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词的类型_宋朝论文

词的用韵类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词的用韵类型,尚无一致的看法。因此笔者对《唐宋词鉴赏辞典》中697首词, 各种古汉语教材和常见诗词格律著述中几十首以至上百首词的用韵情况,逐一分析归纳,最后形成了有关词的用韵类型的一些看法。

目前,有关词的用韵类型,存在着种种不同提法。

王力的《诗词格律》的“词韵”一节,提到“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

高振麟的《诗词格律例解》说,词调谱式的韵脚形式大概有平韵体、仄韵体、平仄韵转换体、平仄韵通押体、平仄韵间押体等五种。该书还提到暗韵。

涂宗涛所著《诗词曲格律纲要》把词的押韵形式归纳为10种:①一韵到底;②一首多韵;③以一韵为主;④叠韵;⑤同部平仄韵通押;⑥句中韵;⑦四声通协;⑧平仄韵互改;⑨限用入声韵;⑩押韵变格。

《唐宋词鉴赏辞典》关于词韵的协法,提出11种,与徐宗涛所分的10种基本相同,多了“数部韵交协”一种,把“限用入声韵”改成“平仄韵不得通融”。但是,《唐宋词鉴赏辞典》的“词牌简介”又把词牌分为平韵格、仄韵格、平仄换韵格。

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词的用韵复杂,其主要类型有:①一韵到底;②一词多韵;③同部平仄互协;④平仄韵互换。

郭锡良等五人所编《古代汉语》说,词的用韵,大致有三种情况,即一韵到底,同部平仄互押,平仄换韵。郭锡良和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词的用韵方式有四种:①一韵到底;②同部换韵;③平仄换韵——这第三种有两种类型:a.只规定换韵的声调,不规定韵部;b.换韵后又回到原韵。

每一种有关诗词格律的著述,绝大多数古代汉语教材,都要讲到词的用韵类型。在此不打算逐一列举。上述几种,已能反映出关于词的用韵类型的常见提法。之所以提法不同,就因为分类的标准不同,或者分类不很科学。对事物的分类,通常是始终使用一个标准,或者先后使用几个标准。在同一层面上,不该同时使用几个标准分类;同时使用几个标准分出的各种各类,不能让它们平行并列。

纵观关于词的用韵类型的上述几种提法,可以看出,对词的用韵类型,有多种分类方法。

1.根据词牌体式的多少分类。比如“平仄韵互改”和“限用入声韵”、“平仄韵不得通融”,都是就词牌的体式说的。有的词牌只有一个体式,有的有两三个体式。体式不同,用韵类型就可能不同。

2.根据韵脚的异同分类。一首词通常用几个字分别充当韵脚,但少数的词用某个字几次充当韵脚,叫作叠韵;甚至一首词只用同一个字充当所有的韵脚,该叫作“同韵”。

3.根据韵脚的位置分类,因而有句中韵或暗韵的提法。

4.根据上下片相同位置上几个韵脚的关系分类,因而有“数部韵交协”一种。

5.根据韵脚的声调分类,分出了平韵格、仄韵格、平仄换韵格。

6.根据用韵的多少分类,分出一词一韵、一词多韵、一韵为主等等。

7.根据韵部的异同分类,诸如同部换韵、同部平仄互协、平仄韵互换、数部韵交协、平仄韵转换体、平仄韵通押体、平仄韵间押体,都是首先考虑韵部异同的结果。

8.在考虑韵部或声调的前提下,根据各种韵脚位置上的关系分类,分出通协、互协、交协等等。

以上8种分类方法中,第一种是说体式不同,用韵类型可能不同; 第二、第三种,分别根据韵脚的位置和异同;第四种是上下片的协韵。以上四种,都是词区别于诗的用韵特点,它们与词韵系统没什么关系。上述的后四种分类,是根据(声)调、韵、(韵)部及韵脚位置上的关系分类的。(韵)部、韵、(声)调是词韵的三个层面,本是一个系统。在此前提下,同时考虑韵脚位置上的关系,就能比较科学地分出词的用韵类型。

