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宜昌顺德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 宜昌 443100
【摘 要】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岩溶地质灾害。岩溶发育的隧道,经常发生突泥、突水、塌方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施工设备严重损坏,影响工期,大大增加了隧道修建成本。因此,加强对岩溶水文地质的重视,对确保隧道建设质量与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常见岩溶地质进行了简单分类,并探讨了相应处理方法。
【关键词】隧道;岩溶;分类;分类治理
1岩溶分类
岩溶发育千奇百怪、复杂多变,无规律性,但也有其内在的类型特征。溶缝、溶槽、溶洞等,有沿线路方向的,有与线路正交或斜交的,当隧道施工穿过可溶性岩层时,常遇见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部位不同,充填物及充填程度和含水量不等的溶缝、溶槽、溶洞及暗河通道等。
按形态及规模大小分类:洞穴型岩溶、裂隙型岩溶、管道型岩溶、大型溶洞。
按有无地下水分:
(1)、溶缝、溶槽、溶洞暗河支岔通道有季节性流水。
(2)、常年流水。
(3)、洞内无水,其中有充填物或干燥无充填物。其规模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米。
按其出露在隧道洞身部位分:
(1)、位于隧道顶部或顶部的一侧。
(2)、位于隧道的墙部或墙部的一侧。
(3)、位于隧道的底部或底部的一侧。
(4)、洞身全部在溶洞或溶洞充填物内穿过。
2岩溶区隧道施工要点
2.1岩溶判断
隧道施工前,对隧道选址附近进行调查,发现地表有下列现象,可初判存在溶洞、暗河。
(1)、四周汇水的洼地内,发现有落水洞、漏斗或天然竖井存在。
(2)、落水洞、漏斗呈带状分布地段。
(3)、地面塌陷和草木丛生以及冬季胃气等地段。
(4)、地表水消失或附近有出水点(泉眼)的地段。
2.2超前预报
采取综合超前地质预报(TSP为主,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仪等为辅)措施查明隧道施工前方溶洞和水的情况。除了熟悉设计提供的隧道地质报告中岩溶资料、地下水、溶洞里程、规模以及类型外,还需加强隧道施工中的地质调绘,通过开挖揭露或超前探测中逐渐掌握隧道岩溶位置、大小、填充、发育、地下水规律及补给等。
2.3超前探孔
在掘进时,当凿岩机钻进速度变快时,可能已达到溶洞边缘,应注意观察地下水变化情况及裂隙溶蚀程度,当有所加剧时应加强支护及排水工作,放缓掘进速度,采用超前探孔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质和地下水情况,防止涌水、涌泥事故发生。
2.4工序周全
当隧道掘进施工为下坡地段,可能遇到溶洞时,要准备足够的排水设备。
当掘进达到溶洞边缘时,各工序要紧密衔接,同时设法探明溶洞的形状、范围、大小、充填物及地下水等情况,据以制定施工治理方案及安全措施。
3岩溶治理
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地段时,应依据设计文件结合现场情况核查溶洞的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填充物和地下水情况等,分别采取截、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治理和施工。
3.1 拦截地表水
地表为自然沟床、汇水洼地有溶穴、落水洞、漏斗、竖井等为隧道地下水补给来源,补给量随季节变化。则采用截水沟、泄水暗管拦截地表水,如为自然沟槽,采用在溶穴、落水洞、漏斗、地表陷穴四周施做浆砌片石排水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地表为一溶蚀封闭洼地,则可采用截水沟,泄水暗管,泄水暗管将水引到隧道渗泄区以外。
3.2 引排地下水
A、掘进遇到溶洞有流水时,宜排不宜堵,查明水源,涌水量,流向及与隧道位置的关系,采取截引结合,以排为主的措施,常年流量大的采用开凿泄水将水排除洞外,流量小的可采用拦截引排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内,排出洞外。
B、常年流量大的岩溶地下水,即隧道排水沟无法正常完全排走的水,采取开凿落水洞或增设平行导坑,将地下水排出隧道洞身范围。
