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马丽

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马丽

马丽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学诊断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6例,导管内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黏液癌1例,小管癌1例。结论: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较高,是乳腺癌的重要筛查和诊断方法。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学;诊断;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53-02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质硬,不活动,与皮肤粘连,乳头凹陷,部分病例可出现皮肤改变,如“橘皮”样改变、“酒窝”征及“卫星结节”等,当肿瘤转移至淋巴结时,腋下或锁骨上可触及肿块。乳腺癌根据其有无浸润分为浸润性和非浸润性两种,浸润性乳腺癌包括普通型及特殊型,其中普通型有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又包括乳腺导管腺癌和乳腺实体癌。非浸润性导管癌则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癌、派杰病及小叶原位癌[1]。由于细胞学的特殊性,有些类型的乳腺癌细胞不具备其细胞学特性,故在分类上有一定的难度,现对常见的乳腺癌具有一定的细胞学特点进行分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年龄29~85岁,平均 39±2.5岁。肿块位于左侧20例,右侧10例,其中外上象限23例,外下象限3例,内上角限2例,内下象限1例。肿物大小2×6×8cm,肿物呈结节状24例,条索状3例,块状2例,无明显肿块局部稍增厚1例。表面皮肤呈桔皮改变5例,红肿2例,疼痛4例,囊性变1例,其它无明显变化及不适。

2.细胞形态特点

2.1 乳腺导管腺癌

2.1.1临床表现:早期患者多无意中发现无痛性肿块,触之肿块光滑活动度好,但质地较硬,进而可发现肿块基底部粘连,推之活动度差,可有腋下淋巴结转移。晚期可见乳腺局部组织“橘皮”样改变、“酒窝”征、“卫星”结节、皮损、溃烂、乳头内陷等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取材:浸润性导管癌一般肿块较大,取材较容易,但有时合并出血、坏死或感染时影响取材质量,应更换部位再次进针,一般选取质硬、无皮损、无红肿、无溃烂处。须指出的是有一些浸润性导管癌紧贴胸壁,其肿块上方有较厚的脂肪及乳腺组织覆盖,增加了取材难度,故临床上如遇肿块较深,推之肿块与基底部粘连,取材脂肪较多时,应十分注意镜下有无恶性特征细胞,如无亦应建议病检,必要时做X线检查,排除胸腔内肿瘤浸润胸壁。

2.1.3细胞学特点:镜下一般细胞较多、体大,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癌细胞可以散在、松散团状或腺泡样排列。细胞大小形态显著不一致,可见巨大癌细胞,核大小不等,核浆比增大或常不见浆,细胞边界不明显,可见双核、多核、核分裂象等,可有坏死及核碎片[2]。偶见一些乳腺导管腺癌癌细胞分化良好,仅见部分细胞违形变,如老年性乳腺癌,仔细观察可见核染色质较正常细胞粗、深染,常需病检证实。

2.2 乳腺实体癌(单纯癌、髓样癌、硬癌)

2.2.1一般特点:乳腺实体癌包括单纯癌、硬癌和非典型髓样癌,可分别存在,也可与典型的浸润性导管癌并存,是浸润性导管癌的低分化型。其恶性度较高,尤其是硬癌和单纯癌。乳腺实体癌常当乳腺肿块较小时就已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

2.2.2细胞学特点:单纯癌,癌细胞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瘤组织与间叶组织成分比例大致相等,无双极核细胞,排列紊乱。硬癌,癌细胞明显少于间质细胞,胞核明显异型,不易获得标本。非典型髓样癌,癌细胞较丰富,间质成分较少,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核明显异型,细胞密集成团或大片排列,无任何结构。

2.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2.3.1临床表现:通过细胞学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患者,常伴有乳头溢液(多为血性)。临床一般无明显肿块,但有时可见乳晕下小肿块,其质较硬,挤压肿块,乳头有溢液流出。

2.3.2取材 乳头溢液涂片挤去最初液体,留取血性或末段溢液涂片。肿块穿刺,因肿块往往较小,故取材有一定难度,最好由有经验的医生完成[3]。

2.3.3细胞学特点:乳头溢液,镜下见大量泡沫细胞,含铁血黄素细胞,可有或多或少的角化上皮细胞、炎性细胞等,仔细寻找可有少许散在或成团的癌细胞,癌细胞多分化较好、体小,偶见印戒癌细胞。肿块穿刺,镜下细胞成分较乳头溢液涂片多,细胞体积小,恶性征不十分明显,癌细胞可成团,成片或腺样排列及印戒样癌细胞,背景可见泡沫细胞、含铁血黄素细胞、组织细胞、坏死细胞碎片等。

3.讨论

乳腺癌弹性纤维主要见于导管和血管壁的周围,这种现象多见于硬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上。如弹性纤维染色法证明在导管癌上伴随出现弹性纤维增生,可支持是早期浸润癌的诊断。在常规HE染色时,弹性纤维呈亮粉红色,虽然与胶原纤维等在颜色上相似,凭经验一般可以辩认出来。但因病变所致弹性纤维散乱、断裂或异常增生,有时就不易识别[4]。而用显示弹性纤维的特殊染色方法,则可很容易识别,并能准确进行判定与鉴别。在弹性纤维染色中,显示血管的弹性纤维,大多采用 VG液复染,这样可使动脉中层的平滑肌染成黄色,中膜中的胶原纤维染成红色,便于对比观察。

【参考文献】

[1]陶苹,龙启明,胡锐,李卉.86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8, 29(4):399-401.

[2]关印,徐兵河.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8.30(3):196-199.

[3]裴学菊,郎博娟,胡玉华,罗代珍,李永香.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420-1421.

[4] 赵润珍,赵宏耀,田金红.乳腺癌110例针吸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 11(14):1295-1295.

论文作者:马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  ;  ;  ;  ;  ;  ;  ;  

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马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