关键是对“韵”的解释。词韵是合并诗韵的结果,所以词的“韵”不等于诗的“韵”。姑以《词林正韵》的第一部和第十五部为例。

第一部: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十五部:入声屋沃。

词韵分19个韵部,每一韵部包括两个至十来个(诗)韵。由词韵的这两部看来,每一韵部可以根据声调分成1—3个子韵部。每个子韵部有一至五六个(诗)韵。这样,词韵系统就该有三级:韵部、子韵部、(诗)韵。但因为同一子韵部的两个或几个(诗)韵,填词时可以通用或同用,子韵部的几个(诗)韵已经合而为一,子韵部及其所含的几个(诗)韵成了一级,那么词韵系统实际上成了两级:韵部和子韵部。如果我们径直把子韵部叫作(词)“韵”,那么词韵韵部中的“韵”,则指该韵部中同声调的几个诗韵(韵部)。

现在,我们根据词韵的层级系统及各种韵脚位置上的关系,划分词的用韵类型。

在第一层面上,词的用韵可分成同部用韵和异部用韵两大类型。

一、同部用韵。

在同一韵部这下一级的层面上,可分成声调不变和声调有变这两类。

1.声调不变。不管韵部异同,只要各韵脚的声调相同,可谓之“顺押”。

同韵部且声调不变,即通常所说的“一韵到底”。其中又有四种情况:

①同部平声一韵到底,如《忆江南》、《浣溪沙》、《南乡子》、《满庭芳》等等。且录林逋的《长相思》于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②同部上声一韵到底,如晏殊的《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晏几道的《清商怨》(庭花香信尚浅)、刘基的《醉花阴》(溽暑炊人肌骨软)、刘克庄的《忆秦娥》(梅谢了)等。下列是刘克庄的《卜算子》: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③同部去声一韵到底,如王禹偁的《点绛唇》(雨恨云愁)、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见溪亭日暮)、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和《踏莎行》(雾失楼台)等。特录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④同部入声一韵到底,如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苏轼的《念奴娇》等。兹录韩元吉的《好事近》: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2.声调有变。可分为同部平仄用韵和同部上去用韵两种。

①同部平仄用韵。实际上就是同部平仄互押,因为不会有平仄通押。互押,指不同声调的韵脚,在词中的位置固定;而通押的特点是,不同声调的韵脚,位置不固定。平仄韵不能通押,是因为用什么声调的韵脚,还决定于每句的平仄格律。互押,包括转押和间押。

A.同部平仄转押。转押,指先用甲声调的字,后用乙声调的字。间押,指先用甲声调的字,后用乙声调的字,最后又回到甲声调。同部平仄转押的,如多位词人的《西江月》,苏轼的“照野弥弥浅浪”,张孝祥的“问讯湖边春色”和“满载一船秋色”,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和“醉里且贪欢笑”,刘过的“堂上谋臣尊俎”,等等。现录柳永的《曲玉管》的前两片: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这两片中,都是一个仄声,两个平声。这是在一片中同部平仄转押。还有两片之间同部平仄转押的,如冯延已的《清平乐》: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高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B.同部平仄间押。有的是由平声到仄声,最后回到平声。如洪皓的《江梅引·忆江梅》: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空凭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这首词先用5个平韵,继用3个仄韵,后用3个平韵。都是同部韵。 还有另一种间押:由仄韵到平韵,最后回到仄韵。如王建的《调笑令》: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这首词,前后各3个仄韵,中间两个平韵。

②同部上去用韵。

A.上去通押。上去都是仄声,在该用仄声字为韵脚时,上去两者相互替代,不会影响全句的平仄格律。因而上去韵脚在句中的位置就显得不固定了。是之谓通押。且以两首《如梦令》为例。秦观的《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两首词各有6个韵脚。前者韵脚的声调依次是,上去去去去上; 后者依次为,去上去上上去。可见某一位置上的韵脚是上是去,并不固定。

再以贺铸的《点绛唇》为例:

一幅霜绡,麝煤熏腻纹丝缕。掩妆无语,的是销凝处。薄暮兰桡,漾下苹花渚。风留住。绿杨归路,燕子西飞去。这首词上下片共有7个韵脚。其声调依次是上上去,上去去去。可见,某一韵脚只要是上声或去声就行。

B.上去准互押。按说上去都是仄声,可以互换互代而不影响平仄格律。但有不少的词、出现上去相对的现象,即在相同位置上的两个韵脚,分别是上声和去声。如周密的《乳燕飞》:

