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春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南城小学校 6442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1-112-01
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教学手法应生活化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尽最大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后,讲圆的画法时让学生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来画过大小不一的圆的?孩子们的思维的火花被激发开来:有的孩子说我用铲锹的两个尖角在泥地上画过圆的,有的说我用钉子和稻草来在地上画过圆的,还有的说我利用脸盆的边缘在废报纸上来画过圆的……再让学生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后,利用剪刀等工具动手画圆,剪圆,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议一议,同桌讨论交流,从而准确地找到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这堂课的学习当中来,使学生对所获的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
二、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留心身边的数学,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轮为什么不是方的?怎样测量一座摩天大楼的高度?合租车时怎样付费最公平?……学生主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有意义。当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他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和思考。
三、引导学生扎根于生活,感悟数学的力量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会计数学知识运用很多,纷繁复杂表册,统计图表,长长数据链的运算,会计通过使用会计软件短短的时间就可以精准地算出来,我们水桶的圆心就是用指教三角板把直角放在桶底圆周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桶底的圆心,我们到街上买菜,心算常常用到简便计算,我们做饭、洗衣服、做作业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办事效率,我们集体外出旅游,大车小车怎么组合最便宜,乃至舞台表演黄金分割表演的效果最好,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无时无刻都存在,离开了数学我们无法更好生活,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离开了数学我们生活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数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我们的数学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的房屋装修、图案设计,我们工艺品的制作、门窗的设计有着无限对称美、均匀美、和谐美,我们城市的园林规划,高楼比比皆是,楼阁群立,走廊曲径通幽,交通、房屋、街道井然有序,这种美感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习数学的素材。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遇到的哪些事可以用加、减法来算,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课后,我让学生以图画的形式把想法呈现在纸上,第二天进行班级交流。学生的兴致很高,都很主动地进行汇报,有的学生画的是停车场上有4辆汽车,开走了一辆,还剩3辆;有的学生画的是小河里游过来2只小鸭子,又游过来3只小鸭子一共有5只小鸭子;还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想象中的卡通情境都画了出来,让其他的学生来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在生活中找到了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原型,进一步理解了加、减的含义。又如,学完小数乘法之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填发票;学习平均数后,可以让学生算算全班同学的身高;学完百分数运用后,可以让学生计算班级每次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出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与生活实践相融合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应用数学去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到超市或商店摘录8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论文作者:李长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就在论文; 生活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