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中医院 湖南湘西 416300
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在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选取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将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门诊中的常见病症之一[1],主要指的是腰椎间盘周围的神经组织因为腰椎间盘髓核的突出而受到压迫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2]。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有腰痛、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肌肉麻痹等,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3]。对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因此,我院特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选取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标准,86例患者中有51例患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有40例患者表现为伴单侧下肢疼痛、有42例患者表现为伴双下肢疼痛,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年龄在25~79岁之间,平均年龄(42.34±6.23)岁;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年龄在24~80岁之间,平均年龄(43.15±6.13)岁;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该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西药选用β-七叶皂苷钠、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甲钴胺片。将20mgβ-七叶皂苷钠溶入到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采取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一天一次;双氯芬酸钠肠溶片采取口服的给药方式,一次50mg,一天三次;甲钴胺片采取口服的给药方式,一次0.5mg,一天三次。与此同时配合腰椎的牵引训练,每天一次,一次进行三十分钟。治疗周期为十五天。
观察组43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西医治疗与对照组患者一致。中医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四物汤加味治疗,主要的配方组成如下: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0g、桃仁9g、地龙10g、红花6g、川芎10g、熟地10g。若患者表现为寒湿型则加用肉桂、桂枝、甘草等;若患者表现为瘀血型则加用大黄芪、牛膝、鸡血藤、乳香、三七等;若患者表现为肾虚型则加用杜仲、牛膝、骨碎补、菟丝子、枸杞子等。该药物的服用方式是水煎服,一剂药物可服用两次,每天服用一剂即可,并结合推拿与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15天。
1.3 评价指标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所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无效三类,具体如下:
痊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能正常工作及生活,患者直腿抬高可大于70°。
显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已明显好转,功能活动得到改善,患者直腿抬高小于70°。
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功能活动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因此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由数据可知,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43 11(25.58)30(69.77)2(4.65) 41(95.35)*
对照组43 8(18.60) 26(60.47)9(20.93)34(79.07)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症,主要特点是易反复发作、病情时轻时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多发于青壮年中[5]。诱发该病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外力作用、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等[6]。在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属于“痹症”“腰腿痛”的范畴,中医认为“痹症”是由于患者的正气不足,风寒湿等邪气侵入体内而产生,关节疼痛、变形、肿胀、骨质增生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7]。补阳还五汤是中药方剂中的一种理血剂,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主要由黄芪、当归、赤芍、桃仁、地龙、红花、川芎、熟地等药物组成。黄芪、当归等具有补益元气、通络活血的作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药物可作为辅助药物帮助患者达到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减药物,可进一步助患者通经活络、改善体内的微循环及调节功能。在中药治疗中配合针刺与推拿,可帮助患者调节患处的关节紊乱,使患者的患处错位现象得以改善,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将仅使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与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07%(34/43),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本次研究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秉文,刘昶.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65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251-4252.
[2]关长征,张伯达.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98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63.
[3]雷剑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2):186-187.
[4]毕殿奎,吴兴杰.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3):434-435.
[5]宋志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3):289-290.
[6]许强,王玉娟,张建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12.
[7]伍豫军,邱俊麟.中西医结合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价值[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4(3):204-205.
论文作者:李德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