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接受的4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三联法治疗,观察组在三联法治疗基础上辅助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患儿较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下降幅度(P<0.05)。结论:在小儿黄疸治疗中应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小儿黄疸;三联法;蓝光间歇照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导致胆红素在血清中不断积聚,使患儿体内血清中胆红素水平逐渐升高,从而出现黄染症状,若新生儿黄疸得不得及时有效的干预,可导致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进而导致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1]。鉴于此,本研究对2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0实施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疗效, 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接受的4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4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且家属已知情同意。对照组中,男123例,女117例,日龄1~28d,平均日龄(14.5±13.5)。观察组中,男122例,女118例,日龄1~29d,平均日龄(15.0±14.0);两组患儿资料比较结果p>0.05,可做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三连法治疗,分局患儿实际情况进行酸中毒纠正、补液等治疗,①进行静脉注射苯巴比妥剂量:5mg/kg、1次/d;②并使用38℃温开水冲服茵栀黄,剂量:1g/次、3次/d;③使用38℃温牛奶冲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量:0.5g/次、2次/d,连续治疗5d。
观察组在三联法治疗的基础上辅助蓝光间歇照射进行治疗,使用蓝光想进行双面光疗,在照射前使用黑布将患儿眼睛、肛门、会阴等部位进行遮盖,将蓝光强度控制在4~8μw/cm2nm范围内,将蓝光光疗箱预热至32℃左右后再将患儿放入箱内进行照射,8h/次、1次/d,连续照射5d。
1.3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与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情况,采用t检验,若统计结果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μmol/L)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91.37±44.41)L、(292.33±43.71),组间差异(P<0.05);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71.41±13.15)、(105.02±14.51),t=52.522,P=0.000;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结果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结果t=40.124,P=0.000;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结果t=63.006,P=0.000;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P<0.05。
3.讨论
由于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肝脏对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差,使得血清中的胆红素积聚从而引起新生儿出现黄疸过高的现象,通常在新生而出生1周后开始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在7~10左右会自然消退,病理性黄疸通常会持续2周以上,或者消退后又出现、加重等情况,主要是由于感染、母乳或者溶血等因素所致,若患儿体内游离胆红素大量聚集且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会对患儿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中富含大量的场球菌活菌,使用温开水服用后菌群能够在患儿体内繁殖、促进患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从而增加患儿肠道蠕动,及时将肠道内胆红素排出体外;茵栀黄颗粒具有保肝、利湿、退黄等功效,可促进胆汁排泄以及降低胆红素的肝肠循环。由于胆红素在波长420~440nm下光分解作用最强,蓝光波长正好为425~470nm,蓝光间歇照射是通过光照原理利用光和养的作用让患儿体内胆红素转换成为其他物质,从而使胆红素顺利排除体外,李小冬[2-3]等人在研究中小儿黄疸应用三联法联合蓝光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患儿血清胆红素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研究中对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小儿黄疸后患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观察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得到了显著的下降,有效促进了患儿体内胆红素的排出。
综上所述,将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方案应用与小儿黄疸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谭延红.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6):110-111.
[2]李小冬. 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6):58-59.
[3]姜玉玲, 王玉山, 祁凤茹,等. 基于三联法联合蓝光治疗小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 29(7):154-155.
论文作者:万小洁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患儿论文; 黄疸论文; 血清论文; 胆红素论文; 蓝光论文; 水平论文; 新生儿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