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音[1]2003年在《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甘肃省6所本科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当前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及课程实施现状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议进行相应改革。并提出了课程对策建议: (1)优化体育课程设置,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 (2)强化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改革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完整的教材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保证新课程各种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5)改革体育学习评价和体育教学评价。
王娟[2]2010年在《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在于,通过调查、剖析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田径必修课程的发展对策,为巩固田径课程在大学体育的课程地位,发挥田径课程特殊的教育价值,推动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田径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甘肃省12所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从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方面调查了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状况,总结了田径课程出现的可喜变化,寻找了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致因分析。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甘肃省部分院校大学体育教师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理解不够深刻,对新课程的课程设计不够全面。(2)田径教材内容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和大学体育新课程要求不相适应,与本校教学大纲要求也不相吻合。(3)忽略了大学体育各部分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没有区别地盲目采用选项课程教学。(4)已经开设田径课程的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其课程内容(项目)设置与课时分配不合理。(5)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高校田径课程的开设存在不良影响。(6)多数大学生和极少数田径教师对田径课程的模糊认识也是影响田径课程开设的原因之一。(7)田径课程不仅存在着正面影响,还存在着负面影响。根据大学生的需求意向调查和学科发展需要的意向调查以及社会对健康人才的需要,为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田径课程对策提供了依据,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11条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对策。它们分别是:(1)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提高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体育师资贯彻执行新课程的水平是必要的。(2)区别大学体育各部分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不能没有区别地统统都采用选项课程教学,可以仿效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设计思路,把“田径类项目”作为必修学分的做法,采取不同的课程实施对策。以田径必修基础课形式开设了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将田径的内容或身体素质锻炼的内容穿插到体育必修基础课中。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不能选修其他课程(项目),应继续修读田径课程。(3)甘肃省教育职能部门应当加强教材编写与使用的监管,杜绝未经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体育课程教材进入课堂。应当组织人力编写、出版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能与教学大纲对接的教材,但是,必须经过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方可进入课堂。(4)在选项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项,加强选项指导。(5)精选田径课程内容(项目),适当增加田径课程课时。(6)解决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对高校田径课程的不良影响。(7)对大学生要加强田径课程价值和功能的宣传教育,对田径教师应当加强对田径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提高从业能力。(8)尽管田径课程的价值和教育功能有许多优势,但是田径课程存在的功能性不足,如课程内容的陈旧、重复、复杂、单调、枯燥、乏味,应注意扬长避短,提高课程内容与新课程要求的适应性,提高课程内容与大学生身心需求的适应性。(9)田径课程的重构应当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学科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增加健身类、娱乐类、拓展类项目。(10)甘肃省教育职能部门应当组织人力,结合甘肃省实际,编写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地方特色的田径教材,以适应《纲要》新课程的需要。(11)提高领导对田径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加经费投入。
袁音, 王安平[3]2005年在《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甘肃省6所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当前甘肃省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李继军[4]2008年在《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公共体育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公共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及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甘肃省13所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解了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以便为学校管理者和公共体育教师自己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为进一步搞好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帮助体育教师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调节,减少或消除倦怠现象,提高工作积极性。对调查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情况;造成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如何缓解和克服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经过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但程度并不严重;性别、年龄、职称等因素对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叁个方面:社会环境层面因素、工作环境层面因素以及自身层面因素;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缓解和克服职业倦怠的策略主要有叁个方面:建立社会对公共体育教师的支持与理解的策略,工作环境的调适策略和体育教师自身的调适策略。
王涛[5]2007年在《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潜在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或隐蔽课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始出现介绍和研究潜在课程的专着和论文,从此得到课程领域界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潜心研究。新世纪以来,体育潜课程研究得到我国体育界学者的普遍重视,基于对潜在课程本质的把握,把体育潜在课程界定为:“指在学校体育课程领域中,那些难以预测的,同时伴随着正规课程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程起到潜移默化或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它属于非学科课程内容”。事实上,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仅习得体育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同时,不可避免的受到体育学习环境、校园体育文化、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没有被列入体育课程学习计划的内容的确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态度、意识、兴趣、价值取向等的形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潜在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影响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潜在课程的体育物质情境、体育文化情境、人际关系情景进行全面剖析,旨在为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全面建设提供参考。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潜在课程物质情景呈现明显的差异:综合及部委直属类院校体育设施优势明显,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学生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最高;师范类院校重视场地优化,场馆利用率最高;理工农医单科类院校体育设施不足且场馆利用率最低,体育器材质次量少,整体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潜在课程体育文化情景概况:师范类院校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习惯优于其它两类院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大学生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偏低,理工农医单科类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最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潜在课程的开发。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潜在课程人际关系情境概况:校园人际关系整体现状较为理想,师范院校人际关系最为融洽和谐;综合及部属院校人际关系融洽度较低;理工农医单科类院校师生缺乏主动沟通,人际关系融洽度最低。针对本研究结果拟提出建议,以促进甘肃普通高校体育潜在课程的有效开发。1重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他们对体育潜在课程的认知水平。2改善体育设施并提高现有场馆利用率。3挖掘体育课程资源。4完善体育组织制度。5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6加快体育潜在课程应用研究。