C、一般涌水即利用隧道排水沟能正常排走的水,以排为主。治理方法:涌水在隧道顶上部出露时,采用衬砌范围以外,拱部设渡槽、竖向暗沟、预留排水沟,将水引致墙角外侧,再衬砌边墙脚留一暗沟或埋设钢管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当涌水出露在边墙部位,在边墙衬砌以外可设竖向盲沟或暗沟,将水引至边墙脚外侧,在边墙衬砌时候,墙脚留一暗洞或埋管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排出洞外。
3.3堵填溶洞
采用堵填方法治理溶洞时,不得阻断过水通道。应首先选择连通方案,不改变地下水总的流动趋势;各类新建的排水暗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预防泥沙淤积。跨径较小、已停止发育、无水的溶洞,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可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同时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是否加深边墙基础。拱部以上干、空溶洞,可采用喷锚支护加固、注浆、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的方法进行治理。底板下溶洞,宜采用浆砌片石回填,但不得阻断过水通道。
4根据溶洞出露在隧道洞身不同部位进行分类治理
4.1溶洞位于隧道拱部
A、溶洞向拱顶以上发育规模较小,无水(少水)的空腔采用回填法:加强该段衬砌支护,采用C20砼回填封堵拱顶。预埋排水管,排水系统与岩溶原过水通道相连或者引入隧道水沟。
B、溶洞向拱顶以上发育规模较小或溶洞尽管向上发育较高但宽度很窄,采用护拱法:加强该段衬砌支护,初期支护外采用模筑C20砼形成护拱,做竖向暗沟、盲沟、预埋排水管,排水系统与岩溶原过水通道相连或者引入隧道水沟。
C、溶洞纵、横向发育范围较广,溶洞顶板稳定性较好,采用喷锚网防护。
D、溶洞纵、横向发育范围均较广,溶洞顶板发育在隧道拱顶以上10米以上,顶板整体稳定性较好,仅存在小块落石的可能,且清除危石难度较大,采用拱罩防护:加强该段衬砌支护,采用C20砼回填封堵拱顶,保证初期支护外缘最薄处砼厚度不小于2m,如果溶洞拱顶以上发育较高,在C20砼顶部施做细砂缓冲层,以防溶腔塌落。在涌水侧,做竖向暗沟、盲沟、预埋排水管,排水系统与岩溶原过水通道相连或者引入隧道水沟。
4.2溶洞围岩侧部
A、侵入隧底开挖轮廓线范围有限的溶洞,采用护墙防护法:加强该段衬砌支护,初期支护外2米范围采用模筑C20砼,2m以外采用干砌片石回填。做竖向暗沟、盲沟、预埋排水管排水系统与岩溶原过水通道相连或者引入隧道水沟。
B、溶洞发育范围较宽广,溶洞侵入隧底范围较大或横穿隧底,采用护墙支顶法:加强该段衬砌支护,初期支护外采用模筑C20砼,2m以外采用干砌片石回填。在隧底边墙悬空部位设工字钢托梁,或钢筋砼盖板。做竖向暗沟、盲沟、预埋排水管排水系统与岩溶原过水通道相连或者引入隧道水沟。
4.3溶洞位于隧道底部
A、发育在隧底附近的小型空腔或半充填溶洞,采用回填法:浆砌片石或C20砼回填,预埋排水管,排水系统与岩溶原过水通道相连或者引入隧道水沟。
B、隧底10~15米的溶洞充填物,通过注浆或钢管桩注浆形成具有足够承载力的注浆改良复合地基。采用注浆(钢管桩)法:增设钢管桩注浆加固,钢管桩顶部出露浇筑成砼整体基础,在砼基础上施工仰拱及填充。
C、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的充填型溶洞,充填物具有一定的密实度及承载力,但均匀性较差,通过板(梁)调整地基的整体均匀性,控制差异沉降。采用板(梁)跨越法:要求梁端置于稳固可靠的基础上,可先对梁端基底地质进行物探或钻孔探测。
D、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且纵向发育范围有限的空腔。采用拱桥跨越:要求梁端置于稳固可靠的基础上,可先对拱座基底地质进行物探或钻孔探测。
E、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的空腔、溶洞充填物承载力很低,注浆效果难以保证的充填型溶洞,不宜封堵过水通道。采用桩基承台(托梁)法:要求梁端置于稳固可靠的基础上,可先对梁端基底地质进行物探或钻孔探测。
F、发育至隧底以下深度较大的空腔,纵横向发育规模较大,通过复合地基及隧道内预留沉降空间解决工后沉降问题。采用路基填筑法:路基填筑之前应对溶腔底部进行物探并钻探验证溶腔底部地质情况。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溶洞论文; 隧道论文; 岩溶论文; 地下水论文; 暗沟论文; 拱顶论文; 排水沟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