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对后进生的情感教育论文_郭惠平

略谈对后进生的情感教育论文_郭惠平

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 265300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在新一轮课程理念背景下,情感因素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因此,情感教育必须有意识地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教育内容的血肉,成为教育过程的灵魂。本文从对后进生进行情感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对策和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后进生 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

一、对后进生进行情感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后进生,不仅要倾注爱心,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首先,要摸清后进生差的知识点,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调整要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学起来容易,做起来简单,并且一步一步取得进步。还应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兴趣,尽量创设条件使其特长、爱好和兴趣能得到发挥,从而调动其积极性,诱发其学习知识的欲望,使他们由可学向愿学、乐学转化。

2.对待反复现象要具备耐心和爱心。由于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出现反复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不能采用简单粗暴、一刀切的方式,认为后进生不可救药,对转化后进生抱消极态度,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应采用施于耐心和爱心的方法,找后进生谈心,认真分析反复的原因,找出症结。对后进生以正面教育为主,以情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真心地为他好,更愿意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3.给予学生善意的评价。教师要准确而全面地评价学生,首先要降低成见效应、光环效应和逻辑推理定理的影响,深入了解学生,纠正不适当的评价。有人说“差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消极对待的最后结果”,所以在对待差生问题上,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应该给予善意的批评。

二、对后进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对策

1.关心学生,宽容学生的失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对差生冷若冰霜,训斥、责骂,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反之,要是教师关心体贴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主动帮助他们,他们就会产生感激之情,并以同样的感情回报老师。对于差生所干的错事,教师做些必要的和一定程度上的“掩护”或开脱,有利于引导差生自己下台阶,知错认错改错。表明了教师的一种体谅之情、信任之感,差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自觉地改正错误。

2.争取家长的支持。要转变“差生”,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只有与家长密切配合,才能收效显著。

3.肯定优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并在合适的时机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自信心,并逐步把兴趣迁移到学习中去。尽管赏识应具有客观性,但有时为了促使教育对象纠正自身的错误,克服存在的缺点,弥补某方面的不足,可以适度夸大性地赏识后进生某些方面的优点、长处和成绩,其目的在于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其自信心。

4.期望关注。期望关注法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差生寄予莫大的期望与关注,最终使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不因他们一时的失误和挫折便丧失对他们教育的信心。

5.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差生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激发自我教育动机,培养差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的教育是促使差生转化的外部条件,能否转化,最终还得靠差生通过自我思想矛盾斗争才能成功。差生是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其内在积极因素是自尊、自信、自强。这些积极因素在差生身上是潜藏的、脆弱的,教师必须适时地激励,才能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因。

三、情感教育在后进生转换中的重要性

1.情感具有动力功能。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和进步的源泉。当教师放弃一个学生的时候,他也失去了这个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爱戴,既然教师没有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人格魅力,这时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就成了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更像是一个任务,学习毫无乐趣可言,自然学起来很吃力。但如果教师对学生付出真爱,学生自己也愿意主动学习,教师的爱无疑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动力。

2.情感具有信号功能。教师对学生的爱抚,势必产生一种信号,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和态度微妙地传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感动。对后进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的关注和爱抚无疑是对后进生很大的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被重视和喜欢的,从而自我肯定,产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3.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对学生情绪和积极性有勉励作用,同时会唤起学生情绪上的反射。作为后进生,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爱,自然也会用真诚的爱来回馈老师。反之,如果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甚至感受到不受欢迎的情绪,则老师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敌对的情绪。这时师生关系处在一种紧张的氛围,更谈不上对后进生的帮助了。

当前在新一轮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情感因素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因此,情感教育必须有意识地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教育内容的血肉,成为教育过程的灵魂。情感教育注重的是“以情育人”,这“情”的源泉在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学生的深情热爱。这种爱,长久下来,为教师在无形中塑造了富于爱心的灵魂。同时,情感教育中,教师是以一颗真诚心与学生坦诚相处。这种相处,长久下来,便冶炼了教师坦诚的为人。这样的人格力量,使教师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其博大的胸怀,乐观豁达地将自己真挚的爱心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生命更光彩,让世界更美好。

论文作者:郭惠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略谈对后进生的情感教育论文_郭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