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学教学的个性化_课堂教学论文

论生物学教学的个性化_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生物教学的个性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在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建构和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这对改进生物课堂教学,提高生物课的教学质量,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同时也应看到,由此带来的教学过程过于模式化的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这既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艺术创造,也不利于以发展学生个性为重要任务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笔者认为,在重视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运用的同时,有必要强调生物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所谓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个性,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用教师的创造性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认为,生物课堂教学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处理的个性化

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是指对具体的教材内容的处理要因教师而异,这个异就是教师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体现。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所谓“异”也决不是“随心所欲”“信马游缰”,恰恰相反,教材处理应在遵循教学论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创造性。也就是说,在教材处理中,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教材处理的一般性原则,又要根据教师个人的特点所设定的教学思想去剪辑教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就生物课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既不能离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结构,以及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组织材料时,又要有各自的个性化创造。

所以,教师在教材处理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 要理顺教材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生物课要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必须首先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没有对教材所阐述的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就失去其依托。而要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材处理时,必须致力于揭示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至于如何形成知识的这种内在联系,怎样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就要靠教师自己去创造。

1.2 要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和发现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就生物课来说,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如在教学基因的分离规律时,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分离规律的实质,还要使学生了解分离规律的发现过程与方法。至于如何引导学生在感知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中,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不同的教师也将各有自己的“绝招”。

1.3 要挖掘教材的教育资源,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如德育素材、美育素材、环境教育素材等等。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美育教育以及创新教育,这更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挖掘和处理。

2 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个别化,二是多样化。所谓个别化,是指教学方法要重视照顾差异,趋向个别适应、因材施教,特别要注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教学方法个别化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从而能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个别化要求教师应根据主客观条件,选择多种以学生主体参与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引导探究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发现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在于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究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所谓多样化,是指教学方法要实现多样性的统一,即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教材、教学目标的实际出发,在一定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以一种方法为主,融合多种方法,形成一种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案。由于不同的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因而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组合方式。例如,对于生物形态、结构方面的内容,可根据“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策略,或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或展示相应的感性材料(实物、标本或模型),或提供实验与观察的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形成以直观启发为主的“观察—操作—概括”的组合方式;对于生物功能方面的内容,可根据“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策略,形成以启发建构为主的“自学—讨论—建构”的教学方法组合方式;对于生物原理方面的内容,可根据“从假设到论证”的教学策略,形成以发现启发为主的“问题—研讨—发现”的组合方式;对于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学,可根据“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策略,形成以范例启发为主的“实例—理解—应用”的组合方式。总之,只有使教学方法设计实现个别化和多样化的统一,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真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当然,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仅表现为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方法,就是同一节课(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初中生物“鱼纲”一节教学为例,有人采用发现启发法,让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使其在自我发现中有所领悟;有人采用直观启发教学法,运用实物、挂图、模型、电视、多媒体等直观手段,把课上得鲜活生动,使学生如沐春风;还有人则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边进行实验操作,边探究相关问题,让学生手脑并用,使课堂气氛活跃。

3 教学情境的个性化

课堂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个性化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个性化的教学情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充分展示,也是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展示与发展的条件。个性化的教学情境是集情、趣、智于一体的。有情才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才能融洽师生的关系,才能营造和谐、民主、合作且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有智才能激起“愤悱”的学习情境,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有趣才能使学生乐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总之,个性化的教学情境是一种与教师个性水乳交融的充满情趣和理智的情境,这种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与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

个性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没有统一的程式,它是教师的匠心独运,是教师创造个性的自然流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引用蕴含哲理的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或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进行出神入化的表演,或进行奥妙无穷的实验演示,都能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例如,有位生物教师在教学“家鸽”一节时,他首先告诉大家:“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小提琴名曲《鸽子》,请大家闭上双眼,随着悠扬、舒缓的乐曲,充分展开联想。”音乐停止后,教师问:“欣赏这首世界名曲时,你产生了哪些联想?”一位学生说:“我眼前仿佛看到一群洁白的鸽子拍打着一对对矫健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地飞翔,我要有一对翅膀该多好啊!”教师接着说:“是啊,你要是有一对翅膀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呀!(学生大笑)可是,给你一对翅膀就能飞了吗?”学生说道:“不能!”“那可真叫……?”同学们笑答“插翅难飞。”“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今天‘家鸽’一节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这一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欲罢不能。

4 教学语言的个性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是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个性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外在表现,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必须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语言。首先,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应是科学性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和逻辑性、系统性上;其次,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应是充满趣味性的语言,表现为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理智、情趣;再次,个性化的语言应是充满情感性的语言。唯其如此,才能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种子的成分”时,设计了如下导言:“种子虽然小,作用真奇妙。小小的种子,有的能长成参天大树,有的能长成嫩绿的草坪。正是有了这小小的种子,才有了‘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丰收景色;正是有了这小小的种子,人类才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才得以生存繁衍。那么种子里到底有哪些营养成分呢?”这样一段富有激情的开场白,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当然,教学语言的个性化,还要求根据教师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和艺术风格。如你喜欢抒情,就发挥自己的以情感强烈为特征的情感型教学语言风格;如你擅长推理,就发挥以严密逻辑推理为特色的理智型教学语言风格;如你二者兼而有之,就展示以情感与理智相结合为特色的综合型教学语言风格。

必须指出的是,课堂教学个性化是教师个性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不断创造、走向成熟的过程。生物教师要想把课上得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必须注意突出自己的教学个性。而要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没有这种创新意识,只能人云亦云,死搬硬套,是不可能有教学个性化的,更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此外,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苦练教学基本功,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教学个性不断发展,日臻完美,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标签:;  ;  

论生物学教学的个性化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