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标准对接国际惯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惯例论文,会计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政部15日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从而完成了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即将建立。
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5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此外,对现行的1997年至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全面梳理、调整和修订,最终在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体系。
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同,减少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国际协同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这种需求尤为迫切。会计准则国际化正是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需要。机遇与挑战共存,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会计事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与以往不同的是,“趋同”一词给2005年会计准则建设的提速定了调。在2004年11月份的几次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座谈会上的用词是会计国际“协调”。“趋同”与“协调”不同,前者更强调方向,后者则是有双向互动的含义,并更强调“中国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2005年度的会计准则提速,以至目前完成的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都彰显了中国会计标准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会计准则建设的意义远远不只在于准则的本身。
对上市公司而言,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更深地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对于那些希望到海外上市的公司来说,国内、国际不同的会计准则是这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由于会计准则不同,不少中国企业到海外融资时,其财务报表往往不能得到认可。同时,即使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也不得不编制多套财务报表,不同的报表之间甚至还存在较大的数据差距,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可以大大简化会计报表的编报工作。
对于特殊行业,如金融企业,新准则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无疑,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
摘自《金融时报》(京),2006.2.17.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