魏九伟[6]2014年在《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反映的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而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设置的中心问题,这也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把课程设置好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适应新的体育需求人才的根本动力。近年来,随着甘肃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社区体育,群众体育也需要更多的体育人才来指导与辅助,这也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相应改革,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更能满足社会的新形势,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本文主要以教育部2011年颁发的《课程方案》及甘肃省本科院校自主指定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施状况为研究对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7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兰州城市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以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切入点,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为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从而对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为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方案》的指导下,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形成自己的特征,能够满足时代的要求,但是部分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不足。(2)甘肃省部分本科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育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这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应在《课程方案》的指导下,应该逐渐的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3)甘肃省各本科院校对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部分院校在现行《课程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各本科院校对外语和计算机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4)为使专业课程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百分比更加合理,甘肃省部分本科院校需要对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时进行重新合理规划学时,参考依据是《课程方案》,各院校要适当的浓缩必修课程的学时,并大量增加选修课程的学时。(5)甘肃省部分本科院校对教师教育课程重视程度普遍不足,设置上有所欠缺,教师教育课程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课程类别的设置上都形成了各自的教师教育模块,但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分类繁杂,没有统一的要求。学分的设置上不够合理。大部分院校实践性环节课程的时间分配,基本都达到10周以上,但部分院校在分配实践课程时间上还是较短。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基本合理,符合当前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可以适应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但具有特色性的课程还需要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校的特点进行合理设置。(2)甘肃省各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设定上要参照《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共性的发展,同时结合当地的特征和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差异化设置。(3)甘肃省各本科院校要求学生达到计算机二级、学校规定的大学英语水平的基本要求,明确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能力对体育教育人才发展的重要性。(4)甘肃省各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偏离《课程方案》对专业课程的要求,把课程类别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也可以开发更加适合学校的分类模式。但是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课程内容,还需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中学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合理设置。(5)对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是根据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各高校还需要深入的完善与加强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甘肃省各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新增一些特色内容。建议甘肃省高等院校的教育实践的时间安排应当在10周以上,并且使用多种教育实践模式,形成教育实践的多样化。甘肃省多数本科院校都对实践环节设置了一定的学分,但是部分实践时间较短的院校还需要增加实习时间。
雷卫平[7]2007年在《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体育市场蓬勃兴起,社会急需大批的体育人才,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大众健身教练、体育市场营销员、保健康复按摩师等等,这一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增长,但目前我省体育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而另一方面,当前我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却面临着就业非常困难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陈旧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和课程理论,对甘肃省高师本科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甘肃省高师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呈现出课程设置比例失调、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教材内容重复性大课程缺乏统一标准、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而轻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片面追求学术价值忽视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等特点;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知识面和专业面狭窄;人文社会类课程较少,自然科学和体育科学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类课程较少,课堂传授的课程较多;教学内容近似或重复、教材单一、缺少新知识和新成果;学科教育课程偏少;课程设置不注重同中学实际和全民健身的大目标相契合;课程改革没有紧跟中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专业性太强,对其他体育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重视不够;课程的选择自由度小,缺乏灵活性;教学体系以竞技为中心,忽视了身体锻炼手段、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偏离了健身教育的轨道;疏于对学生进行健身意识与习惯的教育和培养,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忽视了基础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的需要;不注重实践环节,忽视学生能力培养。