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 江苏 金坛 213200)
【摘要】 目的:探讨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防范与临床护理。方法:抽取我院出生新生儿100例(均为单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助产护理、锁骨骨折预防护理等处理,总结产妇护理满意率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结果:100例产妇对护理满意率为97.00%,而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仅为2.00%。结论:新生儿锁骨骨折会影响母婴结局,为此必须充分做好助产护理,同时加强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与处理,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 新生儿锁骨骨折;助产护理;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254-02
新生儿指的是出生至28d的婴儿,锁骨骨折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一类产伤骨折,男性高于女性,多发生在分娩期间,可能与分娩的方式、新生儿体重、难产、助产技术有限等有关[1]。尽管新生儿锁骨骨折治疗难度不大,而且预后较好,但依旧会给新生儿父母与助产人员造成心理压力,需加强重视。为了进一步探讨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与护理,我院展开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100例,全部为我院产科接诊的单胎产妇,入选时间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产妇中经产妇41例、初产妇59例;年龄20~41岁,均值28.9±2.3岁;孕周37~42周,均值40.2±0.6周;自然分娩65例、剖宫产及其他35例;新生儿体重3.22~3.97kg,均值3.59±0.22kg。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除了加强常规护理外,重视助产护理与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与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助产护理:1)肩难产辨别与处理:护理人员应加强肩难产现象识别能力的培养,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孕妇分娩时,胎头娩出,若存有胎儿颈回缩,同时颏骨紧压会阴部,则表明为肩难产,需及时处理,屈大腿后压前肩,并改良娩肩,辅助胎儿娩出前后肩[2]。2)强化娩肩技巧:分娩时,胎头娩出,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干净,并协助外旋转,确保双肩和骨盆出口在前后径处于同一位置,同时对会阴部保护,以及宫缩间隙引导产妇合理应用腹压,助产人员则在适当时机利用左手轻轻往下按压胎儿颈部,然后牵引胎儿前肩从耻骨弓下直到娩出胎儿肘部,之后托住胎儿颈部辅助其后肩娩出。3)新生儿监测:胎儿体重过重,分娩娩肩难度较大,为此必须加强有难产迹象产妇及其胎儿生命体征等监测。监测期间辅助新生儿仰卧,头部位于正中,从外逐渐往锁骨扪诊,观察锁骨及其轮廓是否清晰,检查是否对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检查期间若双侧触摸感觉部对称,锁骨与增厚等,应进行严密检查。若新生儿锁骨存有局部肿胀、压痛感或骨摩擦且两上肢活动不一,拥抱时反射条件减弱或消失均为锁骨骨折表象,需进一步实施X线检测,及时确诊。
1.2.2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及护理:1)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产妇分娩结束后,若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对于家庭而言是比较突然的事件,极易造成父母的紧张与焦虑及担忧,同时还会给家庭经济带来一定负担,甚至一些家庭在迎接新生儿时无法接受这种事实而发生医疗纠纷。基于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原因及处理方式,并且告知该病症可以完全治愈,对患儿以后的生存质量无任何影响等。同时,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疏导,及时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协助患儿治疗与护理[3]。2)喂养方式指导:新生儿应重视其喂养方式,尤其是有骨折倾向时尤其要高度重视。因为母乳喂养采取的姿势不对,不仅会影响愈合速度,同时还会加重骨折部位错位,甚至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本次研究中发生锁骨骨折的新生儿采取的喂养方式应为健侧卧侧卧或抱球式。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结果
本次研究100例产妇经过护理后有97例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7.00%;100例新生儿中最终确诊锁骨骨折2例,发生率为2.00%,锁骨骨折患儿经对症治疗与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3.讨论
新生儿锁骨骨折属于新生儿常见骨折类型,发生原因较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有两个,其一为内在因素,即锁骨解剖特点有2个生理弯曲,内半段往前凸,外半段则往后凹,呈现出a型,而内半段则为三棱形,外半段为扁圆形,这种情况下导致中外三分之一处较细部分极易发生骨折,加上新生儿骨内矿物较少,增加骨折危险。其二为产科因素,主要为分娩时出肩时受到分娩的几种力的影响,包括产力(子宫收缩力、助产人员牵引力等)、阻力(盆底阻力、保护会阴阻力等),此外巨大儿、难产儿、剖宫产产伤等也是高危因素,需加强重视。本研究针对接诊的100例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助产护理及新生儿锁骨骨折预防与护理,结果显示100例产妇对护理满意率高达97.00%,而新生儿仅有2例发生锁骨骨折,百分比2.00%,该结果与同类研究相较,效果明显,可见在新生儿分娩期间加强助产护理与锁骨骨折预防、护理,对于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笔者认为除了要充分做好前文提及的助产护理、锁骨骨折预防与护理外,还要加强诊断与治疗。助产期间若有异常或异常响声,于出生24h查体可疑,则进一步实施X光检查,并询问有无难产史,完善相关体格检查等,一旦确诊为新生儿锁骨骨折,则立即将患儿改为平卧扩胸位,予以相应措施减少上肢活动量,尽量缓解患儿疼痛,或者采取8字形绷带固定处理[4],固定2周后可将绷带拆除,并实施X线复查,检测骨折迹象是否消除。此外,叮嘱护理人员要采取措施减少创伤上肢活动,不宜过度外展或前后屈等,抱起患儿时不宜从腋下开始。
【参考文献】
[1]赵徐丹丹.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74-3775.
[2]成晓宇.在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护思路探索[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783.
[3]陆丽,刘岚,钟丽红等.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95-96.
[4]张大葵.助产过程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黑龙江医药,2013,26(4):720-722.
论文作者:朱翠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新生儿论文; 锁骨论文; 产妇论文; 胎儿论文; 患儿论文; 过程中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