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物流竞技场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奥运会-物流竞技场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奥运会——物流竞技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技场论文,奥运会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在奥运历史上,首次由民间举办的奥运会是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这届奥运会经过金融投资家尤伯罗斯先生的精心策划和组织,盈利2.5亿美元。自那时以来,奥运会作为体育产业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融体育竞技比赛和商业营销活动于一体的,对主办国的经济发展能够产生显著拉动作用的体育经济活动就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热情的追捧。

这里之所以将奥运会称为体育经济活动而不是体育竞技活动,是因为在一个泛商业化的社会氛围中体育竞技比赛的舞台上早已唱的是企业营销竞争的“折子戏”了,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所谓的体育产业。有专家认为,上世纪末全球体育产业已达4000亿美元的规模,并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美国的体育产业已超过2000亿美元的规模。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规模仅约600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潜在商机,企业当然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众所周知,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和企业赞助。赞助商包括奥运会全球赞助商;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国家奥委会赞助商;奥林匹克代表团赞助商等。显然,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是与企业广告投资直接相关的,实际上是企业赞助的另一种支付形式。

赞助就是投资,投资就要有回报。所以,商业活动,尤其是有实力的跨国企业的营销活动已经通过各种形式的赞助渗透到了奥运会的每一个毛孔。

事实上,奥运会本身就是按照商业化的模式来组织和运作的。据测算,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预算收入约16.25亿美元,预算支出约16.09亿美元,直接盈余可达1600万美元左右。所以,与奥运会的组织准备、开幕举行和相关企业营销活动全过程相伴随的所谓奥运物流——由于举办奥运会而引发的物流服务需求,也就必然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据北方交通大学汝宜红教授的测算,2008年奥运物流的规模将达432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二、奥运会系统的结构

要了解奥运物流就必须把握奥运物流的特点。显然,要把握奥运物流的特点,就必须了解体育经济即商业竞技比赛活动本身的结构。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有必要把奥运会本身分解成核心活动和辅助活动两个层次。

1.奥运会的核心活动。

一般来说,体育竞技比赛活动至少必须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的共同参与,即要有运动员和观众在竞赛场馆的高度互动。这就是所谓奥运竞技比赛的必要条件。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奥运竞技比赛除了传统的运动员之间的竞技比赛——直接的同台对抗或间接的分时评价以外,还包括了不可或缺的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现场互动——表演和观赏。因此,为了保证有关竞技比赛项目的顺利实施,就必须保证运动员、裁判员、以及相关的现场管理和服务人员,特别是观众等在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赛场。

事实上,由于体育竞技比赛越来越受到商业规则的作用,以及人们越来越注重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得体育竞技比赛核心活动的重心已经逐步从运动员之间的单纯的对抗性互助转向运动员群体与观众群体之间的激励性互动。否则,有关的体育竞技比赛就不会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参与的体育产业经济形态。必须指出的是,这种互动的背后所隐含的实际上是体育竞技比赛本身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过程——体育经济活动。

因为高度密集的群体性互动给企业的营销和品牌诉求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所以就在体育竞技比赛活动与企业商务营销活动之间形成了新的互动关系:体育竞技比赛的互动性越强,企业就越愿意提供赞助;反过来,企业越是愿意提供赞助,体育竞技比赛的互动性就越高。由此形成了一种以体育竞技活动为基础平台的新的经济互动关系。显然,奥运会是一种具有最高境界互动性的体育竞技比赛活动。

参照汉城和悉尼奥运会的情况,可以预计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至少要有1.5万人的运动员和官员,1.2万名媒体记者,以及约30万人的外国游客,70万人的本国游客和相关的企业商务人员,在近20天的时间段内,在北京的32个运动场馆内外进行着跨国的“人文奥运”互动。由此产生的对北京市政当局的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压力将是巨大的。

由此可见,奥运会的核心活动就是运动员与观众这两大群体之间直接的高度密集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构成了奥运会系统最重要的行为特征。记住这一点,对我们理解奥运物流的核心业务非常重要。

2.奥运会的辅助活动。

所谓奥运会的辅助活动,指的是为了保证奥运会核心活动的顺利展开而必须提供的各种服务保障条件。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这些辅助条件不具备,竞技比赛就无法顺利进行。这就是所谓奥运竞技比赛的充分条件。

这些活动根据其与核心活动关联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核心辅助活动和相关辅助活动两类。

