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唐贵忠论文_ 唐贵忠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唐贵忠论文_ 唐贵忠

摘要:现阶段,伴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逐渐趋于高层化及功能多样化,工程结构更为复杂,对于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其混凝土结构断面的尺寸超过1m,并且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处理方法将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温度应力,控制在工程施工的允许范围之内,使其不会出现裂缝的一种混凝土结构。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是工程建设中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可能会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加强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点

1导言

随着长期的实践和技术创新,国内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还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大推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应用率不断提升,是建立在各种操作规范之上的。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工作流程,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难度较大等因素,导致技术人员不能很好的掌握施工技术。不仅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还对于工程整体的结构强度形成巨大影响。

2大体积混凝土

具体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浇筑量、体积上有着显著体现。普通的混凝土浇筑量、体积都比较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积大小,以及直径都要在1m以上。基于现有施工环境来讲,在具体施工中,不仅要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等级、强度要求,以及抗渗性能方面的各项要求,对因为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度差也要采用有效措施给予严格控制与妥善处理,以此来为各环节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

3.1温度裂缝

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产生水化热,或者是施工环境温度出现大幅度变化,进而导致混凝土温度应力比自身抗拉强度要高的时候,便会导致不同程度裂缝的产生。

3.2干缩裂缝:在拆模中,若结构表面出现失水情况,就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变化,进而产生干缩应力。

3.3在约束力影响下产生裂缝。

在降温中,混凝土的温差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形,再加上混凝土体积收缩变形,或者是外界条件的约束,导致拉应力低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贯穿裂缝。

4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某建筑工程为综合性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为17281m2,主楼设计为32层,地下室2层,建筑总体高度为84.6m。该工程主楼为筏板基础,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由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构成地下室主楼基础底板,总面积2539m2,经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勘测,混凝土总量约为4789m3,其中筏板基础混凝土总量4020m3,为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温度控制,避免产生温差过大的现象,导致有害结构裂缝。

4.1混凝土配合比例设计与优化

大体积混凝土对配合比例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满足基础工程设计的强度、耐久性等指标,还应当合理使用原材料,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宜降低混凝土绝热升温为基本原则。通过试配能够有效确定配合比例是否达到要求,遵循《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基准配合比法计算各项原材料用量,并结合以往经验试拌调整,明确基准配合比,在此基础上掺入粉煤灰、外加剂等,提高混凝土使用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混凝土拌制及泵送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要求,确定搅拌机械的规格及数量,并由专门操作人员调试设备参数,并加水空转,使其内壁完全湿润,随后按照配合比例要求投放原材料,合理控制拌合时间,混凝土搅拌均匀之后方可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为尽量减少温度和水分流失,应加强覆盖工作。混凝土泵送之前检验其坍落度及和易性,且不得出现离析现象,若混凝土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禁止应用在施工之中。采用混凝土泵将其运送至施工现场,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规划管道路线,运输管道表面不得存在破损现象,在后期浇筑施工时,应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检验管道磨损情况,以免出现爆管现象。

4.3混凝土浇筑

全面清除模板内部的碎石杂物,避免对后期施工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得低于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推移式或分层连续浇筑,科学规划浇筑顺序,尽量减少施工缝,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通常为400mm左右,层间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内,以增强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若由于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层间间隔时间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为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密实程度,浇筑完成的工作面应及时振捣,在卸料点及坡脚处按照相关标准布置振捣棒,并根据混凝土浇筑面的推移不断调整振捣棒位置,对浇筑面进行全面振捣,移动间距为400~500mm,以振捣棒半径为标准,避免出现漏振现象。振捣棒在作业过程中,应深入下层混凝土,确保层间结合的牢固程度。

此外,在即将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时,需向模板边排出混凝土泌水,随后通过软轴泵排出水。如混凝土表面具有较厚浮浆,需在混凝土初凝前适当添加石子浆,并向混凝土表面均匀撒布,通过抹子整平,保证施工质量。

4.4优化测温技术

稳定性问题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所以,在具体落实各道工序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较强的策略方法来有效预防裂缝问题的产生,通过对温度因素的充分考虑与合理控制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现阶段,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因素,我国已经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各施工单位应给予足够重视,进一步优化测温技术的科学引用。动态监测混凝土温度,以此来有效减少地板断裂问题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引用的都是电阻型温度计,对相应的采集地点做好编号处理,然后基于此来有效落实各项测量工作。另外,在有效落实各项测量工作过程中,对测温线和钢筋之间接触的科学合理性应给予有力保障,以此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充分保障建筑物的运行安全、稳定性。

4.5混凝土养护

待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应严格遵循温控技术措施,加强后期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构件内外部温差过大,一旦超过其极限抗压能力,将出现结构裂缝。通过养护作业,也能延缓混凝土降温速度,提升主体结构的抗裂能力。通常采用覆盖养生法,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保温材料,并组织施工人员定期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减少干缩裂缝。具体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实际温度应力确定,应控制在15d以上,内外部温差不宜超过25℃。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情况,若出现温度变化异常的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有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设计构造进行讨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强调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技术革新,结合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一步的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应用率不断提升,是建立在各种操作规范之上的。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工作流程,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磊.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46-147.

[2]马传宝.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低碳世界,2017(06):181-182.

[3]杨晓红.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门窗,2016(12):83.

[4]徐健.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08):257.

[5]王玥.关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5(08):255.

论文作者: 唐贵忠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唐贵忠论文_ 唐贵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