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性语言运用的现状批评和对策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课堂论文,批评论文,现状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指导性建议的提出,显然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它从正面提出问题,又从反面引发我们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具有相当的话语权,为此,对学生的评判——课堂评价性语言的运用适当与否,对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分两方面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评价性语言运用的现状批评
现在的教学过程越来越强调师生双边活动,对此大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如何使这一过程变得平等、变得和谐,则还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和操作盲点。
1、好为人师型
这种类型的课堂评价表现为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自以为已经理解了学生的意思,于是草率地讲述自己的看法,并竭力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人,其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并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反感。这些教师的毛病出在聆听不够,尊重不足,草草接言,强为人师,这样做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威信,也有损于学生的自尊。
在课堂上,学生发言时,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好的听众,在学生没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时候,要给学生以时间,要有充分的耐心。只有在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以后,教师再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才是正确的做法。如果学生还在表达意见,教师就过早地打断,对讲者是一种伤害,对作为听者的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剥夺。而且这些教师打断对方的用意,无非是越俎代庖,硬性地想把自己的意思加给对方。其实强行的贩卖,并不能真正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共鸣,其结果只能破坏教师自己的形象,同时也破坏了原先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厌倦这样的表演,还会引发内心的抵制。
2、好好先生型
现在为了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少教师选择了用做好好先生的方式来肯定学生,认为这样做才是对学生的尊重,所以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赞语:“嗯,好”“好极了”“非常好”“你真棒”“大家给他鼓掌”。
如果你给学生的评语是合适的,那当然无可厚非,但现在的问题是学生明明有错误,答的也不好,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仍一味地给予赞语,其作用就不值得肯定了。现在的学生应该听得懂什么是真诚,什么是敷衍,什么是虚假。假如他自己都感到回答得不到位,不正确,而你还无偿地送上这样的赞语,留给他的也许不是喜悦,而是困惑和担心:“你不会把我当弱智肯定吧?”如果他看出了你的存心不真,用心不纯,留给他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自惭的羞愧。所以对学生的评判应以实事求是为好,适当的保留是应该的,但不要过分,至少应该跟事实比较接近,这才是学生乐意接受的。
3、吹毛求疵型
和上一种情况恰恰相反的是吹毛求疵型,这些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对同学的回答总也不满意。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是高明的,学生的回答不是不准确,就是不全面,很吝啬给学生以鼓励,他们奉行的是严师政策,认为这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其实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的阅历还不丰富,回答错误,考虑不周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怎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合理的评价,这才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对学生的回答,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予以策划。既不要虚捧胡吹,也不要求全责备,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判。什么叫有针对性的评判呢?那就是根据学生程度和水平的不同,给予适当的鼓励或批评。对那些程度差些的同学,可以鼓励多一点,批评要掌握尺度;对那些程度高些的同学,可以肯定少一些,问题可以多一些,但一定要中肯:总之不要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4、不作为型
公开课听了很多节,自己也上了不少公开课,总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也回答完了问题,但教师却没有及时对正确的回答作出肯定,对错误的回答作出修正,最后以不了了之结束讨论。我想这种情况就属于不作为型。
课堂讨论,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的,然后学生跟着教师的组织进行讨论,讨论以后,教师理应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梳理,特别是对一些争论较大,是非难辨的问题,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定。尽管在课堂上讨论得非常热闹,但学生毕竟缺乏分辩的能力,他们希望在讨论后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看法,而这时教师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是非不分的讨论,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一头雾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请一个同学辨认“华山”的“华”字,有人读作“huà”,有人读作“huá”,同学莫衷一是,可教师却不作认定,移开去讲另外的知识了,其结果是教与不教一个样。学生只能各取所需,这样的教学又怎么能说是有效的呢?
二、教师评价性语言运用的对策初探
以上的现象并不是只出现在少数课堂上和少数教师身上,因此我们有必要找到改变这些现象的对策,以扭转评价性语言的负面影响。针对以上情况,我提出:
1、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
倾听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掌握了倾听的技能,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倾听要求教师有眼光向下的真诚和耐心,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专注、不分心,如没有特殊情况,应该允许学生把话讲完。
如果害怕学生过于挤占教学时间,可事先“约法三章”,作一定的时间限制、话题限制、人员限制,在事前说清楚,操作起来就有了规范,此时即使教师打断学生的讲话,学生也不会见怪。当然有了约束,那么学生要执行,教师也要执行,没有被约定的,则可以商量了办;或先允许后约束,这样有章有循,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学生也乐于接受。一个能倾听学生发言的老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2、做一个正确的评价者
在课堂展开讨论的时候,问题的设计要科学,教师的评价更要正确。当学生回答完毕落座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给予不同地评价。既要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也要能中肯地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
当然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分寸感,“针对性”是指要解决的是主要的教学矛盾,是学生容易忽略或掌握欠缺的内容;“分寸感”是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水平作出回答,既不要超越他们能接受的水平,又不要低于他们可以达到的认知。“越超水平”会使学生茫然无措、不知所由,“低于认知”会使学生掉头他顾、厌烦听讲。所以一个好的教师要学会正确的拿捏,否则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做一个机智的引导者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一个活动都能如我们所愿地往既定方向前进,总会有出现小插曲的时候。对于课堂上出现突发的事件,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控和引导,这时我们就要学会做一个机智的引导者了,而不要被突发的事情弄得手足无措。
比如,有教师在讲“月”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提到“圆月容易让人产生怎样的情感”时,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出许多的情感来,有说思念的,有说伤感的,有说渴望团圆的,有说向往美好的……这时教师进一步发问:“大家能不能再说得具体点?”学生又一通畅言后,一个学生大声说道:“思念情人。”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热闹。这时教师千万不要慌张,完全可以应势利导地说:“这位同学说得不错,古诗词中确有不少用圆月这个意象表达思念情人的诗句,大家能来说说吗?”这样一来,教师就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对诗句的赏析上去了,“跑题”的问题也就顺利地解决了。
标签:教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