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责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论文_朱慧 高艳荣

朱慧 高艳荣 河南省项城市千佛阁卫生中心 4662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全责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10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100 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全责护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射血分数、6min 步行试验距离、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射血分数、6min 步行试验距离、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采用全责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广大相关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全责护理模式;慢性心力衰竭;康复训练;应用【中图分类号】R54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200-01

为了探讨分析全责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现对我院自2012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10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全责护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10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29 例、女性患者共有21 例,各占总数的29%、21%;年龄在43-78 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6.2±7.4)岁;病程在0.5-5.2 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2.1±0.6)年;临床分型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共有14 例、心肌病的共有11例、瓣膜性心脏病的共有11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共有8 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共有6 例,各占总数的14%、11%、11%、8%、6%。对照组的5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31 例、女性患者共有19 例,各占总数的31%、19%;年龄在45-76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55.5±6.5)岁;病程在0.4-4.8 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1.8±0.5)年;临床分型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共有12 例、心肌病的共有13 例、瓣膜性心脏病的共有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共有10 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共有5 例,各占总数的12%、13%、10%、1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全责护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全责护理模式为:①采用APN 模式连续排班12 周,给予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全方位护理,一般白班8-17 点,小夜班17-22 点,大夜班22-次日8 点;②每位患者安排4 名责任护士,4 名责任护士再分为两组,每组2 人,其中一人为组长,组长和责任护士每周轮休;③每名责任护士管理5-10 张床位,组内一人休息时互相管理床位;④给予患者连续系统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指导,包括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多多安慰患者,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食谱)、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运动指导(给患者制定一套有效的运动锻炼方案,如让患者适当慢走、上下楼梯等)。

1.3 统计学分析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所有计量资料均采取t 检验,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 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射血分数、6min 步行试验距离、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临床数据对比可详见表1。

3 讨论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多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及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因素引起的,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较大,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乏力等为主,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若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

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射血分数、6min 步行试验距离、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研究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采用全责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广大相关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大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1]刘辉,郑豫珍,杨丽萍,付远珍,阿依孜木,张永花,单姗,李晓华,孙志芳,张超,王楠,杨晓慧,王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12:1061-1066.[2]邵欣,李峥,蔡虻,刘庚.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0,03:164-166.[3]沈渝,张钰,文学琴,方红艳,王群. 5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 四川医学,2010,09:1400-1402.[4]曾志芸.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335-336.[5]李潇. 护理干预在减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2014,03:579-582.

论文作者:朱慧 高艳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  ;  ;  ;  ;  ;  ;  ;  

全责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论文_朱慧 高艳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