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认真分析他们存在哪些心理障碍,对他们要做好入学后心理过渡期的引导,使其尽快摆脱心理压力,能够迅速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 补偿教学
广东是经济发达省份,在这里一所学校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差不多占了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这类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特殊性,如何使这个具有很大独立性的群体与本地教育快速融合,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些孩子存在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而做好入学后的心理引导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关爱
1.交心,走入孩子真实的生活、思想世界
新学期伊始,教师应把握契机,有意识引起交心话题,在明朗亲切的交谈中让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理解,甚至是“偏爱”,如,拉拉家常,了解以往的学习、生活情况,介绍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等,在真心交谈中逐步缩短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
2.关心,细处留意,让孩子们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教师组织和发动原有学生走近新同学,细心留意发现他们的实际困难,及时伸出温暖的双手,在关爱中让他们认可老师和同学。
3.知心,让孩子们感受到大家都是“自己人”
根据实际情况,老师要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孩子们积极友好交往,在亲密的关系中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自己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恒心,撑起孩子们头顶那片“爱”的蓝天
老师爱学生,意味着责任,不能想当然凭一时冲动。由于这群孩子的特殊性,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和爱给他们,多一个鼓励的眼神,多一个赞许的目光,多一个亲昵的手势,用恒心建立师生交流的桥梁。心灵的呵护,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们上进的潜能和情感,实现大家庭关系的大融洽。
二、挖掘积极因素,把握最佳教育时机
崭新的环境极易唤起孩子们的上进意识,人有羞耻之心,他们也想在新的环境中好好表现一番。因此,新学期刚开学,我就抓住这个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意识的良好教育契机,连续进行了几次严肃而生动的入学教育:“我对你们的过去全然不知,希望你们在新环境中有一个全新的表现,在自己的生命白纸上展现自己最佳的形象。一切从头开始,请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吧!”入学教育之后,我班的几个外地孩子虽然还很沉寂,但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上有很大进步。
三、从实际出发,有效进行补偿教学
学习基础差,是这些孩子产生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我就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进行补偿教学。通过课余师生补课、结对子学习等形式,针对他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补习。在实际操作中我注重灵活性和实效性,抓住关键点,从实际和需要入手,补缺口,堵漏洞,夯实各科知识基础,并更多地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上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组织的活动中,我们不歧视外来生,充分给他们正向激励,鼓励他们把最可爱的一面表现出来,让这些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是集体的一分子,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上学期,其他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都玩得很快乐,但我发现林同学虽然也排在队伍中,但是当轮到他跳长绳时,他却悄悄地退到一边。我一问,他说自己根本不会,怕同学们笑话,更害怕摔跤。我告诉他只要掌握了规律,跳绳其实很容易。接着,我就亲自教他。不一会儿他就懂得了跳绳的方法,跳得轻松自在,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感到很开心,从那以后他就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班级活动了。
五、主动联系家长,做好家访工作
针对外来工家庭经济收入差、家长工作繁重、无暇顾及孩子的特点,我采取预约方式进行家访,即约好时间、定好地点、准时到访,真正掌握好家访工作的主动性。家访时,首先同家长一起寻找孩子的优点,在一个宽松友好的交流氛围中消除家长的不安心理,帮助家长树立对子女的信心;然后切入正题,此时家长能主动提供子女表现不足的方面,而且能主动配合教师寻找最佳的教育途径;最后,请家长多挤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在心理上给孩子以滋养,和教师一起步调一致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开学初,一个来自广西的孩子因羡慕别人的学习机犯了“顺手牵羊”的毛病,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对孩子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我们不能光顾追求物质,还要追求认真学习的精神、诚实做人的良好品德……”事后,我劝家长不要打孩子,因为他已经知道错了。我也对孩子说:“你改正了这个小毛病,老师还是那么信任你,同学们还是同样喜欢你!”所以,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调动家长育子的积极性,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子方法,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转化、上进的有效保障。
总之,要孩子们入学后能迅速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班主任必须在他们的“心”字上下功夫,在“理”字上做文章,真正做好心理过渡期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如何当好班主任[M].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赖华强 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M].济南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黄安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学生论文; 家访论文; 心理论文; 同学们论文; 《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