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内涵,阐述了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有效辨识,并提出了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的方法,旨在通过危险控制与预防,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开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
一、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一)施工现场危险源概述
通常将可能致人身体伤害或健康损害的行为、状态及根源等统称为危险源,作为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对象,危险源以多种形式存在着,除影响人身体健康外,其他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及物体损坏,危险源的存在是能量意外释放及危害物质限制措施失控的结果。一般将危险源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存在于生产环节中的因能量、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导致的危险源,第二种是致使危险物质及能量限制措施失控造成的危险源,以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及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等方式存在。以上两种危险源状态下事故便会产生,作为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危险源决定着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损害度,事故发生的几率或可能性由危险源出现的概率或难易程度所决定。
(二)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人们将识别危险源存在且确定其特性的具体过程称为危险源的辨识过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控制的基础,通过危险源辨识,管理人员预测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设备损毁情况。目前,危险源辨识的方法较多,主要有现场观察、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专家咨询、预先危害分析、风险概率评价、问卷调查法等诸多方法,部分管理人员还会采取矩阵法、头脑风暴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及故障树分析法等科学的预测方法。由于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一般采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来实现危险源的辨识。
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诸多的危险有害因素,最为常见的因素有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爆炸及其他伤害等,以上危险有害因素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源。
(三)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风险评估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工作完成后,为降低危险源造成的经济及人员损失,管理人员一般会采取危险源风险评估的方式进行危险事故的预防与控制,管理人员通过评估危险风险的大小及可能性,依据风险级别,针对具体的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在风险等级评估中,I级代表可忽略风险,II级别是可接受风险,III级是中度风险,IV代表重大风险,V代表不容许风险。具体的风险等级评估如表1所示。
表1风险等级评估
风险评估通过系统分析,将危险源中的重大危险因素列出,制定出解决安全风险的优先顺序,进而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及方案,建立起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风险等级评估采用的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及事故发生后的严重程度等指标实现风险等级的划分。采取的评分计算方法为D=L×E×C,三种因素的分值不同,其乘积结果是危险性的大小,当分风险值大于320表示该风险为不容许风险,风险值为160-320表示为重大风险,70—159表示中度风险,20-69表示可接受风险,风险值小于20表示该风险为可忽略风险。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将D超过160视为重大危险源,一般将建筑施工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的情况视为存在重大危险源。此外,曾发生过重大事故,但未采取规范化防范措施;出现相关方推诿、投诉;职业健康安全检查时直接观察到危险因素;长期使用危险物质等情况也视为存在重大危险源。
表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二、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分析
(一)组织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做好危险源控制的相关工作,保证现场施工安全进行。首先,应建设并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项目施工应严格按照安全施工方案开展,从制度层面约束员工,树立风险规避意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培养员工的安全生产及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为项目安全技术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从现场机械设备的安装、运行及维护等方面保证施工设备安全运行。其次,树立全过程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全体员工的安全隐患辨识及风险评价意识,依据危险源发生的几率及可能在成的危害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及应急救援方案,保证建筑现场施工安全开展。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应接受业主、政府单位及监理部门的监督及检查,保证建筑施工公开透明,及时进行危险源的排查。
(二)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方法
1.高空坠落的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中,针对高空坠落的有效防范,建筑施工企业应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严禁患有精神病、心脏病、及高血压的人员从事高空作业,对精神不振,经常饮酒的员工应取消其高空作业资格。在施工前应搭建脚手架,采取防坠落措施,施工临界处、立柱及高边坡处设置警示牌、防护网及防护栏杆。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或者安全绳进行作业。高空作业人员应配置安全箱,避免工具乱放的现象。遇到6级以上大风及大雾雷雨天气,取消高空作业,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2.触电事故的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危险防控中,电工人员必须培训合格后进入工作现场,具备电气工程专业要求,妥善保管检验及绝缘工具,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及防护,施工设备的用电遵循一机一闸的原则。进行电力装置调试及维修时应采取断电措施,在开关箱处设置警示标识,安排专人看护。禁止生活区用电、施工现场用电乱拉私接现象产生。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的基本原则是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必须采用TN-S接地、接零保护系统。
3.物体打击的控制措施
高空施工的危险系数较高,作业场所若存在物件坠落的危险,应事先撤出或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需要上下传递材料或工具时,禁止直接抛掷,应以绳子系牢的方式保障施工安全。施工现场存在双层同时作业时,在中间层设置防护板或 采取隔离措施。下层的工作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施工现场高空作业必须设置警示标志或围栏,禁止作业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在施工现场停留。对“四口”“五临边”均应设置防护栏杆、盖板、挡脚板或安全网等防护设施。
4.机械伤害的控制措施
机械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单位应提供继续教育及年审培训,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设备操作章程,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及处罚。制定机械设备操作、维修及保养责任制,维修人员应严格的按照维修标准进行设备的保养及维护。存在防护装置的设备应做好定期的检查及维护,严禁擅自拆除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装置。机械不得带病运转,应先排除故障再使用。机械安装必须坚实稳固,室外应搭设防雨防坠棚。对员工发放个人劳动用品,培训员工正确保养及使用防护用品。
5、坍塌的控制措施
基坑、模板和临时建筑施工前,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由建筑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签字后实施。如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时,由建筑施工企业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家组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后,经施工、监理、建设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作业前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后,方可组织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应对相邻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的沉降和位移情况进行实时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采取相应的措施。模板支撑系统中的钢管壁厚不得小于方案计算壁厚,用于支模架的钢管、扣件、顶托等材料必须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其施工周期长、规模大,危险系数较高,安全生产的难度较大,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是建筑施工单位进行风险预防的基础,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评价是科学认识施工危险的有效方法,施工单位应通过危险分析及归类,进行风险预防与控制,保证建设项目安全生产。
论文作者:钱来源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危险源论文; 风险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建筑论文; 作业论文; 危险论文; 措施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