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结构与方法论意蕴_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结构与方法论意蕴_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结构和方法论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意蕴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指导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就可以使发展的道路愈走愈宽广。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剖析科学发展观的结构,阐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的主要方法论原则。

概括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温家宝)要准确理解、完整把握、正确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弄清它的结构。也就是说,要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弄清发展的本质、道路、战略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此,必须首先弄清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是用新思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搞现代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科学发展观通过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发展的内涵,提升了发展的境界,更加突出了发展这一主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另一方面,用新思路、新要求强化了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家安全、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所起的基础作用的同时,针对多年来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的。这些问题和矛盾主要包括“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同上),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关键是发展要有新思路,对发展要有新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2004年)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所讲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其着眼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尊重一切人作为人的权利。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之所以是以人为本,乃是因为,第一,它不仅主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目的,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而且主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回答了“依靠谁发展”的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第二,它在处理“依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的辩证关系上,更侧重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主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它强调在发展中要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不仅表明科学发展观始终从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使科学发展观更具有号召力,更容易深入人心。

科学发展观主张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胡锦涛,2004年)

对照上述论断思考多年来我国在发展中积累下来的矛盾和问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要从现实针对性上来把握这条道路。“全面发展”要克服的是重经济发展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等片面性,主要是从开阔发展的视野、丰富发展的内涵上来规范发展;“协调发展”要解决的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建设中重数量轻效益,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主要是从更加关注公平入手,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规范发展;“可持续发展”针对的是目光短浅、竭泽而渔的倾向,主要是从兼顾现在与未来的角度来规范发展。(2)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旨在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快”指的是速度,“好”指的是效益。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就既要看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离开经济长期平稳地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社会发展就无法上台阶;同时也要看到,社会进步并不仅仅表现为经济的发展,离开相应的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快速发展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就无法解决,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就无法长久维持。(3)要从过程与结果、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上来把握这条道路。即要经常把预定的发展目标和实际达到的效果相比较,用以发现矛盾和问题,把谋发展、促发展的主要精力切实放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上,有效地推进发展。为达目的必须先创造条件。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看,协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手段。结果是过程的积累。从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看,对发展来说,协调要比全面、可持续更基本。这主要是因为,相比之下,协调发展更具有过程性。协调针对的是不协调和不平衡,不协调、不平衡的双方必须同时存在,才能构成矛盾。协调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则主要表现为结果。如果说全面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规范发展,可持续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规范发展,那么,协调就是从时空相结合的角度来规范发展。协调发展是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的中介,它集中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

“五个统筹”是支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实施“五个统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筹划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的主要原则。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落实“五个统筹”。“五个统筹”的实质是统筹兼顾,重点讲的是如何统筹协调发展,也包括如何统筹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实施“五个统筹”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辩证法。“五个统筹”主要是针对全国而言的,考虑到了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

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成果。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为什么要以发展为主题”、“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为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完整的思路。科学发展观的结构就是上述回答之间的基本关系。

科学发展观对“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的回答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必须靠人民群众来推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对“为什么要以发展为主题”的回答的进一步展开。对“怎样发展”的回答,就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和“人民群众”是科学发展观的最主要的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的结构就是围绕它们构建起来的。借用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的范畴,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包括“硬核”和“保护带”两个部分,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结构。其中对“为什么要以发展为主题”、“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的回答,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决定着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科学发展观的“硬核”。这个“硬核”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都不能改变。如果抛弃了这个“硬核”,发展观的性质就变了。对“怎样发展”的回答,指明了发展应走的道路和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是科学发展观的“保护带”。“保护带”是可以更改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也是最能体现创新的部分。

依据这一逻辑结构来审视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其一,以社会的“和谐度”为参照物,可以衡量出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名义下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否真正落实了“硬核”的基本主张。其二,以它为参照物,可以对“保护带”的基本主张进行检验和扬弃,使它们更具有针对性,更加完善。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落实到构建和谐社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2005年)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相隔一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其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它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四位一体”,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和民主法制,从而表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有了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具体方向,规定了具体任务。在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是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齐抓,内在机理是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谐总是相对的。社会的和谐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合理调整社会各阶层的关系、重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切实保证所有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等,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所以可以把社会是否和谐当成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尺度,根本原因在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有些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有些则是前提条件;和谐要靠发展来促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两者的基本关系是:“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曾庆红)因此,用和谐社会实现的程度检验科学发展观发挥作用的程度是理所当然的。可以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度”来反映和检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情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又快又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观与客观、真理与价值、现实与长远、目标与手段的辩证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必须从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着重坚持以下方法论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

讲究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的统一,是我们党的传统。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可以保证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使发展具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方方面面。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和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坚持群众路线,关键是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

坚持以人为本,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是顺理成章的。关键是抓好以下工作:(1)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把民主法制建设当作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当作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有机结合的载体。党要通过民主与法制的渠道,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实践经验,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要运用各种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2)加强党的建设。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在全党形成谋发展、促发展的浓厚空气,切实把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要在各级党组织中树立奋发有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下力气惩治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分子。要不断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果宣传群众、鼓舞群众,增强人民群众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3)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党要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满足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切入点,在倾听群众的呼声的基础上谋发展,促发展。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使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变成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来调动他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既使我国的发展充满了活力,也容易造成社会分化,导致经济资源和社会权力向部分社会成员集中。这是不争的事实。面对人民内部利益要求复杂多样、利益矛盾日益增加的情况,必须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既要看到有矛盾是正常的,并不可怕,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也要看到当今的人民内部矛盾主要牵涉到的是利益分配、利益平衡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充分运用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健全相应法律法规,用以调节收入分配,激发创造力,限制并逐步缩小社会差距。