(1)核心辅助活动主要指的是为奥运核心活动提供直接保障条件的活动。包括奥运场馆的建设;各种设备和器材的供应;动态和静态、干线和支线、枢纽和场馆间道路交通及其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发;海关程序和进出口岸的安排;通讯和广播系统的建设;大屏幕显示和计分系统的配置;人员住宿和餐饮供应设施的建设;安全、卫生和医疗保障系统的设置等。主要是一些基础设施条件的准备活动。

(2)相关辅助活动主要指的是与奥运竞技比赛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会产生间接影响的服务保障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物料的采购和运输活动,以及预算资金是否能够及时到位,将对奥运场馆的建设工期产生影响。

——场馆的布局设计不仅会影响奥运会比赛进程的安排和场馆间的交通状况,而且会影响举办城市的总体布局规划。

——赞助商的商品和服务的供应组织不仅影响其本身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影响观众对奥运组织的评价。

——奥林匹克营销计划的实施和赞助商权益的保护,不仅会影响赞助商资助奥运会的积极性,也将影响奥运组委会的财务状况。

——承担竞技体育比赛价值实现过程的媒体所需各种保税的广播和通讯设备的进出关程序,将直接影响奥运比赛的全球实况转播。

——食宿的安排、食物的质量和卫生条件将影响运动员、工作人员和观众的情绪、体力和安全。

——设备和器材仓库的选址、布局及其管理将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不同奥运比赛项目的转换和衔接,以及赛后有关设备和器材的再出境。

——比赛场内的摄影胶卷(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约为20万个)的供应、搜集、冲印和发送的组织将直接影响全球媒体即时图片新闻的质量。

——大量自愿服务人员(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是5万人)的培训效果将直接影响奥运会整体的服务质量。

——环境系统的改善会对奥运会参与人员在主办国的运动过程产生影响。

——相关信息系统和金融服务系统性能的改善可以使主办城市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对大量临时性奥运建筑和设施(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建6个临时性赛场)的拆除和清理,以及对剩余物资的处置则肯定是奥运物流服务的内容。还有,为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而准备的预案。

三、什么是奥运物流?

因为大量的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高密度互动是奥运会的最重要的行为特征,所以,我们可以从物流原本的支持服务和后勤保障的意义出发,给奥运物流下一个8Rs式的定义:奥运物流是在确定的预算条件下(right budget),保证相关的人员(right people),必要的器材(right equipment),以适当的方式(right way),在确定的时间(right time),到达指定的场馆(right venue),共同参与确定的比赛项目(right event),并在赛事结束后有序疏散(right evacuation)的组织、计划和控制的过程。

事实上,根据奥运会可以分成筹备和举行的阶段性特点,我们可以把奥运物流服务过程也分解为核心物流服务过程和辅助物流服务过程。

1.核心物流服务过程。

所谓核心物流服务过程,指的是从奥运会开幕到闭幕的17天期间所需的物流服务运作。主要包括一系列与赛事活动的开展直接相关的物流支持服务。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大量人员的交通组织和疏导管理。这也是为什么奥运组委会要专门制定《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交通建设和管理专项规划》并公开征求意见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包括参会人员的住宿和膳食供应管理,以及有关的物资器材管理等。

奥运物流的核心业务是围绕参加奥运会的人来展开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具体的历史经验来加深对奥运物流核心服务过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理解。

(1)交通管理。历史地看,最近几届奥运会的交通问题都是让组织者感到头痛,甚至是感到难堪的问题。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期间,曾经发生由于司机工作时间太长、饭太难吃以及夜班司机要和早班司机共用一个卧室等原因引发的罢工和夜间天冷汽车发动不起来、司机迷路等原因造成交通混乱的情况。还出现了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等了30分钟后还没有车来而取消了去国际广播中心的参观;澳大利亚体操队因为订好的班车没来,只好取消训练;美国田径队因为班车迟到,无法准时出席预定的新闻发布会等窘境。最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得不紧急调动100名国防军军官进城给司机做向导。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交通混乱问题则被媒体称为“一场噩梦”。虽然事先设计了奥运村村民都是在白天运输,并安排了由3200辆大轿车组成的车队负责把奥运村的村民及时送到任何一个要去的地方,但由于奥运会期间亚特兰大市的车流量增加到平常的7~8倍,所以,还是由于交通运输、计算机服务系统和安全保卫工作等方面的混乱,导致许多运动员因为交通拥挤和司机不熟悉道路而耽搁了比赛。

