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城管局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城市对公共空间的建设与管理问题,直接拷问城市的管理水平,其建设品质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整体实力。深圳近几年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建设了一批高品质生态型公园,笔者就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香蜜公园建设与管理的思考进行分析,探索城市公园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旨在为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香蜜公园;建设与管理;思考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与重塑也提出高要求,越来越多城市园林工作者开始探索更科学、更生态、更益民的公园建设途径。香蜜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城区福田区,是一个集文化生活、健康运动、科普教育、花卉园艺及低碳体验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公园。2017年7月开园后立即受到广泛关注,被市民称为“深圳最美公园”。本文就香蜜公园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一、香蜜公园简介
香蜜公园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区域,北临侨香路、南接红荔西路,西达农园路东至可香蜜湖路,总占地面积约为424172㎡。香蜜公园前身是深圳市农科集团的科研基地,2003年被规划为公园用地,一直未开发建设,2013年底,由福田区政府负责香蜜公园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历时三年,2017年7月正式向市民开放。香蜜公园绿化用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自然水系面积2.83万平方米,配套设施用地约3万平方米,运动设施用地2.29万平方米,道路广场等其他用地3.28万平方米。公园设3个地面停车场和2个地下停车场,480个停车位。公园建设在保留场地历史记忆和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增添受众广的实用功能,提升场地的空间品质,营造了一个集生态休闲、花卉园艺、文化生活、科普教育、体育运动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香蜜公园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其丰富的植被更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根本。公园成为全体市民的后花园,深受市民喜欢,年平均游客量达到百万人次。是一座承载了多元文化的生态公园。(图1)
二、香蜜公园建设的特点
(一)承载历史,营造多彩公共空间
香蜜公园的建设充分尊重基地原有记忆,在建设时应尽可能保留场所内原有的历史感,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植被[1]以及具有历史记忆的构筑物同时,还保留了花卉集市、园艺栽培、科普教育、体育运动、日常休闲等意趣空间,在此基础上,为场地添加具有文化和生态价值的新功能,如生态水系、玫瑰园、活动广场、游乐场、自然展厅等等。场内新旧元素巧妙衔接,搭配得当,和谐相融,为市民游客营造了一个和谐宜人、低碳体验的生态公园。此外,公园内根据功能需求,配套建设了自然展览厅、资源循环中心、公园管理服务中心、婚庆中心、体育中心,各建筑、设施交融呼应,功能各异,积聚人气、带动活力,提升文化内涵,促进公共交往;布局的生态水系、慢跑道、栈道系统、体育中心、欢聚草坪、活动广场、艺术展廊、儿童游乐场等,也给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休闲游玩空间。
(二)公园建设低冲击、零排放
香蜜公园建设由始至终贯彻低冲击、零排放的建设原则。公园前期清拆阶段,实施了建筑垃圾废弃材料再生及综合利用项目,拆旧的约18万立方的建筑垃圾全部场内粉碎用于非承重面垫层。新增建筑和铺装场地均利用现有硬化地面,尽量减少对公园原有植被破坏;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和原有的小鱼塘,在不改变地形的大走势前提,顺应山体地形,建设2.8万平方米的生态水系。此外,公园建设过程对挖湖的土方在场内进行了挖填方平衡,形成了优美的微地形地貌;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也都是环保建筑材料,进而打造绿色节能公园景观。香蜜公园在最大限度保留原址乡土、树木、湖泊等生态资源基础上,增加本地适生品种,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并根据不同植被种类、实际功能需求以及园区内规划进行合理迁移区分管理,对长势不良的树木进行间苗和逐步移栽,打开透景线,形成林下活动空间。(图2)
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园充分考虑景观与人类以及各类人群之间的相融性,成为海绵城市、无障碍和儿童关爱专类体验公园。公园建设践行海绵型城市绿地建设,将海绵城市的柔性设施与园建刚性服务设施有机结合,实现优美的海绵城市适应性景观。公园设置连绵起伏的地形,坡度控制在10。∠左右,保证雨水入渗速度和入渗量,确保土壤渗透系数不低于3x10-6m/s的标准。通过生态草沟、雨水口、旱溪等设施,收集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经过滤沉淀后汇入公园水系之中,形成溪、池、瀑、湖等多种形式的水景观。2万多平方米的公园水系作为庞大的蓄滞雨水设施,盛水期用于灌溉、水系的循环水成为景观喷泉。园内主要道路采用透水砖及生态植草沟排水,通过管网过滤排入花香湖、花蜜湖,作为两湖主要补水来源,保证景观效果。利用公园内原有冲沟设置而成的生态旱溪,通过水生植物、溪底渗滤净结构层等涵养水分、净化水体,强化“海绵”生态效应,香蜜公园已成为深圳海绵型城市绿地示范项目。同时,公园的13个人行口、主要服务设施和景点都实现了无障碍通行,还设有语音导盲系统,以及按不同年龄段建设了三个游乐场、母婴室、儿童盥洗池等,成为无障碍体验公园和儿童友好公园。(图3)(图4)
(四)三是秉承工匠精神,严把工程质量。
公园建设涉及钢结构、桥梁、绿化、给排水等多项专业,共计32个一流队伍参与。为将公园打造成为质量样板,创新“三四五”监管模式,即开展样板封存、样板引路、照样验收“三样”管理模式,开发“监理例会纪要、监理月报、监理日志、安全质量问题台账”四种监理载体,并联实施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审核、巡视、旁站、检测、验收”五种监督方式,有效把控工程质量,避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懈怠敷衍、施工投入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在建设的攻坚阶段,要求现场监管和监理人员每天现场行走15000步,发现问题2200多个,整改率达100%,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质量的“最后一公里”。
