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心理暗示、兴趣激发等方式,让学生置身阅读,产生阅读欲望,从而走进阅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农村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6-020-01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加积累、提高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受益终生。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围绕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展开,忽视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实践,时间长,见效慢。但很多学生不愿在阅读上下工夫,家长也反对学生因看“闲书”而耽误“正事”。这样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浮于表面,不能真心投入语文素养的提升上来。实践证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大量阅读。所以,只有将语文的根扎在丰富的阅读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才能让语文学习枝繁叶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心置身于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心理暗示,形成愿望
教师应适时地寻找契机,对学生进行“我要阅读”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我要阅读”的心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阅读。“我要阅读”这种心理是直接推动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并形成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提。首先,教师可通过采取校内拓展、校外延伸等多种方法与途径,帮助学生改变“要我读书”的现状,形成“我要阅读”的心理,然后让学生端正阅读态度,明确新课标中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主动去阅读。其次,教师可在讲述、对比等多种方式的阅读活动中暗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阅读活动乃至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养成好阅读习惯的认识,促使学生从内心接受阅读,产生阅读的愿望,从而主动阅读。
二、兴趣激发,走进阅读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可以使学生对书产生充沛的精力,形成顽强的毅力。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不管是工具书查阅,还是课外书籍的阅读,只要是健康的书刊,能净化学生心灵,指引学生成长,我们就应鼓励学生去读。在教师精心地选择、指导下,学生就能在形形色色的书山文海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去阅读、去赏析。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三、营造氛围,典范激情
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就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那么,怎样才能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投身阅读之中,以书为伴,与圣贤同行,感受读书的快乐呢?
(一)班级书库的建立,让学生有书可读
家庭文化氛围相对于学校来说较淡薄,很多家庭图书少,而有益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更少。为此,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在班内倡议,每个学生购买1-2本好书,组建班级书库,并由专人负责图书的借阅。学生可以利用空闲,随时进入阅读,达到每人一本书,共读百本书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读书交流活动,让知识纵横延伸
现在提倡的“亲子共读”“师生同读一本书”等活动,不仅涌起了读书浪潮,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供了沃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督促学生有效地阅读,我们可以定期进行“好书推荐”“读书经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读书的好处,领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学生也可以就自己习作中的问题或阅读中的疑问,进行生生、师生共议,通过收集相关知识,达到阅读知识与思维的纵向延伸,在研讨、争议中达到横向的思维及知识的拓展,从而让学生更热情地置身书海,领会阅读的价值。
(三)开展名著赏析,用典范激起欲望
大部分名篇名著篇幅长,厚重的分量往往让刚进入阅读的学生望而生畏。其实找准突破口,可以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亲近名著,走进名篇名著的阅读。在阅读课上,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来,师生共同点评。然后,教师可将提前整理的,与学生作品相似或类同的名篇片段展示出来,与学生共同赏析。在与名篇、佳作的交流中,学生会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正是引领学生走进名著,产生与名家交流、与圣贤交谈的动力,也是一种魔力。学生在集体赏析中感受名篇名著的感召力,在独立的名著阅读中切身体会其影响力,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阅读赏析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逐渐走入名著,喜欢名著阅读,享受畅游于名篇名著中的快乐。
四、方法引领,科学阅读
(一)规范阅读行为
叶圣陶老先生曾就学生的阅读行为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培养语文阅读能力要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完成,有许多事要做,但要有轻有重。因此,我们应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告诉他们在实际阅读中要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哪些事多做,哪些事少做,“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其实,对待学生的阅读方式,我们要宽容。为了消除学生阅读的负担,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我们都可以允许学生阅读。但是,我们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结合实际和自身知识需求,做相应的摘抄、读书随笔或写读后感等,进行知识的积累。这也是一种最简单有效地检测学生阅读成果的方法。这样,从学生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出发,学生阅读没有过重的心理负担,自然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潜意识里会避“轻”就“重”,做到有目的、有效的阅读。
(二)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的方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根据书的不同而不同,可以略读、速读、跳读,也可以默读、细读、研读等。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也因书的不同有所不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阅读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或著作的读书方法和做笔记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勤动脑、动手的习惯。如遇到混淆字、生僻字勤用工具书的习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阅读习惯;边读文边思考的阅读习惯;阅读精美文章时的圈点批注、好词佳句摘录的习惯;读到情感深处时书写随笔的习惯;在阅读中放飞思想,善于想象的习惯……
五、结语
总之,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我们应从阅读教学出发,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从内心接受阅读,并将阅读延续到课外,走进阅读,主动阅读,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邱秋玲.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51+181.
[2]何亚玲.浅析语文阅读习惯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21):50.
论文作者:陈成贤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语文论文; 名著论文; 方法论文; 名篇论文; 我要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