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露天煤矿施工单位营区文化建设论文_谭铮

浅析露天煤矿施工单位营区文化建设论文_谭铮

宏大爆破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我国经济近年来急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也开始不断增多,成为各行业进行生产活动的能源保障。在我国,煤炭主要是采取以露天模式为主要手段的开采,然而露天开采成本低、效率高、产量大的状况也带来了一些相干问题。露天矿生活区建设以临时建住房为主,因矿方存在定期招标,施工单位操作人员流动性大,营区分布点较分散,矿区工作的不合理利用同时影响着矿区环境。本文主要对在矿山工程中人员集中居住及管理问题及布局思路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露天煤矿;营区;人员管理;环境

1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组成里,煤炭在所占的比重可谓非常之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种产业都在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工业方面。露天煤矿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营区管理制度。因此,有效的综合管理对于煤矿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过程中,营区管理主要是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及时反映和解决煤矿生产和操作人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露天煤矿科学管理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营区周边环境问题。因此,煤矿需要有统一的矿业文化,同心协力,促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矿山工程施工项目营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2.1 集中居住管理

煤炭企业增强文化建设的方针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体现以人为本、实施文化管理工程、提高职工素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标,也是为了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体现人文关怀的和谐文明新矿区。集中居住管理正是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煤矿企业在监督促进矿产生产活动的同时,搞好煤矿工人的生活文化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居住管理方面,有利于推进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

2.2 维护矿区环境

环境问题不管在哪个行业都是需要管理者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从重视环境问题到关注污染问题,后来逐渐认识到,除了环境污染外,还存在着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芜等生态问题,随着矿区的发展和建设,矿区的人居环境体现了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因此,监管者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是一种长治有效的办法。营区建设过程中的土地破坏、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水体和大气污染程度都是可以根据实施有效合理的检测办法和规则措施相对减轻的。矿企对矿区的环境维护不仅可以保护矿区所在居住地的长期发展,而且对于煤矿单位整体口碑和稳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2.3 促进矿企发展

煤矿企业营地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因此矿业企业文化建设不同于其他企业文化建设。这种绩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一线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尤其是露天矿建设,是企业经营的中心点。因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更加突出。在宏观经济因素下,矿区的地理位置远离城市,处于地理劣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矿山工程施工项目营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煤矿施工单位管理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

在煤矿工程项目中,企业的管理仅仅是从成本、工地安全、对文明的规章制度不重视、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等方面的努力,以及一些企业的现状,不愿投入技术力量,削弱检测手段,不能按标准实施和实施。有些企业甚至处于非标准生产状态。在营地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标准化管理部门。一些矿山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最大限度地限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数量,往往把技术、安全、环境和文明方面等规则制度混为一谈,未能合理安排资源,保证企业的标准化。

3.2 现场施工人员工作责任意识及安全问题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为矿区工作环境的稳定与安全提供保障。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对企业文化的安全意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煤矿施工方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及相关规定。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机械操作及维护和矿区人员安全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安全防护设施中,一些煤矿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同时,安全管理人员在存在隐患的情况下,没有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并及时进行整改和通报。此外,企业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监督仍有懈怠之心。

3.3 营区建设地环境恶化

露天矿营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种:一是煤矿生产和污染的影响,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等因素的影响,如锅炉烟气、煤场粉尘、煤炭加工粉尘、矿井水等;二是采煤直接破坏地表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地表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无污染的生态效应;三是营区管理和生产生活中基层人员的环境问题,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煤矿营区环境恶化不仅会影响周围居住地资源利用,还会直接影响矿区整体工作进度,给挖井作业带来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矿山工程施工项目营区建设的趋势与策略

4.1 营区建设趋势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煤矿企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地方煤矿单位制定了煤矿工作的一系列对策,从决策部署上级领导到营区设施建设到基层职工工作管理。然而,随着煤矿的快速发展,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煤矿单位的发展。首先,煤矿单位属于特殊企业,由于安全事故频发,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次,由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边远地区的矿业单位普遍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城市工作者很难献身于远离城市的偏远山区,企业需要从荣誉文化建设入手,增强煤矿职工的荣誉感,以强化自身工作的积极性。最后,由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边远矿区的文化建设已经不能再坚持传统,而应该善于把现代化与传统建设结合起来。

4.2 营区建设策略

(1)矿企应强化管理部门建设。矿区建设的过程中会遭遇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建立一支有序的管理队伍来和各部门协调与沟通。要把合理安排运营团队结构,科学地配置资源,努力实现高效运行当成工作的重点。管理者应善于权力分散,避免多部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管理者应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的总体进度和施工项目的细分,在细致、清晰的前提下,密切监督各部门的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营地建设的进度。

(2)营区建设应与环境相适应。煤矿营地的建设需要与该地区的经济紧密结合。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设计企业产业链,达到资源最大化、废物排放量最小化、清洁生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目标,努力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煤矿营区。在煤炭建设营地的规划建设中,不仅要对煤炭开发区地下水和生态环境开展分析,而且要考虑周围环境对营区建设的支持能力。

(3)加强对营区员工的安全管理。提高矿区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高素质的矿山员工。各处露天矿区进行矿工的职前、工后、岗后轮岗等各种类型的培训,对提高矿工的素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有一定的益处。并且对于煤矿员工来说,管理层若能够有效实施其临时建住房、上下班交通补贴与器械操作安全培训方面的管理,会使得煤矿单位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施工单位可以加强对工人临时建住房的行为规范,集中居住管理,配备上下班专门安全用车。矿山施工企业也要对施工过程加强管理,使人员、机械设备、规章、环境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充分实施各项安全制度,切实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营区建设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煤矿营区文化建设能否全面推进归根到底在于企业领导在矿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评价体系是否到位,文化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是否健全。在此基础上,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要充分发挥倡导者、设计师、促进者和创新者在加强矿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明确责任分工,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落实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为广大职工加强矿区文化建设树立榜样,推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文化建设队伍。与此同时,施工人员也应树立良好的工作意识,为自己负责,为企业负责,为他人负责,也为环境可持续发展坚守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燕军. 浅析边远矿区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 山西青年,2019(7):221.

[2]刘永红. 论加强矿山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之我见[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2(12):84.

[3]任虎奎,任建勋. 浅议煤矿开采对环境的 影响与生态矿山建设[J]. 陕西煤炭,2014,33(2):19-21

论文作者:谭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浅析露天煤矿施工单位营区文化建设论文_谭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