(五)开门建园推行社会化监督
香蜜公园在规划设计阶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开门问计活动,积极接收和吸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将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研讨后有机采纳,并集结各行业的建设专业人才为公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使其能够为公园建设的后续管理提更加专业的技术咨询[2]。在公园建设管理的各个阶段,充分考虑民声民意,听取市、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行业专家学者、专业设计机构、市民群众、原场地代表等社会各界意见,组织各类现场活动13次,参与过1000人,发放调查问卷近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约800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700多条,不同程度融入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之中,创下了深圳公园开门办园之最。为公园献计献策的专家、市民,又继续参与公园建设的监督,切实实现开门办园。
三、香蜜公园管理的特点
(一)创新管理模式。结合香蜜公园规划建设期间的社会影响力和公园周边公众参与的基本情况,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创新香蜜公园运营管理模式,推行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市场企业多方共管全新机制。香蜜公园理事会为香蜜公园管理的常设机构,行使香蜜公园重大事项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理事会设立理事长、常务理事长、副理事长各1名。首届理事会理事12名,由公园相关管理专家、园林园艺专家、环保专家、信息化专家、科普专家、安防专家、体育运营专家、公众代表、行政执行人、运营执行人等共同参与组成理事会,负责审议决定香蜜公园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管理与运营的相关事宜、重大改造项目、运营管理评价报告,促进与政府、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交流,为政府提出香蜜公园改造、升级等合理化建议等。
(二)倡导公共参与。
2017年7月19日香蜜公园开园,自此,香蜜公园的公众参与活动层出不穷,不断深入。从以游客身份自觉遵守游园制度,到成为香蜜公园志愿者以身作则,宣传、劝导,维护香蜜环境;从自身对大自然的热爱,到义务导赏传播自然之美,守护香蜜生态;从对中国文化深度的思考与尊敬,到执着地传承,熏染香蜜文化;从日常园容园貌、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的社会化监督,到参与植物养护、垃圾清理以及公共问题议事;从对创客文化的探索,对创客精神的弘扬,到聚焦 “自然+”的创客体验,将创客文化、公园文化和社区文化有机融合……香蜜公园公众参与内容不断向更深程度和更广领域发展,参与者得到锻炼和成长,公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相融相长。目前,香蜜公园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正在逐步升级,已串联起社群、环境、景观和建筑,致力缔结人、城市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友善关系,促进新型公园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多元文化共生共荣。
香蜜公园基本顺应着最初的建园理念自然生长,快速完成了从工程项目到城市公园的蜕变。婚庆、展览、传统文化、阅读、音乐、自然导赏、儿童游乐、创客、健康运动、休闲娱乐、园艺栽培、无障碍体验、低碳体验等多种文化元素不断交汇又自由成长。很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都慕名而来,相继在香蜜公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仅2018年一年在公园举办的团体活动达575场,直接参与游客8万人。与此同时,公园近400种植物茁壮生长,已发现了6种蝴蝶、4种蜻蜓等昆虫、50多种鸟类等野生物种,生物多样性稳定增长。切实成为绿色生态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大舞台。(图5)
(三)公众参与营造和谐共融
通过充分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公园园容园貌等辅助管理,促进了公园管理的和谐性。公园的工作人员与游客成为守护公园的共同体,营造和谐共融的游园氛围,香蜜公园被老百姓称为大家的后花园。
五、结语
舒适家园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公园城市的建设,公园不再是单纯的活动场所,而正成为融入城市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城市公园建设必须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承担起城市对公园这一公共空间给予的使命。香蜜公园在建设与管理中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人文环保理念,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模式,为提高公园建设的质量,推动城市更为长远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积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可.公园管理与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思考[A].中国标准化协会.第十四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2017:3.
[2]黄可.公园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建设思考[A].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2016:4.
论文作者:王清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公园论文; 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水系论文; 文化论文; 中国论文; 福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