波影摇涟甃,趁熏风、一舸来时,翠阴清昼。 去郭轩楹才数里,藓磴松关去岫。快屐齿 筇枝先后。空半危亭堪聚远,看洞庭、缥缈争奇秀。人自老,景如旧。来帆去棹还知否?问古今、几度斜阳,几番回首?晚色一川谁管领,都付雨荷烟柳,知我者,燕朋鸥友。笑拍阑干呼范蠡,甚平吴、却倩垂纶手?吁万古,付卮酒。这首词上下片各有6个韵脚。上片的都是去声,下片的都是上声。 这是不是偶然现象?再看张抡的《烛影摇红》: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去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这首词上下片各有5个韵脚。在相同位置上,上片的是上声, 下片则是去声;上片的是去声,下片的则是上声。这是不是偶然?如牛希济的《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姚宽的《生查子》(郎如陌上尘),李清照的《玉楼春》(红酥肯放琼碎),都是上片的韵脚为去声,下片的为上声;而林逋的《点绛唇》(金谷年年),李清照的《点绛唇》(寂寞深闺),陆游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都是上片的韵脚为上声,下片的韵脚是去声。

在上下片相同位置上的韵脚,除了上去相对,还有上去相同的情况,如赵以夫的《鹊桥仙》: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上下片的第一个韵脚都是上声,第二个都是平声。总之,上下片相同位置上韵脚的上去相对和相同,说明同部上去用韵,除了通押,确实还存在着类似互押的现象,可谓之“准互押”。

二、异部用韵。在这一层面上,同样可分为声调不变和声调有变这两类。

1.声调不变。韵部不同,也有“顺押”。

不同韵部而声调不变,不属于通常的“一韵到底”。异韵部的顺押,同样有四种情况:

①异部平声到底,如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用了第十一部和第十三部的平声韵;如赵善括的《水调歌头》(浩叹对青史),用了第六部和第十一部的平声韵;如和凝的《江城子》二首(竹里风生月上门;斗转星移玉漏频),也都同时用了第六部和第十一部的平声韵。

②异部上声到底,如陆游的《清商怨》: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共6个韵脚,除了“省”是上声静韵,属第十一部以外, 其余都是寝韵,属第十三部。

③异部去声到底,如周邦彦的《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上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共10个韵脚。暗,勘韵,第十四部。院、见、面,霰韵,第七部;烂、畔、散、馆、叹、断,翰韵,第七部。

④异部入声到底,如苏轼的《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是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这首词共9个韵脚。读,屋韵,第十五部。碧、客、惜,陌韵;色, 职韵;瑟,质韵:陌、职、质,都在第十七部。说,屑韵;忽,月韵:屑、月,都在第十八部。鹤,药韵,第十六部。这首词用了四个韵部的入声韵。又如姜夔的《淡黄柳》(空城晓角),共有10个韵脚:角,觉韵,第十六部。绿,沃韵,第十五部。陌、宅、碧,陌韵;识、色、恻、食,职韵;寂,锡韵:陌、职、锡,都在第十七部。此外,如吕渭老的《好事近》(飞雪过江来),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姜夔的《庆宫春》(双桨莼波),都属于异部入声到底的用韵类型。

2.声调有变。

除了异部平仄用韵、异部上去用韵,还有异部上去入用韵,共三种。

①异部平仄用韵。这与同部平仄用韵有同有异。同的是只有互押,没有通押,因为韵脚的声调还受到每句平仄格律的制约;不同的是,同部平仄用韵的“仄”只包括上、去声,不包括入声,而异部平仄用韵的“仄”,包括了上、去、入声。

异部平仄的互押,也有转押和间押两种。

A、异部平仄转押:有的是在一首之内转押, 有的是在一片之内转押。

一首之内转押,有的是单调,如李珣的《南乡子》: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珣的另一首《南乡子》(乘彩舫)也类似。五个韵脚,前两个平声,后三个仄声,不同韵部。

一首之内转押,有的是双调,如李煜的《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言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首词上片韵全是仄声,第七部;下片全是平声,第十一部。

在一片之内,异部平仄转押的较多。如潘阆的《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廓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这首词的上片、下片,各自形成异部平仄转押。望,漾韵,第二部;空、中,东韵,第一部;立,质韵,湿,缉韵,都在第十七部;看、寒,寒韵,第七部。

