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忻州供电公司 山西省 034000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应的配电工程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工程的工作量比较大,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复杂性比较高,所以在配电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完善相应的制度,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优化配电管理,这对于推动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问题;对策
1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基本有五个方面,即配电SCADA、故障管理、负荷管理、自动绘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配电网高级应用。同输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一样,配电网的SCADA也是配电自动化的基础,只是数据采集的内容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配电SCADA针对变电站以下的配电网络和用户,目的是为DA/DMS提供基础数据。但是,仅仅是配电SCADA的三遥功能,并不能称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在配电SCADA基础上增加馈线自动化功能。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应包括馈线故障的自动识别、自动隔离、自动恢复。考虑到故障的方面和表征之间的关系,故障的判断需要考虑很多的方式方法并分别加以测试,诊断方案应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相-相故障、相-相接地故障和三相故障。使用范围为中性点不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但是,仅仅是配电SCADA的三遥功能,并不能称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在配电SCADA基础上增加馈线自动化功能。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应包括馈线故障的自动识别、自动隔离、自动恢复。配网故障诊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配网实际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差别,诊断的步骤与方法不同。
2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管理的问题分析
2.1不同区域业务水平差距较大
第一,不同区域对于配电管理没有统一的界定。某些区域认为配电系统中的配电管理就是简单地对线路通道进行清理以及巡视,某些区域认为配电系统中的配电管理也包括相关试验、问题检测、缺陷处理、故障抢修等内容。不同的配电管理决定就造成了不同的管理规范,无法统一进行管理。第二,没有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设备管理界面。区域的不同决定了管理界面的划分不同,某些区域按照电压等级进行划分,某些区域按照管理区域进行划分,某些区域按照设备类型进行划分,区域性差距较大,缺少统一的标准。另外,在确定责任主体时,不同区域对于职能人员、设备责任人等划定也不同。
2.2 设备运行规程无法满足快速发展要求
第一,从已经颁布的《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中能够得知,对于市区的配电线路要保证每月进行1次巡查。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采用高质量以及绝缘性能的电缆,具有免维护方面的性能,这就延长了巡视的周期。但是对于处在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区域的电网就需要增加巡视的频率,对于某些比较严重的区域还要委派专门人员进行全天候的监控。但从目前情况看,还是存在着固执死板的问题,对于该增加巡视的没有提升巡视频率,不该巡视的过于频繁,这样不但会浪费资源,也有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二,预防性的规程无法有效指导配电专业生产。从目前情况来看,在配电网络中大量的采用了SF6气体绝缘设备(主要包括环网柜、SF6负荷开关、电缆分接箱等)、配电变压器以及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等,如果单纯采用预防性的试验周期完成相应的验证,那么就非常容易造成停电,从而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以及供电质量。除此之外,某些实验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还不是非常确定,例如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路的直流耐压试验等。
2.3 缺少信息化建设
第一,存在较多信息孤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的系统(例如调度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抢修管理等)功能存在差异,不但有重叠的部分,也存在着交叉的区域,这就造成了系统之间很难兼容,存在着很多信息孤岛,资源利用率较低。第二,数据平台没有统一。因为缺少统一的自动化设备以及数据平台,造成配网设备转型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接口。除此之外,自动化设备以及数据平台的缺乏也造成数据格式不够规范,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
3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对于前期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配电自动化系统属于综合性系统,相对比较复杂,在其建设时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时要加强工作的统筹安排力度,保证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一,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说明配电管理已经从旧有模式转变成为了现代管理方式,所以在配电管理过程中要对相关部门以及机构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建立并完善自动化管理系统。第二,充分分析配电管理的功能特点,对于配电管理的前期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合作,对于配电管理要分步实施,防止混乱。第三,重点关注突发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安排,防止发生建设缺陷。从目前情况看,配电管理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数据堆积以及负荷较大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高级管理系统对任务数据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配电管理系统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3.2科学进行配电网架规划以及建设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配电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配电网架结构主要包括如下种类:环网状、放射状、树状以及网状等。最为常用的配网结构为环网状,此种网架结构能够对10kV馈线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能够采用更为科学的方式处理不同线路的使用需要。在出现故障问题时,环网状网架结构可以对绝大多数的负荷实施转移,能够对主干线进行有效保护。在进行配电网架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配电运输方式的影响,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配电方式(主要包括光纤、有线两种),要按照施工区域的具体情况实施配电网架的规划,确保配电运输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3.3通信方式的选择
首先,有线方式有电话线和专线两种。电话线方式设备投资较低,可靠性和实时性也较低,由于电话线架设非常方便,广泛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配电终端。专线方式可靠性和实时性都很好,适合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配电终端设备,缺点是需要架设专用通信线无线方式有普通电台和高速智能数传电台两种。普通电台已广泛应用于负荷控制系统中,这种设备花费较少,很便宜,但是同时也无法有较强的可靠性。频点申请无委会控制较严。高速智能数传电台通信速率高,频点可复用,支持X.25协议,有路由选择功能和主动上报功能,但是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光纤通信方式有光端机方式和光接口板方式两种。光纤的特点是能够容纳较大的内容,并且对于干扰信号有阻碍作用,耗费量小,因此,其价格也比较昂贵。光端机方式适合容量大的站点,成本也较高。光接口板的方式将光电转换器直接置入配电终端内,并可以利用编码复用方式多个配电终端设备公用一对光纤,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另外,如果多膜光缆能够满足配电系统的距离要求,多膜光缆在价格上也更为能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参考以上有利点能够肯定光纤通信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应当大力推广并使用。由于电话线较为传统些,可以在最少的时间完成相关的作业,在低技术的系统中较为适合。由于其性能没有教好的稳定性,这样花费的也不大;专线形式具备的性能教好,对终端要求较为适用。存在的不足死对设备有着较高的要求,一定要配备专业的线路。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及其配电管理体系是当前发展中最具有科学性的管理形式,相关单位在提高配电工作质量的基础上,还为电能提供保障,打破以往的耗电形式,起到节能的作用也减少了资金。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促使电力配电自动化及其配电管理工作可以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康小平.宁波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及运维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杨爱民.配电管理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中的关键问题[J].科技资讯,2015,
[3]叶家雄.配电管理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施中的关键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
论文作者:徐世勇1,胡美玲2,周毅1,齐俊杰1,王明生2,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自动化系统论文; 方式论文; 区域论文; 故障论文; 网架论文; 功能论文; 管理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