(2)膳食管理。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指定的为参加奥运会的皇室成员、大公司经理和赞助商提供餐饮服务的Wilson公司,在17天的奥运会期间总共提供了4万多份膳食。另一个唯一的奥运餐饮管理服务合同承包商Compass、Group公司则在17天的奥运会期间,配置了300多名管理人员和150名学生,每天为分布在129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奥运村和其他14个比赛场馆的运动员、官员、工作人员和观众等提供15万份膳食。该公司的项目物流组织计划工作从1999年就开始,至少是在奥运比赛的前一年就与各国的运动队商讨确定运动员在奥运比赛期间需要吃什么样的食品。在奥运会期间,该公司几乎每天都要与各国奥运代表团的领导会晤,询问有关食物,安全和运输的情况。其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的复杂程度,恐怕是我国的餐饮服务企业难以想象的。

(3)物资器材的仓储管理。有关设备、器材和物资的仓储物流管理服务也是奥运物流的核心服务活动。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期间,就有约500名物流和仓库管理人员以及几百名志愿者,配备了约50台叉车,在奥运会开幕前的5个星期和整个奥运会期间,在三个主会场管理着总计约4万平方米的三个仓库(其中设有一个约3万平方米的主配送中心),负责为43个主要的部门实施7天24小时的几乎包括所有奥运会所需物资器材的供应管理和回收服务。这些物资从运动员的床上用品和食品,到裁判用的计分牌;从3.3万套志愿者制服,到运动员训练用的固定自行车;还有滑雪道两旁的防护网等等。为了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对于现场安全条件好的,且本身不怕丢失的器材直接发运到有关的赛场并做现场存放;对于临时存放的器材直接放在拖车上或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当然,夏季奥运会对仓库面积的需求要大得多。1996年的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共使用了约15万平方米的仓库来存放有关物资。单为运动员的住宿服务就提供了超过200万件的家居设备,如台灯、书桌等。最大的配送中心为7万平方米,负责对36个主要地点和120多个次要地点实施配送服务。每天有200辆大卡车负责仓库的物资装卸。每天晚间要运送约227吨的物资。从安全维护的角度考虑,每一辆车在进奥运村之前都要接受安全检查,驾驶员也要接受近身安全检查。

然而,虽然2000年的悉尼夏季奥运会使用的器材设备数量达到114万件,仅用于体操和摔跤用的镁粉就达550箱。但由于不设配送中心,而是将有关物资直接发送到奥运村和有关的场馆,仅使用了不到2万平方米的中心仓库。由此可见,奥运会所需设备器材的仓储物流管理也是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的。

(4)国际运输和物流管理。获得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媒体是自带所需设备和器材的。这些设备和器材在奥运主办国期间处于保税状态。因此这些设备和器材的出关,运输管理,到达奥运会主办城市后的存储管理,使用、跟踪、维修和回收,奥运会闭幕后的再包装、再出关,运输、再进关或转往第三国等就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国际物流服务过程。如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从1995年起就标得每届近9亿美元电视转播授权的美国广播公司(NBC)为发运有关的设备和器材,首先成立了有运输主管、存货控制和仓储主管,以及行政管理主管共同参加的项目物流领导班子。同时,在悉尼建立了一个全职工作小组,负责发运货物的接收、存储管理和向比赛现场的发送。具体的物流运作包括在悉尼选择仓库的工作是由著名的国际货代企业飞驰公司(Fritz Cos)合作完成的。整个物流项目预算350万美元,包括在悉尼设立一个集存储、供应和维修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仓储中心的费用。为了更好地组织协调该项目物流工作,NBC的物流管理班子与Fritz公司建立了承担共同使命的合作团队,通过不断的沟通联络,包括事先拜访澳大利亚的海关和检疫官员,以加强对物流服务过程的管理。双方还共同制订了一个150多页的操作手册,以确保整个过程没有漏洞。NBC共计从美国本土、日本、英国和其他国家向悉尼发运了135个海运集装箱,其中大部分是40濛箱。有许多集装箱实际上是根据转播工作特点而设计的专用设备单元仓库。由于许多设备具有专用性和高价值的特点,为了防止铁路振动损害设备性能,所以不走多式联运。7月底以后的货物均走空运,到奥运会开幕,一共走了450票货。此外,该项目物流团队还直接参与设计和建造模块化的演播室和能够便于存储和重复使用的设备组合,以保证这些设计适合用集装箱发运。