文章通过对甘肃省高师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研究,在充分考虑甘肃省经济、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复合体育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我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体现出师范特色,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技术为中心,强调学科学术性、完整性、系统性的做法,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师范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应提高选修课比例,推行主辅修制,实现跨院系选课;适当增加小型课程,增加课程置换的灵活性,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速度;针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课程设置应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原则,淡化专业界限,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自身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高淑兰[8]2006年在《对甘肃省本科院校贯彻实施新《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调查》文中认为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并要求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实施,2003年新学年在全国所有高校中实施。从而如何理解《纲要》提出的新理念,如何根据《纲要》的要求规划和实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是摆在各高校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甘肃省本科院校有83.3%院校已对新《纲要》进行了全部或部分实施,并初见其成效。而还有16.7%的院校没有实施新《纲要》。同时在新《纲要》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必要加以研究和解决,来优化高校体育改革。因而调查甘肃高校贯彻实施新《纲要》的现状,旨在评估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状况,从而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对指导性文件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也能为西北普通高校更好的贯彻实施新《纲要》做出实践性的探索从而促进西北普通高校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本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访问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从甘肃省本科院校贯彻实施新《纲要》的具体情况方面进行综合论述,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有83.3%的院校都在本校现有条件基础上积极实施新《纲要》的各项具体内容,并初见成效。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与新《纲要》还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新《纲要》对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有相当数量的体育教学管理者、体育教师在思想上难以跨越传统观念和现有模式的束缚。3、大部分院校都在尽力实施“叁自主教学”,达到新《纲要》的要求。但普遍院校反映“叁自主教学”在本校开展存在一定难度。4、落实新《纲要》必须拓宽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加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大部分院校都在积极地落实新《纲要》,但是成绩并不显着。5、各院校目前采用的评价方式总体上有一定突破,但并未完全体现《纲要》的精神。
王惠霖[9]2009年在《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健美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已是开展较为普遍的体育活动,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之一。健美操是集健身美体、休闲娱乐、心理调整、表演竞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一项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研究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通过选取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陇东学院、河西学院)六所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的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另外,还采用了实地考察、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结构、影响因素、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师队伍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女教师人数占85%,教师的学历中本科所占比例较大,职称以中高级为主;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全部在室内进行,室内教学设施比较简单,在健美操教学音响设备方面,大多数健美操教师都只是使用CD或录音机;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目标均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培养。但缺乏具体要求和任务;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内容对健美操运动的科学原理、方法、运动评价、生理卫生及运动保健知识、创编的方法等内容涉及的较少;目前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主要以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主;大部分的健美操教师认为课时比较紧张,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形体、各方面素质的系统训练;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普遍以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作为主要考核内容。针对以上现状,本研究认为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健美操教师的自身素质,改善健美操教学条件,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健美操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合理,大力拓展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优化健美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健美操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建议相关部门应为健美操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术交流机会,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进一步完善健美操教学体系。
徐艳萍[10]2010年在《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文中提出在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长期存在着田径课程内容过于陈旧,仍以技术为主,对于田径的健身功能没有足够重视;田径课教学形式单一、教法不新颖、教材相对陈旧,考评形式不够完善等现状的前提下,本研究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促进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的建设。本文以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甘肃省6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肤浅的探究。了解到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目前的现状,既有可取之处,同时,也有待改进和改革的地方。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的改革对策主要从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调查意向出发,围绕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含校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时数、学习评价、田径教材等方面,结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从师技能和中小学体育师资的需求,以及要很好的与素质教育、终生体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提出了改革对策。并建议对本文提出的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改革对策,要进一步论证,在实践中探索其可行性和效果,以便不断改进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研究[D]. 袁音.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2]. 甘肃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体育田径必修课程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3]. 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研究[J]. 袁音, 王安平.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甘肃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研究[D]. 李继军. 西北师范大学. 2008
[5].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潜在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 王涛.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6]. 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研究[D]. 魏九伟.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研究[D]. 雷卫平.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8]. 对甘肃省本科院校贯彻实施新《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调查[D]. 高淑兰. 北京体育大学. 2006
[9]. 甘肃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惠霖.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0]. 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必修课程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D]. 徐艳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