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伊雯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2~2017.5期间该院手术室106例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分为研究、常规组各53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常规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并将两组SAS、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X2=-8.791、X2=-8.586),P<0.0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期间心理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各个医院对患者实施抢救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技术性强、风险高、工作时间长等特点,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更重[1]。手术作为应激源的一种,可导致患者生理及生理均产生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影响手术方案顺利实施,甚至可能引发术后多种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同时增加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本文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2~2017.5期间该院手术室106例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分为研究、常规组各53例。研究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83±4.52)岁,其中14例普外科手术、10例妇科手术、20例骨科手术、9例泌尿科手术;常规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90±4.37)岁,其中15例普外科手术、10例妇科手术、20例骨科手术、8例泌尿科手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1、术前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年龄、过往病史、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有无手术禁忌症、过敏史等进行系统化评估。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采用个性化视频、图片宣教方式,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强调术中注意事项,说明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其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其以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2、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集中管理手术病人,维持手术室适宜温湿度,给予患者体外加温及输血输液、冲洗液的加温,以免发生呼吸抑制或麻醉苏醒延迟情况。3、患者等待期间播放轻音乐,接待护士与其亲切交谈,通过转移注意力、适当放松等方式减轻患者术中紧张感。4、协助医师调整患者体位,备好棉垫及硅胶垫等保护工具,制定相应体位标准,护士亲身感受体位舒适度来调整摆放体位方法。5、术中巡回护士严密观察台上手术进程及生命体征变化,针对患者不同的手术方式及机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提前准备好医生可能需要的耗材,及时无误的提供上台。6、备齐医生所需物品,提高洗手护士配合度,针对医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配合方案,喜欢使用的 仪器,仪器功率的选择等,配合医生顺利的完成手术。7、手术结束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结束,查看病人皮肤并按照患者出室标准给予温盐水对皮肤残留血液及消毒液进行清除,衣物穿戴整齐,并护送患者至病室,搬动过程中夹闭引流。术后加强疼痛宣教、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对常规组实施手术室传统护理方案,包括术前健康宣教、麻醉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健康教育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SAS、SDS评分,将焦虑量表(SAS)与抑郁症量表(SDS)作为评价标准[2],以低于50分为无焦虑、抑郁;50~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1~7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高于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参考表1。

3. 讨论

手术是外科主要治疗方式,术前患者普遍伴有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依从性较差,不利于手术方案顺利实施。此外,手术室护理工作负担较重,具有技术性强、风险高、工作时间长等特点,对护理人员也提出更高要求,手术室护理缺陷不仅影响手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起到关键性作用[3]。

各个医院应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纳为手术室安全管理首要内容,对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规范手术室护理流程、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等均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通过将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常规组在SAS、SDS评分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的运用有利于消除患者手术期间负性情绪,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此外,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手术室全程护理中,持续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改进,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根本点均为以患者为中心,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5]。另外,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细节的把控,从根本上阻断手术室护理风险及潜在风险,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及规范性,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流程,旨在为患者提供高效、科学、安全优质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使患者感受到良好护理氛围。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保障手术效果、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珂,车美华,刘玉英等.手术室专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0):782-786.

[2]万凌云.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69-169,171.

[3]吴秀娥.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180-181.

[4]马涛.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外科门诊手术室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8):173-174.

[5]汤欣,王利,马士崟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2047-2049.

论文作者:伊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伊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