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建
(开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贵州 开阳 550300)
【摘要】 目的:分析并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西药疗法,主要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以及克拉霉素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成药健胃消炎颗粒。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中西医结合;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83-02
在临床上,慢性胃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致病因素复杂多样,主要有浓茶、浓咖啡等饮食刺激和药物刺激以及细菌感染等。在众多致病因素中,最常见的便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属于螺旋形弯曲、多鞭毛以及革兰阴性类的的小杆菌[1],会对胃部造成严重感染,从而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严重时会引发胃癌。有研究资料显示,约有60%左右的慢性胃炎患者均存在程度各异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现象,会逐渐引发慢性感染[2],需要及时地进行治疗。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以及克拉霉素等西药比较常用,虽能够控制患者的感染,但是治疗有效率较低。为了进一步明确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特开展本次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为(48.2±3.2)岁,其病程为3~15个月,平均病程为(6.3±1.2)个月;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为24~76岁,平均年龄为(48.5±3.5)岁,其病程为4~16个月,平均病程为(6.5±1.5)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常规西医疗法,主要药物包括:0.25g的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0932)、20mg的奥美拉唑(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577)和0.5g的克拉霉素分散片(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047),温水送服,2次/日;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成药健胃消炎颗粒(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0497)进行口服治疗,20g/次,3次/日。1个疗程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恶心呕吐、泛酸、上腹部疼痛以及嗳气等症状均已经完全消失或者显著缓解,且临床尿激酶实验结果表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转阴;好转:上述症状明显缓解,且临床尿激酶实验结果表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转阴,或者其阳性已经逐渐减弱;无效:上述症状不存在任何明显变化,且临床尿激酶实验结果表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仍呈现阳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为22例,好转为25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中,显效为12例,好转为27例,无效为1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恶心呕吐为2例,腹胀为1例,面部潮红为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中,恶心呕吐为1例,腹胀为2例,面部潮红为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产氨功效,同时也是空包毒素A的重要来源,而这些毒素会损害胃黏膜细胞,并会引发炎症反应,并会最终引发慢性胃炎[4]。一般而言,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疼痛、上腹部不适以及嗳气等。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以及克拉霉素等抗生素比较常用,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但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所以常规医药疗法的治疗有效率开始逐渐下降[5]。
中医研究指出,慢性胃炎应该属于”胃脘痛”的范畴,而胃络淤积则为该病的主要原因,所以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应是健脾益胃以及消除胃痞。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加用中成药健胃消炎颗粒可,其药物组成主要是茯苓、党参、丹参、白芍、赤芍、川楝子、木香、大黄、乌梅以及青黛等。其中,茯苓、党参等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益气健脾;丹参、白芍以及赤芍等能够有效地发挥活血化瘀之效;川楝子、木香、青黛以及大黄等可以有效地疏肝理气;乌梅能够显著地收敛生肌,并有利于恢复胃部功能。上述药物合用,能够有效地实现健脾益胃以及消除胃痞的治疗目的。成双花[6]指出,健胃消炎颗粒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胃黏膜黏液层,能够有效地促进磷脂以及氨基己糖的分泌,所以有助于黏膜细胞功能的恢复,因此对于胃黏膜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此外,健胃消炎颗粒在对黏膜组织发挥持续作用的过程中,会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分泌,能够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生物活性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所以可以有效地保护胃黏膜[7]。在使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应用健胃消炎颗粒,既能够抑制有害因素的生物活性,保护黏膜组织,也能够弥补西药疗法的不足,优化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此外,两组中的不良反应例数均较少,表明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安全性好。
总之,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文胜.中西医结合治疗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4):2680-2681.
[2]马生飞,周正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及胃癌的相关性研究[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国际学术大会暨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年会论文集.2012:1-2.
[3]朱晓艳.中医辨证用药联合“四联疗法”对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4]刘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0):493-493,494.
[5]周会平,王金桃.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6):907-909.
[6]成双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B,2014,(9):129-130.
[7]谢小清,韦斯总,余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100例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2,25(8):74-75.
论文作者:胡立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幽门论文; 螺杆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阿莫西林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