一片之内异部平仄转押的,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往事知多少),温庭筠的《更漏子》(星斗稀)和《更漏子》(玉炉香),韦庄的《更漏子》(钟鼓寒),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和《女冠子》(昨夜夜半),敦煌曲子词的《菩萨蛮》(首句分别是“枕前发尽千般愿”,“敦煌古往出神将”),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王安国的《减字木兰花》(画桥流水),等等。

李清照的《怨王孙》一词比较特殊: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这首词10个韵脚。晚,阮韵;院,霰韵;断,翰韵;传、绵,先韵:都属第七部。惹、舍、也,马韵;斜、花,麻韵:都属第十部。上片和下片,都分别是同部平仄转押;就全词来看,该属于异部平仄转押。

B、异部平仄间押。上文说到间押是指先用甲声调字, 继用乙声调字,最后回到甲声调字。平仄间押,无非平—仄—平,仄—平—仄。同部平仄间押,要求所有韵脚出自同一韵部。异部平仄间押,则要求平韵字与仄韵字出于不同韵部。但不要求所有平韵字出自同一韵部,不要求所有仄韵字出自同一韵部。试以韦应物的《调笑令》为例: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这首词,前3个韵脚去声,中间两韵脚平声,后3个韵脚入声。属于仄—平—仄这一类型。六个仄韵与两平韵不同韵部。全词属异部平仄间押。六个仄韵,属不同韵部,也没关系。

异部平仄间押,除了如《调笑令》等单调词的那种用韵类型外,双调词还有两种:

a.上片间押,下片转押,但词首、词尾用韵相同,如李珣的《定风波》: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连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境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这首词上片属同部间押,下片是两组异部转押。首韵“央、塘”和尾韵“长”,都是阳韵,平声。全词是异部平仄间押。

辛弃疾的《定风波·自和》,上片韵脚依次是,离、诗、去、处、思;下片韵脚依次是,士、醉、旗、夜、热、时。可见上片属异部平仄间押,下片先是同部平仄转押,后是异部平仄转押。首韵“离、诗”和尾韵“时”,都是支韵。就全词看,还是异部平仄间押。

b.上片全是平声,下片是平仄转押,首韵和尾韵相同,如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片3个韵脚都是平声尤韵;下片先是去声翰韵,后是平声尤韵, 形成异部平仄转押。就全词看,首韵、尾韵都是尤韵,中间有仄声韵,所以全词是异部平仄间押。这类间押较多,如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顾敻的《杨柳枝》(秋夜香闺思寂寞),李煜的《喜迁莺》(晓月坠),张先的《醉重鞭》(双蝶绣罗裙),等等。

这一类型中,首韵和尾韵多半相同,也有首韵和尾韵只同声调而不同韵部的,如冯延巳的《喜迁莺》: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残灯和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石头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首韵“胧、栊、风”,东韵;尾韵“楼、舟”,尤韵。首韵、尾韵不同韵部,都是平声。上文举到的韦应物的《调笑令》,首韵和尾韵也不同韵部,但声调相同(都是仄声)。

异部平仄用韵,没有通押,只有互押。互押,无论转押、间押,规律性都很强。但也有少数的例外,如薛昭蕴的《离别难》:

宝马晓鞴雕鞍,罗帏乍别情难,那堪春景媚。送君千里,半妆珠翠,落露华寒。红蜡烛,青丝曲,偏能勾起泪阑干。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两凄凄。这首词19个韵脚。鞍、难、寒、干,寒韵,第七部。媚、翠,置韵;里,纸韵;迷、低、西、凄,齐韵;第三部。烛、曲、促、绿,沃韵,第十五部。咽、说,屑韵,第十八部。立、急,缉韵,第十七部。上片是异部平仄间押,内含三组异部平仄转押;下片共三组异部平仄转押。从全词看,首韵和尾韵不同韵部而同声调,所以可勉强归入异部平仄间押。这首词的韵脚来自五个韵部的七个韵,用韵类型也最复杂。这样的词很少。

②异部上去用韵。只有通押,没有互押或准互押,至少是笔者未曾发现异部上去准互押的例子。通押的不少,如蒋捷的《贺新郎》:

甚矣君狂矣!想胸中、些儿磊块,酒浇不去。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又一似、杨家风子。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这一错、铁难铸。濯溪两涨荆溪水,送君归,斩蛟桥外,水光清处。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做弄得、栖栖如此。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记取:节饮食,慎言语。

