组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外径约25nm,内径约15nm;纵切面为一中空的圆柱状结构,长度几微米不等,部分AD病人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略有肿胀,常分布于核膜、质膜、基底膜及桥粒附近。 (2)定量研究发现:AD组的体积密度、长度密度、面数密度显着地少于VD组和正常老年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VD组的体积密度、长度密度、面数密度显着地多于正常老年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即AD患者皮肤基底细胞内的微管数量明显少于VD患者和正常对照老年人;VD患者的皮肤基底细胞内的微管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对照老年人。结论:本研究提示AD患者皮肤基底细胞内微管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潜在的可能成为AD非神经系统的一种生物学辅助诊断指标。

贾艳滨, 肖计划, 刘萍, 夏潮涌[3]2003年在《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体视学定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生物学诊断意义。方法 :使用体视学方法对VD和正常健康老年人皮肤基底细胞微管进行测量 ,用图象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VD组的Vv =2 192 6± 1 1749、Lv=4 45 3 1± 2 40 5 3、Na =2 2 3 5 6± 1 1980 ,分别非常显着地高于正常老年组的Vv =1 3 5 15± 0 5 3 76、Lv =2 75 61±1 0 963、Na =1 3 781± 0 5 481;P <0 0 1。结论 :本研究提示VD患者基底细胞微管定量分析 ,有可能为VD诊断提供一种非神经系统的生物学诊断指标

贾艳滨, 何红波, 肖计划, 马崔, 郭扬波[4]2008年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血浆β-微管蛋白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否可以为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生物学方面的帮助。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11例AD、11例VD和8个正常老年人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水平。结果:(1)血浆APP含量AD患者(84.36±41.34)的高于VD患者(56.34±18.68)和正常人(43.25±27.67),P<0.05;(2)血浆中β-微管蛋白含量AD患者(105.91±41.25)高于VD患者(64.36±28.27)和正常人(52.25±11.11),P<0.05;(3)V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APP和β-微管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中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1(P<0.05)。结论: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VD患者,对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的测定对AD的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基底细胞微管蛋白变化研究[J]. 肖计划, 夏潮涌, 贾艳滨, 郑佩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1

[2].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研究[D]. 刘萍. 暨南大学. 2001

[3]. 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体视学定量研究[J]. 贾艳滨, 肖计划, 刘萍, 夏潮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3

[4].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变化[J]. 贾艳滨, 何红波, 肖计划, 马崔, 郭扬波.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标签:;  ;  ;  ;  ;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