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宣言背景下生态语言学视角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和谐研究论文

岳麓宣言背景下生态语言学视角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和谐研究论文

岳麓宣言背景下生态语言学视角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和谐研究

王晓淅 高晓慧 东北农业大学

摘要: 少数民族的语言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也在大力推进普通话普及,这严重影响了他们本民族语言的传承。本文响应岳麓宣言对生态语言学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谐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少数民族;汉语;双语和谐;岳麓宣言

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学习语言是融入新环境的最佳方式。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他们也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本族文化。少数民族需要学习汉语以便于与汉族人交流,更需要学习本族语言,传承其特色文化。2019年1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面临同样既要维护祖国的统一又要推进我国各个民族文化平等地多元化发展的难题,我国更需要积极响应岳麓宣言,双语和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十分必要。

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应用现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共同构成了我们灿烂的文化。我国以汉族为主,汉语也包含很多的方言分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提高工作有效性,国家一直在开展普通话普及教育工作。如今,普通话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

(1)使学生熟悉制药企业工作环境,了解规章制度,清楚组织结构和发展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2)通过一定的技能培训,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企业特有的操作技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有利于学生胜任自己的工作。(3)通过参加制药企业的一些沟通活动,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徒关系,增强归属感。企业应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制药企业制度、安全教育、企业建设规划、质量管理、商务礼仪、药学专业等知识;同时,学生到药厂各工段进行轮流顶岗实习,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考试。

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较多,如云南的白族、新疆的维吾尔族、西藏的藏族,东北的达斡尔族等。这些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是为了方便与外族人士交流,他们也在不断学习普通话。如今,大部分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人士都已经能够自如地使用普通话,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内的中老年人对普通话的掌握能力仍然不强。推广普通话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十分有利,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许多少数民族人士的成长和生活环境中汉族人较多,他们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本民族语言。这就导致了许多少数民族语言的应用出现了断层,甚至一些人数较少的语言面临着消亡的危机。2015年,我国制定了双语和谐政策,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各族群众互相学习语言,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减少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障碍,以便于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1]

二、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实现双语和谐的方法

语言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受环境变化影响极深,具有生态性。而生态语言学拥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多样性、动态性以及整体性。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少数民族的语言与少数民族族群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相互依存。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少数民族通用语与国家通用语之间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发展需求,结合国家发展实际,制定合理地推进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强行制裁伊朗,风险大而收获小,并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反噬自己,成为压倒自身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加强政府引导

绘画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艺术家们对自我的表达,所以粉彩花鸟画应该更加注重对自我意识的重视。粉彩花鸟画的题材的画面不仅仅只是对画面的完美呈现,更应该注重传达出作品其本质与内涵。

所以,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扶植或加强法制建设等方式,规范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建设工作,选择最合适的乡村或社区,作为双语和谐示范点,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两河口村为例。该村属于我国第二批全国双语和谐乡村示范建设单位。在村子里由相关部门以及村干部领导带领,全村人配合国家政策,推进双语学习。村内的各项宣传标语,公告牌等公共设施都标注彝汉双语,对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而言,民族语言与普通话一样都是日常用语;而该村的多数汉族人也能使用彝族语言进行沟通,双方互帮互助,实现了共同发展。

在推进双语和谐政策的问题上,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其职能,深入解读政策,并积极建设推广机制,达到双语和谐的根本目标。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辖区内各民族语言应用水平的掌握,了解少数民族的语言学习和应用现状,并根据当前的局势制定最合理的改良方案。少数民族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政府部门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明晰推进少数民族双语和谐,是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路径。只有少数民族群众能与其他民族群众实现良好沟通,才能够促进当地发展,达到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二)培养语言平等意识

语言平等也是语言生态学所追求的目标。少数民族语言应用不多,不受重视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阻碍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必须培养人们的语言平等意识,杜绝语言歧视问题[2]。那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高人们的重视。新闻媒体作为有效载体,覆盖面广,能够辐射各阶层,各年龄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采取制作纪录片、公益广告,以达斡尔语为例,设立达斡尔语言网站、达斡尔语言论坛等形式,向公众灌输人类对达斡尔语言的依存性观念,介绍现有达斡尔语言状况和人类活动造成达斡尔语言变化的趋势,描述达斡尔语言淡忘带来的人间悲剧,揭示人类失控的忘却行为将导致自身的毁灭。

(三)推进双语教育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是推进该地区实现双语和谐的重要方法。由于少数民族语言应用场景相对较少,许多民族语言应用出现断层。孩子们从小学习普通话,反而没有学习过本民族语言,这是一种极大的遗憾。为了真正实现双语和谐,为少数民族的语言重新注入活力,让其与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共同发展,必须推广双语教学。开设滴注式语言计划模式,开展沉浸式双语教育。比如,某地区开办了朝鲜族小学。校内学生均为朝鲜族人,教师采用双语教学开展课堂教学。学校内的文字展示也都以双语为主,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双语能力得到锻炼,将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结论

语言是一种应用型工具。一旦语言失去了交流能力,那么这种语言就有可能会彻底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生态语言视角下使用人群较少的语言保护和应用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对我国来说,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和谐政策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加强民族团结,守护中华文化的必要之举。

参考文献:

[1]张志文.云南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审视[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02):102-105.

[2]罗兴贵.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和谐生态的构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2):63-66.

项目基金: 2019年东北农业大学SIPT创新训练项目“生态语言学视域下黑龙江达斡尔族青少年三语学习环境优化研究”;2016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批准号:16EDD0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王晓淅(1997.8-),女,汉,黑龙江省密山县人,本科,研究方向:语言学;高晓慧(1978.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汉,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态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

标签:;  ;  ;  ;  ;  ;  

岳麓宣言背景下生态语言学视角中的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和谐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