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变电站是我国现阶段一种相对于传统变电站而言较为新型的变电站形式,它运用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运行故障,这就需要专业的运行维护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上的地提高智能变电站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1智能变电站的简单介绍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技术含量高、运行可靠稳定的的智能设备,以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框架,按照间隔层、过程层和站控层分级管理要求,将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实现实时在线分析诊断实现在线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最大特点是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采用智能电子设备(IED),电光互感器或电子互感器、智能断路器和智能传感器等先进的设备,可实现的电网的可观测、可控制,提高了变电站内设备的可靠性,加强了测量的精度并实现了交互操作的功能。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之间采用统一的规约协议利用光纤及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及交换,避免了传统电缆线繁琐的输入输出接口传输,实现了所有数据的实时化传输共享、互联互通,更加准确可靠。
2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应用与实施要点
2.1站内一次设备的运维要点
2.1.1电子互感器
电子互感器集传感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是智能变电站中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测量电流和电压,判断智能变电站是否存在电流或电压异常现象。在维护电子互感器时,先要检查互感器外观是否完好,各个连接部位是否存在松动,而后再检查电子互感器的内部结构,查看是否存在异常现象。由于电子互感器的运行主要依靠信息处理、传输和换取三个单元相互配合实现的,所以在运行维护时有必要对这三个单元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2.1.2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目前,GIS以其自身所具备的运行安全性和安装便捷性,成为了各大变电站普遍使用的开关设备组合电器。GIS组合电器的构造简单,主要包括母线、断路器、互感器和开关等。在对GIS组合电器进行运行维护时,要延长检修周期,制定详细的检修步骤,以确保GIS安全稳定运行。先检查GIS组合电器的外部连接是否紧固,之后再对其内部的汇控箱进行检查,最后检查GIS组合电器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
2.1.3设备控温设备过热是引发变电站故障的重要因素,在一次设备过热的情况下,极容易引发短路造成供电中断。若变电站设备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运行,不仅会提高设备的淘汰率,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变电站运营成本,更会降低电力系统服务质量,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智能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中,要避免对设备的频繁更换,防止出现设备配合不协调、耽误恢复供电时间等问题。在日常运行维护时,要实时监测设备的温度变化,摸清设备高温故障规律以及发生故障的概率,特别对于易出现高温的设备,要加大运行维护力度,采取必要的控温措施。
2.2站内二次设备的运维要点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是运行维护的重点,具体包括:加强维护自动化设备的安全运行,检查警报系统是否工作正常,通讯光口是否连接紧固。在检查过程中,主要采取测试的方式判断自动化设备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加强维护二次设备的组合单元,利用检测手段收集二次设备组合单元的警报信息。通过情况下,当GIS出现失步或失稳现象才会促发组合单元警报。运行维护人员要查询组合单元警报信息的历史记录,判断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通过总结站内二次设备进行运行维护的工作实践可知,光纤终止和GIS故障是威胁组合单元安全运行的两大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合并单元与交换机的运维要点
2.3.1合并单元
从运行维护工作实践中来看,影响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安全运行的因素较多,如变电站设备安全问题、GPS对时失准或中断、光纤通道中断等因素。所以,在合并单元运行维护时必须着重于检查上述内容,快速查明产生合并单元运行故障的原因。当合并单元发生故障时会立即生成报警信息,将其传输到显示设备上,便于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为此,在合并单元运维中,运维人员要实时监测显示设备是否出现报警信号,若发现报警信号必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消除合并单元安全运行隐患。
2.3.2交换机
在智能变电站中,交换机的主要用途为传输自动化系统信息,其运行稳定性关系到整个智能变电站的信息传输。所以,在建设智能变电站阶段必须优选交换机类型,充分考虑交换机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同时,还要重视交换机的运行维护工作,一旦发现交换机故障,必须及时查找故障产生原因。一般情况下,交换机故障为自身系统内部程序故障,当故障发生时通过重启交换机便可消除原有故障。若重启之后故障仍然存在,则要对交换机进行系统检查,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维修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交换机的稳定运行。
3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措施
3.1加强日常维护力度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智能变电站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维护人员可以从加强系统的日常维护力度作为切入点,通过相应的故障处理技术,将智能变电站运行中所可能产生的一些故障在其发生的初期阶段就被维护人员进行有效地控制,这样改运行故障对整个智能变电站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就会大幅度降低,由此可见,加强维护人员对智能变电站系统正常运行的日常维护工作力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该智能变电站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变电站发生安全事故。
3.2加强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
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内容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加强:第一个方面是智能变电站系统维护的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第二个方面是在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所使用的实践技能,这是直接影响到智能变电站是否能够实现安全稳定地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智能变电站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维护人员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培训,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地将智能变电站的招聘标准进行调整,这样对于选拔专业的维护人才有所帮助。
3.3完善运维管理的技术手段
优化省级电网规划部门职责,在规划阶段设置统一标准,招标具有统一或类似标准设备的厂家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减少因设备不兼容而加大运维投入。以标准简单化、具体化、实用化为导则,梳理各种智能设备的知识,包括正常巡视、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的方法、手段和步骤等,制定各项作业标准化流程和依据,并将作业标准化流程大力推广到运行检修现场,提高运行人员标准规范作业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指导生产实践,如利用移动计算设备(PDA)将规范化、信息化作业推进到运行检修现场,将基于实物标识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的业务标准,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来表示和辅助定位电力设备。真正将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与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得智能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得以实现。
4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智能变电站中所使用的维护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相信在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对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下,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并且为我国的智能变电站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燕.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5(22):168-169.
[2]汪林智.关于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2):141-142.
论文作者:吴锋,李春晓,程盛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运行维护论文; 故障论文; 组合论文; 单元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