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江川农场学校 王宪国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型的教与学互动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学”。倡导学生多说、多问、多讨论、多交流经验、多合作、多参与;倡导教师多引导、多组织、多鼓励、多“无为”、多反思、多研究。在探索过程中有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即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其二是教学过程的探索化,即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材料,由学生独立地探究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
可以经过选材设疑,以疑导思的导入环节,教学便进入到核心阶段——新授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应视学生为“演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提供服务,创设体验知识生成的学习氛围。
一、在探究学习中,开展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学而有思,思而后疑,疑有所问,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而非灌输者、说教者、支配者。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要有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更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不同的阅读训练策略,提出了粗读、细读、精读等方法。易理解的知识粗读,新内容细读,重难点问题精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其形式也应多样化,如阅读教材内容、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概括中心论点、整理知识网络等。
二、在互相启发研讨中开展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浅层次问题均可在自学探究中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形式加以解决。就组织形式而言,一般有三种: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让坐同桌的学生发挥各自学习探究的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互相研讨。二是小组合作互研,以4人为一个小组最好,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三是整班集体互研,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就课堂合作互研的具体方式而言,辩论法、“实话实说”法、讨论法等都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组织学生就“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这一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学生旁征博引,引据说理,据理力辩,在你来我望的争论中明确“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不科学的”、确立“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的结论。
不过,在讨论互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于教材的难点、疑点要进行点拨、提示、分析。
(二)引导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从正反、纵横、交叉等方面进行立体式的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三)讨论气氛要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要体现民主平等、宽容鼓励的原则。
(四)尽可能发挥全部组员的才能智慧,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环节切不可搞成师生问答形式,不能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三、在探索中创新学习
在自学探究、合作互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在此环节,教师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诱导质疑就是要让学生独立地去分析与思考,允许对现有结论的怀疑与否定。鼓励求异,就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就质疑求新的方法而言,一般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递进思维方法进行。
四、归纳梳理知识,释疑解惑,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上述诸环节的学习,学生一般已能掌握大部分主干知识,但也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分辨和修正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产生疑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内容的某种“误解”,以及由“误解”引起的理论同实际的矛盾。为此,我在备课时就在教材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结合上下功夫,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做到有备无患。就“解惑”的方法而言,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师生论辩、摆事实论据、进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总的说来,要以启发为主,以提示思路为主。
五、检测反馈,反思矫正,使学生明理笃行
组织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能力测评,可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就检测的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检测,也可以是书面检测;可以是当堂检测,也可以是课后检测;甚至还可以把学生整理听课笔记作为检测形式。就检测的内容而言,既要有书本知识,更要有联系社会实际的内容,要体现多样性、典型性、时代性的特点。
论文作者:王宪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形式论文; 方法论文; 环节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