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的困境与超越_地理论文

地理教学的困境与超越_地理论文

地理教学的困境与超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困境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更新观念,率先转向素质教育 地理暂不列入高考科目,难得学生与家长的青睐,地理教师也随之贬值。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还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应试教育的偏颇与素质教育的甜头。如果我们培养的只是高分低能的有学历者;培养的只是沿着前人道路亦步亦趋的平庸之才;或者培养了一批离国出走的业务尖子,这不是教育的硕果,是教育的悲剧。素质教育是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多方面素质,尤为关注发展个性、开发智力、开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育。它教给学生的是终生受益的方法,做人完美的意志品格,处身立命、成就事业的能力。

教育是个椭圆结构,人的综合素质就是由品德教育和文化素质两个焦点决定的可变的不规则的椭圆。地理学科不参与高考,就少了一道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的链条,反而易于率先进入素质教育的角色,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从客观转向素质教育。地理学科兼有文理之长,既可使学生凭借一本书博览古今,精鹜八极,神游万仞,把世界存入胸中;又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抽象能力,揭开神秘宇宙的面纱,使其为人类造福;还可用极其鲜活的人文地理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高尚情操。

改革教法,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个认识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新时期的地理教学,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娱乐性,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把学生教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应根据地理教学直观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读书、读图、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记忆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绘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讲到我国农作物分布时,先引导学生阅读商品粮、商品棉、油料、糖料作物分布图,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农作物生长特点等方面去分析,了解各自分布的规律,找出其中的区别。然后,将这4幅简图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规律去辨认,加深记忆,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分布的特征。这样,把知识联系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是闯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向45分钟要效益。由于地理课内容多,课时不够,要想完成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调整上课、作业考查、课外活动等各教学环节,有效地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续性。同时,在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发现法、综合程序法、比较法等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索更适合中学地理教学的新方法。例如,在讲到常规能源时,我选用比较法讲授煤、石油,先在黑板上写出提纲,即从成因、年代、分布、特点(优缺点)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从书上寻找答案,然后进行提问、检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比那种老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听的方法要好得多。另外,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活动。

选制教具,把“死”的知识变“活” 陈旧的教学设备只限于地图册、插图、挂图,面对不十分生动幽默的文字和死板而纷繁复杂的地图,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生厌,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在头脑中未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改革教学设备,在充分发掘过去教学设备长处的基础上,努力运用、制作新的教学设备。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挖掘各种地图之间的内在联系,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图、模式图、示意图等,使文字形象化。通过综合分析、对比地图,把相关的地理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记忆,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把书本上的平面图变成头脑中的空间立体图,使地图由死变活,由复杂变简单,易于学生灵活掌握。同时,还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多角度刺激学生,尽可能调动学生各个器官都参与活动,使所学的知识记得更深、更牢固。

教育是育人的长期系列工程。它强调教育者必须从人的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探索教育的改革方向,而不是把学生教成只会考试,为考试而奔命的苦行僧。尤其对学生而言,能否成为人才,不仅要看他有没有知识,而且要看他是否有创造力、创造思维与开拓精神。地理教学只有超越教育的定势轨道,从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中挣脱出来,才能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标签:;  ;  ;  ;  

地理教学的困境与超越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