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李亚兵

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李亚兵

1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中运用的优势

1.1 有利于数据的采集及智能化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引入计算机技术,能够使传统的形式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河道处理、闸门控制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在数据的收集、处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通过将网络系统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中,其便捷性的特征将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将分散式采集应用于水库系统中,之后再实施集中化管理,形成河道处理、水文测量等系统的分散管理,为提高管理质量奠定基础;二是在组织网络过程中,所有子系统网络应保证配备独立计算机,使每个子系统网络自身数据的录入管理得到保障;三是要将数据上传至总服务器,以此为保证数据的集中奠定基础。数据的收集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部分,信息化的数据筛选与处理为工程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

1.2 有利于数据资源的分析

数据结构是软件开发的核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据库是进行分析数据资源的主要工具。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中包含较多的系统,其中有施工监管系统、材料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是以数据信息作为支撑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且保证数据分类的准确性。

1.3 有利于保证工程绘图的全面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提高绘制图纸的有效性,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有效依据。图纸绘制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传统的手工绘制,不仅耗时耗力,且极易出现误差[4]。一旦图纸不符合实际情况,需对其进行返修,这就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时还会增加劳动量。尤其对于CAD绘图软件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图纸设计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参数,达到整体结构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1.4 较高的精确性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高精确度特性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尤其是在数据准确的共享方面,以及精准的测量方面意义重大。比如,在水利工程中引入GPS全球定位技术,对水利工程两点距离的精准测量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水利工程施工范围较大,精确的测量两点距离的难度较大,而应用GPS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测量质量,与人工测量相比,GPS技术的应用,在动态观测结果上具有显著优势。

1.5 抗干扰性

以往人工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员工的依赖性较强,由于工作人员的个体差异较大,使得工作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如果工作人员在某些方面出现误差,将直接影响工程的精度与建设效率。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其较为规范、完整的系统能够有效保障工作效率。尽管系统的运行需要人为操作,但是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衡量标准,这就使不同人员在操作系统时,防止由于外界因素而造成人为因素的干扰。

2 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1 GIS技术的应用

(1)对水、雨、工、灾情的信息管理、查询与分析。为水利工作人员提供可视化的图形查询界面,使信息表述方式更加丰富。(2)洪水的预测预报。其能够为水利行业的降水量所产生的径流与洪水时空分布提供真实模拟的洪水演进与淹没过程。(3)防汛抢险救灾指挥。GIS技术的应用能为防汛抢险救灾指挥提供有效的决策,其主要是将灾害分析模型结合GIS技术,或者采用GIS网络为救灾物资提供最佳路径。(4)统计与评估灾情。综合分析与评价快速采集来的洪涝灾害与水淹没情况,可实现灾害情况的统计,以及社会经济损失的评估。(5)为防洪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其能够实现对某一区域范围内静态或动态模拟,为拦洪设施的点位与选择分洪、泄洪措施提供有效决策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RTK技术的应用

2.2.1 加密控制点的测量

控制测量是进行某项测量最基础的部分,一般水利工程多位于偏远山区,较少的控制点给测量作业带来很大影响。测距仪导线和三角网测量方法的应用在实际中较广泛,在测量过程中,精度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且测量作业的工作量较大。而将GPS-RTK技术应用其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2.2 水下地形测量

水下地形测量是水利工程测量难度较大的部分,主要是由于复杂的水下地形给测量作业带来一定难度,使得测量人员无法看到实际状况,且较差的水上作业加大了测量难度。测量人员一般采用六分仪、三杆分度仪、全站仪配合测深仪几种方法,但是这种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缺点,比如工作量较大,精度较低,所需人员多等。随着GPS-RTK技术的发展,水下地形测量在水利工程测量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有海洋测量软件、中海达数字单双频测深仪等,将这些导航软件与笔记本连接起来,能保证定位的准确,且能实现GDP与测深仪的数据导入笔记本中,由海洋测量软件处理生成水下地形图,为形成软件绘制水下地形图奠定基础。

2.2.3 施工放样测量

将RTK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测量当中,能有效实现施工放样测量。将设计好的已知坐标作为参考点与目标点,并将其输入。对于修正,是将流动站实地所在位置的坐标为主,电子手簿屏幕上的图形显示出实地待定点相对于目标点所偏移的距离,将移动流动站的指标作为达到精度标准的需求。

2.2.4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得知坐标结果的特点,可将RTK快速定位来实现,在数据采集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地形的测量。或者根据现场地形的实际情况实时测量设定,经过成图处理,采集完的地形点能形成数字化管道地形图。在采集地形图过程中,可以单人实施作业。

2.3 GPS技术的应用

将该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地质勘测中,能实现点位三维坐标的衡量观测,观测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另外,与传统地质测量方式相比,GPS技术所具有的可操作性、可控性优势,能够达到通视功能的要求。将其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还能实现持续性、高精确性的观测地质,并将勘测所得的信息数据结合流程输入计算机内,为工作人员后续分析相关数据奠定基础。另外,GPS技术的应用不会受到较多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条件、地域条件,因此,将GPS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地质勘察中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作业时间。

2.4 遥感技术(RS)的应用

遥感技术也称为RS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地质勘测技术,电磁波理论是该技术的原理所在。该技术的实施是各种传感器对远距离目标辐射及反射电磁波信息,之后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成像,同时该技术能够识别地面的各种景物,有助于提高监测效果。RS技术不仅能使选线、选址的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还能使测绘覆盖范围扩大,对实现大范围的地质测绘提供保障。另外,该技术还能明确指导野外地质勘测,有效减少野外勘测不必要的工作量,使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测效率得到提高。在物理地质现象调查、输水隧洞等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推动作用是其他传统处理方式无法替代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也进入到了一个快速、高效地发展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不能仅满足于传统经验和现有技术水平,更要懂得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改进传统操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因此,要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能力,还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在这条路上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吴苏琴.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7.

[2]吴庆林.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2):8-10.

论文作者:李亚兵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李亚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