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准备益生菌+美沙拉嗪药物加以施治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本次研究对于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组,均通过数字奇偶法展开;对照组:开展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工作期间,单用美沙拉嗪药物施治;观察组:开展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工作期间,应用益生菌+美沙拉嗪药物施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65.38%)比较,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31%)获得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治疗工作期间,有效应用益生菌+美沙拉嗪药物联合施治,在将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疗效提高的形势下,优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预后能力。
【关键词】益生菌;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170-02
作为慢性胃肠道疾病其中之一,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因为呈现出多次发作以及病程延长等系列特点影响,往往会使得自身黏膜下层以及结肠黏膜出现损伤的现象[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用药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施治作为研究目的,以此说明益生菌+美沙拉嗪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价值所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本次研究对于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组,均通过数字奇偶法展开;对照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7岁~67岁,平均年龄为(46.29±9.25)岁;患者的病程分布范围为6年~21年,平均病程为(12.39±3.25)年;观察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9岁~69岁,平均年龄为(46.33±9.27)岁;患者的病程分布范围为6年~22年,平均病程为(12.43±3.27)年;对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施以对比,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于入院后的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先需要依据溃疡性结肠炎病症表现,就补液以及抗炎等方面完成对应性施治。对照组准备美沙拉嗪药物加以口服施治,口服的频率以及剂量分别为4次/天以及1克/次;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上述对应性施治以及美沙拉嗪药物施治基础上,配合准备益生菌加以口服施治,口服的频率以及剂量分别为3次/天以及2粒/次,对于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施治期间,1个疗程的用药时间均控制为4周。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施治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未发现临床症状,并且完成内镜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肠道黏膜无异常;改善:施治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表现出轻微临床症状,并且完成内镜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肠道黏膜获得基本恢复;无效:施治后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表现出系列临床症状,并且完成内镜检查后发现,患者的肠道黏膜仍然存在异常[2]。
1.4 统计学方法
准备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结果分析,计数资料(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组间对比以(%)形式施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同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65.38%)比较,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31%)获得显著性升高(P<0.05),见表1。
3.讨论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施治期间,美沙拉嗪药物的充分应用,在形成白三烯方面以及合成前列腺素方面均可以产生抑制效果,进而对于患者表现出肠黏膜炎症加以对应性抑制。而益生菌药物的充分应用,可以对人体表现出的菌群失衡施以重建,从而避免因为菌群失调最终使得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
综上所述,在开展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工作期间,益生菌+美沙拉嗪两种药物的联合施治,在充分发挥协同效果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牟海军,陈幸幸,周光群等.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激素抵抗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1):1950-1952,1963.
[2]冯操,蒋益.艾司唑仑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抑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8):1650-1652.
论文作者:蒋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溃疡性论文; 结肠炎论文; 患者论文; 沙拉论文; 药物论文; 病程论文; 黏膜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