共12个韵脚。矣、子、水、里、此,纸韵;鬼,尾韵;气,未韵:都属第三部。去、处,御韵;铸,遇韵;语,语韵;取,麌韵:都属第四部。这是第三、第四部的上去通押。又如史达祖的《双双燕》,也有12个韵脚:冷、并、井、定、影、径、暝(去声)、凭(去声),润、俊、稳、信。这是第六部和第十一部的上去通押。再如张绍文的《酹江月》(举杯呼月),王沂孙的《齐天乐》(碧痕初化池塘草)和《眉妩》(渐新痕悬柳),晁补之的《洞仙歌》(青烟幂处),姜夔的《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康与之的《喜迁莺》(秋寒初劲)等等,都属于异部上去通押。

③异部上去入用韵。实指上去入混押。因为17个入声韵分成了只有入声的5个韵部,所以上去入混押,必然不同韵部。 如韩玉的《贺新郎》:

绰约人如玉。试新妆、娇黄半绿,汉宫匀注。倚傍小阑闲伫立,翠带风前似舞。记洛浦、当年俦侣,罗袜尘生香冉冉,料征鸿微步,凌波女。惊梦断,楚江曲。(下片略)共7个韵脚。上声韵3个,舞、侣、女;去声韵1个,注;入声韵3个,玉、绿、曲。上去入韵脚在词中的位置,不像有什么规律。

韩玉的《卜算子》如下: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门掩金铺独自眠,那更逢寒夜。强起立东风,惨惨梨花谢。何事王孙不归,寂寞秋千月。上片的韵脚是入声、去声,下片的韵脚是去声、入声,这似乎有点规律。

再看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上片3个上声韵脚,4个入声韵脚;下片3个去声韵脚,4个入声韵脚。上下分别形成异部上入转押、异部上去转押,规律性较强。而唐婉的《钗头凤》词,上片3个入声韵脚,4个平声韵脚;下片3个入声韵脚,4个平声韵脚。上下片分别形成异部平仄转押。唐婉的词从侧面说明,《钗头凤》上去入韵脚的位置,确有规律可言:

a.上片的前3个韵脚可以同是某一种声调,下片亦然。

b.上片的后4个韵脚可以同是某一种声调,下片亦然。

c.上下片的前3个韵脚与后4个韵脚的声调不同。

d.上片的前3个韵脚与下片的前3个韵脚,声调可同可不同。

e.上片的后4个韵脚与下片的后4个韵脚,声调应该相同。

f.上下片各自形成同部或异部的转押,不能形成间押。

对词的用韵类型的划分,以上已逐层叙述。为了简洁明了,现列表如下:

表一:

“表一”以韵部异同作为划分词的用韵类型的第一标准,而以韵的声调为第二标准,最后以韵脚的位置关系为第三标准。如果以韵的声调作为划分词的用韵类型的第一标准,至少可出现两种结果。一种如“表二”所列:

表二:

表三:

如果以各类韵脚的位置关系作为划分词的用韵类型的第一标准,其结果则如“表四”所列:

以上四表所列,尽管分别以韵部异同、韵的声调、各类韵脚的位置关系作为划分词的用韵类型的第一标准,但接着都以其余的作为第二标准、第三标准。也就是说,以上四表都先后运用了三个标准。这是跟本文开头所列的后四种分类法不同的。那四种分类法,或只用一个标准,或只用两个标准;那四种分类法,没有各自形成系统,显不出上下左右的纵横关系。

先后用三个标准分类,可能出现六种情况。而韵的声调,实际上是两个标准(声调的平仄,声调的变不变),因此就可能出现十二种情况。可见,列出以上四表,带有举例性质。

究竟如何介绍词的用韵类型呢?不妨这样陈述:词的用韵类型有五种:同部或异部的同(声)调韵顺押;同部或异部的上去韵通押;同部或异部的平仄韵互押;异部的上去入混押;同部的上去准互押。前三种是常见的,主要的。这样介绍,既科学严密,又简明扼要。另外,前三种可以简化成:同调顺押,上去通押,平仄互押。还可进一步简化成:同调韵,上去韵,平仄韵;顺押,通押,互押。至于同部上去准互押,也可包括在“上去通押”之中;至于上去入的混押,因极少见,可略而不提。

标签:;  ;  ;  ;  ;  ;  ;  ;  ;  ;  ;  ;  ;  

押韵词的类型_宋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