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甘庄中心小学 云南 玉溪 653300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而好的导入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之思维既广阔又灵活。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营造课堂教学良好的气氛。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产生积极影响。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主体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兴趣;启发思考
一、有趣的课前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导入是教师进入课堂调控的依据。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开头非常重要。成功的课堂,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堂教学要向取得成功,要想事半功倍,就要掌握好导入的技能。
我从教学多年的经验中得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重视课前导语的设计
教育心理学认为: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获得新知识的有效方法。组织学生复习旧知识,是为了学习新课时学生易懂易接受打下基础,是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寻找适合逻辑地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温故而知新”是复习旧知导入方法,把学生从已知的领域带入到求知的境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所以我抓住学生的兴趣“投石激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2.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好的教学的性质之一,就在于唤起意外和惊讶的感觉。”悬念是点燃知识之火的导火线。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一种利用悬念吸引读者的方法。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出“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在某些新课的导入中也运用“冰山原则”,巧设悬念,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吸引学生去探索那水面下的“八分之七”。这样既导入新课,又激发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此外还可以用故事,激发求知欲。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叙述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神话、寓言、笑话、童话等),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抓住题目,拟题导入
题目是作者或编者对文章的命名,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是教材内容的“窗口”,是教材内容高度的概括,从题目可以窥知全文的“奥秘”。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引导学生思考围绕题目的一系列问题。这样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也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到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4.创设情境,激发联想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式。讲课前播放一段音乐,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题李凝幽居》时的导入(播放音乐):“听着这美妙的旋律,我们想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古诗可以吟,也可以唱,关键是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著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说的就是这个理。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体会一下贾岛身上发生的故事。”用音乐导入,再引出课题是为学生探求新知指路,营造一种乐学的境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图、文、声、乐再现出来,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产生共鸣,顺利地进入课文学习中。
5.激疑设问,启发思考
在教学中,我发现针对同一个问题,有时换个角度改变一下方式,就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兴奋度。用激疑设问方式进行,课堂趣味会更浓。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在课前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而且语调、语势、语音都要讲究,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巧妙的导语往往还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如教学《三个小伙伴》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知道种树时需要些什么工具吗?老师看见三个小伙伴去种树,可他们扛着树,手里却没什么工具,但是他们还是把树种好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种树的呀?请打开课文——《三个小伙伴》。”这一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急于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便达到水到渠成,使整个课堂充满情趣。
二、课堂结尾的精心设计能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而好的课堂结束语,同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言已尽而意无穷”这样能使教学效果变得更好。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排演小话剧,这样整堂课的活动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兴趣盎然,谁也不甘落后,这样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和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之,新课程导入的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只不过是一种方法为主。但是课文导入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在设计导入课程该按课程的类型以及学生的兴趣来导入。在导入语的设计和实施中,既要大胆创新又要按规律行事,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精选;教师愉悦要艺术;时间要控制;要根据课文的主题内容、感情基调、写作对象、设计导入语;根据年龄特点选择导入方法。借安徽傅元根同志的话说:“导语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语。”这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凤头”了。
论文作者:何 玲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学生论文; 导语论文; 课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兴趣论文; 悬念论文; 《成功》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