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是最为常见的技术之一,在实际工程中,企业要紧密结合工程的实践,针对性的确定其施工技术方案,并切实注重施工管理的优化和完善,才能切实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优化管理
1大体积混凝土的相关概述
1.1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大体积混凝土主要就是指混凝土最小段都超过一米的结构。不仅如此,相较于其他结构而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更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制约,诸如混凝土内部钢筋分布过多等[1]。而水利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应用在水闸、水坝等基础构架建设中,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总体质量及后期使用年限,相关工作人员就应强化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监管,防止裂缝等病害的发生。
1.2大体积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各界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广泛认知,提高了该结构在水利工程领域的使用率,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就目前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而也引发了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及性能问题的思考。鉴于此种情况,施工人员就要认清当前局势,在现有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能够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重点
2.1混凝土振捣技术
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相关标准进行混凝土振捣,避免出现过振、漏振问题。在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进行综合性考虑,加强混凝土振捣技术控制,防止因过振、漏振而导致工程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振捣区域的选择要恰当,防止混凝土振捣影响钢筋和预埋件位置;重点关注基梁交叉位置的振捣,防止基梁交叉位置的钢筋对振捣过程造成影响。
2.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混凝土底板的浇筑。在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需要一次成型,不能中断,在底板浇注过程中必须对时间进行关注和把握,合理控制浇筑时间,防止因浇筑时间过长而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其次,加强后浇带施工缝的质量控制,确保其保持稳固。外墙吊模部分需要留出一定位置来设计施工缝,超出底板面部分控制在320mm左右;底板梁吊模也需要超出底板面,超出部位控制在400~700mm,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底板浇筑振捣密闭后才能进行这部分的浇筑。浇筑工作必须持续进行,不能中断,以此确保吊模处混凝土振捣具备足够的密实度。在浇注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冷缝现象,必须对振捣棒的长度进行合理选择;最后,加强对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浇筑膨胀加强带混凝土,防止出现裂缝扩大的问题。
2.3混凝土找平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找平之前,首先要聚集混凝土构件表面以及四周的浮浆,并将其清扫、冲刷干净;在混凝土找平过程中,必须做好平整度的控制工作,确保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了减少和消除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的细小裂缝,还要进行二次找平,二次找平时间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的这段时间。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加强养护技术控制十分必要。做好养护工作不仅能够实现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有效控制,还能确保混凝土温度、湿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延长混凝土构件使用寿命。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一般是采用一层塑料膜、二层草覆盖的方式,并且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变化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混凝土养护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有效防止裂缝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工程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优化管理
3.1材料方面的优化管理
一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原材料必须切实加强质量检查,只有在确保质量达标的基础上,才能进入施工现场,而且所有的物料要分类堆放,做好材料的保管。结合现场的工程量对施工材料的购买计划进行确定,严格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预算,才能更好地从材料上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得到连续实施。
二是在配制混凝土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的配比和规范的流程进行,整个制作过程必须切实注重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并适当的降低水泥的用量,科学合理的加强外加剂的使用,但是必须要确保其强度达标,这样才能将水泥带来的水化热效果减少,而在混凝土中通过添加外加剂,主要是促进其性能的提升。常见的外加剂有粉煤灰,这样能将其凝固的时间适当的延缓,能有效预防其凝固速度过快而引发的温度升高速度过快。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
在整个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中,现场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所以在现场管理中,需要切实加强对其的优化和完善。首先是人员方面,要求施工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切实严格按照工序加强施工工作的开展,并对施工人员强化技术指导,加强对质量问题的预控,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需要及时地强化对其的处理,才能确保混凝土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并邀请施工人员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施工质量管理之中,确保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得到高效落实。其次是在技术方面,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施工方案中的流程进行,既要确保浇筑的连续性,又要确保混凝土得到及时地振捣,且对振捣和浇筑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在确保其浇筑质量达标的基础上,进入下一环节的施工。最后是在安全方面,切实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求施工现场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安全问题的处理,切实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现场得到顺利的实施。
3.3养护方面的优化管理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养护管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且在养护方面的要求较高。因为只有确保其养护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才能确保温控工作得到高效开展,确保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下降均衡,这样才能避免裂缝的出现。所以在养护过程中,必须确保养护工作随着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工作同步开展,每个环节的养护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对养护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是做好对其的洒水养护,以确保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其降温的均匀性。在做好养护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混凝土内外部温度的检测,并及时地调整和优化。通常需要将其正常养护一周之后才能拆模,拆模之后应对其强度进行检测,对于强度不达标的情况,需要及时地汇报和处理,才能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避免由于施工现场清理不当引发其他的问题,所以整个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在现场利用在线检测技术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对现场情况利用视频系统进行掌握,利用红外线技术加强对结构质量的检测等,才能确保整个水利工程得到顺利的实施。
结束语
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到工程自身能否发挥出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这就需要相关施工人员能够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需求,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规范性,认清此项技术的难点,进一步完善及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并为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丹.浅谈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思考[J].江西建材,2017(20):122.
[2]曾保国.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技术[J].江西建材,2017(15):128.
[3]聂方林.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河南科技,2017(15):102-103.
[4]何冰.关于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185.
论文作者:吴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底板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