2.坚持统筹兼顾,把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统筹兼顾,从思维方式上讲,就是要把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结合起来。矛盾思维和系统思维都属于辩证思维,它们的相互结合是哲学与系统科学相互渗透的重要渠道,也是当今方法论思想发展的大趋势。矛盾思维把事物看成是矛盾的集合体,看成是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重视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立足于在不同层次上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主张通过促使矛盾转化来推动事物的发展。系统思维是伴随着系统科学的产生、发展、向其它领域迅速扩散而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认为,世界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的;任何系统都是由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功能,即它表现出来的特征或者对外发挥出来作用,不等于要素的功能之和,而是由系统中各要素相互结合的方式即结构决定的,要素与要素的相互作用也必须以系统为中介。因此,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必须自始至终关注整体,要在这个前提下对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矛盾思维和系统思维相互结合的主要根据在于,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普遍发展是它们共同的逻辑前提。它们都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普遍发展这两个根本观点的展开和进一步阐发。因此,掌握矛盾思维方式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系统思想,也很容易接受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反之亦然。许多问题既可以用矛盾思维来说明和解决,也可以用系统思维来说明和解决。只不过运用矛盾思维更便于把握重点,运用系统思维更便于把握全面。在大多数情况下,把两者结合起来,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把矛盾思维和系统思维结合起来,就是要充分发挥矛盾思维便于把握重点、系统思维便于把握全面的优势。为此,必须在以下方面有清醒认识:(1)要有世界眼光和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这是坚持统筹兼顾、把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的大背景。当今世界国际交往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政治多极化两种趋势并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有世界眼光。要运用系统思维方式,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放到世界这个大系统中来运筹,要特别关注那些大国、强国的国际战略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审慎做出反应,把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还要明确认识到,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缺乏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就无法发挥,统筹兼顾就无法有效进行。(2)紧紧围绕“五个统筹”搞统筹兼顾。“五个统筹”视野恢弘,包容很广,本身就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五个统筹”的提出是系统思维与矛盾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落实“五个统筹”,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样必须把矛盾思维与系统思维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很多,在诸多矛盾中挑出这五对矛盾给予特别的注意,就是因为它们是重点,其中任何一对矛盾解决得不好,就足以影响大局。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五个统筹”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根本上说是综合治理,其中任何一对矛盾的正确解决都有赖于正确解决其他四对矛盾为其创造条件。要依据上述思路,抓重点,抓全局,使统筹兼顾落到实处。(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发展观最终要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工作上。具体工作也有近期与长期、重点与非重点、目的与手段之分,也需要统筹兼顾。这是总的原则。至于某一项工作到底是用矛盾思维还是用系统思维去解决,要看具体情况。不论用何种思维去解决,都要讲究实效,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3.坚持改革开放,把走自己的路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新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有些则具有国际普遍性。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的问题,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矛盾加剧的问题,不少国家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遇到过。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警觉,正确应对。2004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49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都表明,这一阶段是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搞得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搞不好,就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停滞,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前者有日本、联邦德国在上世纪6、70年代的成功经验,韩国在上世纪7、80年代的成功经验,后者有巴西在上世纪7、80年代的失败教训。在克服瓶颈的过程中,日本、联邦德国、韩国所采取的战略措施都是变革经济增长模式,让国民生活有质的提高,但重点却各具特色。日本强调“从工业开发优先转向重视人的生活”,联邦德国强调“不光靠勤劳苦干,更要靠技术创新”,韩国强调“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民收入”。(《环球时报》记者联合报道)现代化建设中瓶颈普遍存在的实质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如何使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协调?具体来说就是,如何使科技发展带来的财富增长在社会成员中合理分配?以及如何避免用科学技术进行掠夺式发展,即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这是世界性的难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经验,针对我国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坚持走自己的路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必须坚持上述做法:(1)将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追求的目的与形形色色的资本主义发展观都有质的不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性质,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进行“五个统筹”,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要放开手脚。我们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凡遇到与社会制度无关的问题,只要国外有成功的经验,都应该采取“拿来主义”。要充分认识到,在发展的问题上,从战略措施到具体做法,国外有许多先进经验可以借鉴。能借鉴的自己还去摸索,就背离了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初衷。除了借鉴先进经验,还要密切关注国外有关现代化建设的研究动态,及时了解其最新的理论成果,这对于我们开阔视野、走自己的路也非常重要。(3)使改革与开放在创新上聚焦。要走自己的路,必须大胆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继续发扬创新精神。要看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人口多、人均占有自然资源少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要同时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又背负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些是我们最大的特殊性。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发展条件不一样,在发展中遇到的具体矛盾也不一样,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走创新之路是不行的。改革的实质就是创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也是为创新服务的。只有把改革与开放聚焦在创新上,才能把走自己的路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标签:;  ;  ;  ;  ;  ;  ;  ;  

科学发展观的结构与方法论意蕴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