由此可见,奥运核心物流服务不仅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比较微观的仓储、运输和货代管理等服务,而且还包括了我们现有物流概念所没有涵盖的以人的直接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交通、住宿和餐饮、安全和卫生管理等内容。显然,从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总体的后勤组织和服务保障的要求来看,为人的高密度互动提供便利和安全的服务应当是奥运物流的更为核心的服务活动。

2.辅助物流服务过程。

所谓辅助物流服务过程指的是从申办奥运成功一直到奥运会撤场的整个7年(2001年~2008年)期间所需的物流服务运作。主要包括与奥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赛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有关的物流支持服务。显然,辅助物流服务活动主要涉及到前述奥运会相关辅助活动的一些内容。

毫无疑问,无论是核心物流服务活动还是辅助物流服务活动都可能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分享奥运物流蛋糕的切入点。但是,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为奥运物流提供核心物流服务的要求与提供辅助物流服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多的是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和统筹规划的能力,尤其是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后者则更多的是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特定的物流服务运作能力和经验。如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领先企业中国远洋物流公司(COSCO)就具有多次为中央电视台的国内外体育赛事转播提供电视转播设备和相关器材的物流管理服务经验,并且已经签约在山东日照市举办的2005年国际欧洲级世界帆船锦标赛和2006年国际470级世界帆船锦标赛物流服务项目,负责两届比赛中各参赛队比赛用所有进出境物资的海运、报关、报检以及青岛与日照比赛场地之间的陆路运输、物资交接和现场服务。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另一个巨头中外运物流公司(SINOTRANS)也同样拥有很强的项目物流和国际物流运作的能力和实战经验。2001年6月,中外运公司与北京奥运组委会签订了为期4年的合作协议,成为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货代及物流独家高级赞助商。

四、奥运物流的基本特点

综上所述,奥运物流在物流服务的分类特性上属于项目物流管理的范畴。有很强的任务一次性——提供体育经济互动平台;运作独特性——商业体育竞技比赛;目标明确性——体现综合国力和拉动经济增长;活动整体性——奥运系统工程;以及组织机构的临时性和开放性,项目开发和实施的渐进性等特点。

奥运物流除了具有上述项目物流管理的一般特性以外,还具有一个最显著特点,即该项目物流(后勤)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而不仅仅是人与物的互动。

事实上,奥运物流在时间历程上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7年只为17天。在管理上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为大量人员的交通、住宿、餐饮、卫生和安全服务。在运作上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体育竞技比赛与企业商务营销的融合。

五、奥运物流蛋糕

对奥运物流费用支出水平和相关的奥运物流市场规模的估计可以分为微观奥运物流和宏观奥运物流两个层次。

1.微观的奥运物流。

也可以称为狭义的奥运物流。这是根据目前流行的以企业物流运作为基础的,主要是关于货物运动和静止过程管理的物流理念测算的。

众所周知,北京对奥运会的投入预计可达2800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和通讯设施等)1800亿元,体育设施建设(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记者村等)170亿元,环保投入713亿元,奥运会期间的运营费用(餐饮接待、交通、医疗服务等)117亿元。这么大的投资必然要推动经济的增长。其中所蕴含的物流服务需求也是显而易见的。

显然,测算奥运物流费用支出水平最准确和最直接的办法,是根据奥运建设所需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项目一个一个地测算潜在的物流服务需求和相应的物流费用支出。但由于缺乏各种项目的产品和服务采购物流支出水平的经验性参数,所以,企图采用逐项测算然后加总的方法来计算奥运物流费用的支出水平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会犯经济学上的所谓“精确的错误”。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按照已经建立起来的物流费用支出水平与一国GDP的关系来对奥运物流费用支出水平进行“大致正确”的估计。

虽然有经济学家通过对“破窗理论”的批判来指出通过类似举办奥运会来“刺激消费”和“拉动需求”的荒谬性不无道理,但举办奥运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积极贡献是不容怀疑的。只不过不要把奥运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无限“拉动”就是了。同样,也要防止把奥运物流活动无限“延伸”下去。

就目前所能够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国内外的经济学家对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所可能产生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给出了不同的估计。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是奥运对中国GDP的拉动在每年0.3%~0.4%之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帆博士的测算是奥运对中国GNP的拉动在每年约0.5%~0.6%的水平。日木野村证券的测算数则是北京奥运可望带动中国GDP每年增长0.25%。

但是,迄今为止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数字是由美国高盛公司给出的,即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从2002年到2008年,每年的GDP将会提高0.3%。累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可达1.38万亿元人民币。高盛公司认为,主办奥运会不仅会对中国2008年的旅游业带来刺激,由现在至2008年对基建设施的大量投资,将大大提高中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影响无疑会扩大到2008年以后。

根据高盛公司对奥运GDP贡献的测算数和一般认为的我国物流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6.7%—20%的经验参数,我们可以大致测算出奥运物流全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约为2305~2760亿元人民币。7年中平均每年由于奥运项目建设和采购相应的服务所产生的物流费用支出约为330~400亿元人民币。

2.奥运物流市场。

有资料表明,我国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服务交易)占总的物流费用支出水平约3%~5%的比重。因此,如果按照4%的水平来测算,则全过程奥运物流市场的规模约在92~110亿元左右,相应的7年中奥运物流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年均贡献水平在13~16亿元左右。这就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参与分享奥运物流蛋糕的理论运作空间。

实际上,根据以往的经验,突破2800亿元的投资预算是很有可能的。已经有专家声称恐怕3000亿元也未必打得住。如果是这样的话,虽然从举办奥运会整体的经济效益来看要大打折扣,但从潜在的奥运物流服务需求的角度来看,奥运物流的市场规模肯定要放大。

3.宏观的奥运物流。

狭义的对奥运物流蛋糕和奥运物流市场的估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从物流(后勤)这个术语原本的服务支持和组织保障的意义上来看,所有为奥运会的如期举行所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奥运物流的范畴。换句话说,凡是为奥运会的核心活动——竞技比赛活动而提供硬件设施条件和软件服务支持的活动,即2800亿元的奥运建设投资和运营费用支出,在总体上都可以看成是奥运物流蛋糕。这时,所谓奥运物流蛋糕的大小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物流(后勤)管理的思维方式为奥运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重要的是如何组织奥运物流活动来保证奥运会这个超级商业竞技比赛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因此,奥运会实际上就演变成了物流(后勤)竞技场。

六、结束语

1.我们不仅要从微观物流运作的角度来分析具体的奥运物流服务活动和相应的物流市场规模,更要从宏观物流运作即后勤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奥运物流问题,以期更好地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奥运会的全过程。

2.北京奥运组委会实际上就是最高层次的主管奥运项目物流(后勤)的决策和协调机构。所以,应当在其下设立若干奥运物流专业工作委员会。如场馆建设物流管理委员会,交通设施建设物流管理委员会,交通管理委员会,住宿和餐饮管理委员会,现场设备和器材供应物流管理委员会。国际物流管理专业委员会,剩余物资和废弃物管理委员会等来负责奥运物流子项目的运营管理。

3.对奥运物流的研究,要把交通管理问题,住宿和餐饮管理问题,卫生和安全管理问题,相应的信息系统开发问题,志愿者的培训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放在首位。奥运物流只能是也必须是“以人为本”。

4.在商业竞技比赛的平台上积极开展针对奥运物流的结构、性质和管理运作特点的细化研究。建立奥运物流费用的支出水平与奥运系统行为之间的经验关系模型,以便为奥运物流问题的定量研究提供理论的框架。同时,为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探索建立以体育竞技比赛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的《体育物流管理学》学科体系。

5.对奥运物流系统的研究必须有宏观经济学家、体育经济学家、物流管理学家、企业管理学家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就如同人与人的互动是奥运会的最大特点一样,对奥运物流问题的研究也应当是多学科专家密切互动的过程。

6.虽然我国的物流企业不可能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全球赞助伙伴,但奥运组委会已经初步选定了19个行业作为国内企业赞助奥运会的开发对象,其中就包括货运、快递和航空客运企业等。所以,我国物流企业作为国内赞助商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对于大多数一般的物流企业来说,在特定的专业服务领域内与TOP计划赞助商或与国内赞助商进行合作,即使是作为第三级或第四级物流服务承包商,也可以获得参与奥运物流服务运作的体验。这种体验本身就是物流竞技过程。

标签:;  ;  ;  ;  ;  

奥运会-物流竞技场_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