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中医医院康复科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全身性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组织的微观结构退化为主要病理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的日趋老龄化,OP作为一种退行性的老年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人类健康问题。但目前没有相关药物或者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故防大于治。中医药治疗老年OP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副作用小,推广性和治疗耐受性强,近些年,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332;R2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02-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全身性骨量减少、骨密度损失及骨组织的微观结构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们饮食、作息的改变,世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OP目前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在全世界居常见病第六位,WHO将骨质疏松症视为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二大致死的健康问题[1]。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90%,男性61%,并由此引发的骨折、残疾率日益增多,目前治疗OP的药物基本以双磷酸盐、钙制剂及鲑鱼降钙素等为主,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和依赖性,且远期疗效不肯定,而中医中药毒副作用和依赖性低,具有明显优势,且注重整体观念,治病求本,对OP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有了一定进展。
1.中医辩证论治
传统中医中无“骨质疏松”病名的记载,可归属于“骨瘘”、“骨痹”、“骨枯”等范畴,《素问·痿论》曰:“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从中医理论讲,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脏、脾脏、肝脏有关,因肾主骨,肝主筋,脾统血,其病机主要包括肝肾精亏,肝郁脾虚,血瘀脉络等[2],李氏[3]总结为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脾胃虚弱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病机,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进因素。因此其治则以补肾、疏肝、健脾等为主,冯歆等[4]从脾论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特别指出虽然补肾益精很重要,但必须重视调理脾胃,既要固先天之本,又要调后天脾胃,脾肾共补。李建鹏等[5]从补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症,通过多种途径改善骨代谢,促使骨质吸收和形成达到平衡。有效的恢复和维持骨量。张学娅[6]等人认为从”肝肾同源”论指导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宜补肾柔肝健脾。
2.中药在治疗OP中的应用
2.1 单味中药
黄芪归肺经、脾经、肝经和肾经,具有补气固表、健脾等功效,韩秀文等[7]通过大量实验室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和黄芪注射液等可使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IL-6分泌下降,且其用量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有一定影响,短期低浓度应用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应用可降低成骨细胞活性,抑制其增殖,降低破骨细胞的吸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且可提高机体微量元素含量,有效改善肾虚症状,对于原发性和类固醇性骨质疏松均有作用。补骨脂味酸,性温,归肺经、肾经和心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止泻等功效。高氏[8]采用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通过影像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考察补骨脂中含有的“丙酮提取物”对骨质疏松症状的影响,结果提示该提取物中HP组分高、中剂量组显示抗骨质疏松特性。杜仲补肾阳,纳气,经研究证明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其主要成分为杜仲总黄酮,可促进成骨细胞合成I型胶原蛋白,肖静[9]等人用杜仲总黄酮研究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其细胞的OD570吸光值均增加,结果提示杜仲总黄酮具有直接促进成骨细胞增值的作用。淫羊藿又名仙灵脾,味甘、性辛、温,归肝经、肾经,其功效为温补肾阳、祛风寒湿痹,强筋健骨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成分:包括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等,淫羊藿多糖[10] 亦是重要成分。具有类甾体结构[11],是抗骨质疏松症的结构基础,能够增强成骨细胞的增殖功能、分化功能、矿化功能,促进骨髓细胞DNA合成,使得骨组织蛋白质迅速合成从而促进骨细胞生长。蒋俊[12]等人经过大量临床研究,总结出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并非某一种酮类化合物,即不仅有活性最强但吸收较差的淫羊藿苷元,又有活性较强且吸收较好的淫羊藿黄酮次糖苷,二者组合可发挥较强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骨碎补的主要化学成份是骨碎补总黄酮,可填补肾精、壮骨、止痛,能够促进骨质形成,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及和淫羊藿类似的性激素样作用。田刚等[13]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骨碎补组5组,每组12只。摘除大鼠双侧卵巢1个月后,灌胃给予骨碎补水煎剂,给药3个月。运用骨组织形态计量法对试验大鼠的胫骨不脱钙骨切片进行计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1、IL-6、BGP、C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组大鼠胫骨TBV%显著增高,TRS%、TFS%、MAR、mAR显著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BGP显著降低,CT显著升高。发现试验模型卵巢切除后大鼠骨质疏松症,运用骨碎补治疗有效,具体体现在调节去卵巢所致的骨代谢高转换状态,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含量以及提高CT水平是其治疗机理之一。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经与大肠经脉。温补肾阳、养血益精,润肠通便之效。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作用,张跃全等[14]制造出快速老化骨质疏松小鼠(SMP6)模型,研究肉苁蓉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 以及对血清骨钙素(BGP)的含量、骨密度(BMD)、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BMP-2)的影响,药理研究发现通过煎煮能够提高它增加骨密度的功效。
2.2 中药组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祖国医学中,方剂相对于单味中药来说,药物之间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更能发挥药物的作用,现代医者在中药组成应用方面治疗骨质疏松症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刘氏[15]应用加味二仙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发现通过服用该方药可使试验对象的雌激素分泌增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所增加,降钙素的浓度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增大,亦使骨吸收降低而骨形成增加,进一步血清中的钙、磷浓度相应增大,以此骨质的丢失得以预防,骨再建过程中的骨代谢平衡得以维持,大大起到了对抗骨质疏松、保护骨质的作用。袁氏等[16]通过对固疏右归丸应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提示固疏右归丸具有补肾壮骨,强筋填髓之效,不仅可增加骨量,延缓骨质疏松病的进展,增强抗骨折的能力,还能从整体上调节患者内分泌、免疫力,目前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适合临床大范围推广。俞氏等[17]应用二至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二至丸具有补肾阴、强腰膝之功,并能够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从而提高骨密度,骨矿含量和骨影面积,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临床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刘宝生[18]等对淮北市中医院康复科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强骨愈疏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随机将患者分为甲组(常规治疗组)和乙组(强骨愈疏汤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为77.8%,甲组的是3.3%,且乙组的并发症现象明显低于甲组,得出强骨愈疏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很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2.3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丁氏[19]等人从中医证候学积分、骨密度等指标观察到活血化瘀、温补肾阳的补肾活血胶囊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值,并且作为中成药,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较高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好。张迎新[20]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右归胶囊对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症状、骨的密度、骨的骨质疏松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提示可明显提高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使试验对象的腰腿痛、下肢乏力、腰、膝关节酸软、行走困难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同时使得血清中骨钙素含量增加,总I型胶原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睾酮水平均升高,并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生化指标,使骨吸收得到抑制,性激素分泌得到调节。龙氏对83名OP患者进行仙仙灵骨葆胶囊的应用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为71.4%。最终发现仙灵骨葆胶囊可以抑制骨质的吸收,使骨转换降低,骨量增加,可以作为治疗OP的药物广泛使用。
3.中医治疗技术应用
目前,有关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疾病的相关临床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康氏等人通过研究证实针灸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痛、背腰疼痛等,延缓患者的衰老状态,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中的雌二醇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1,25-(OH)2-D2和T含量,降低血清骨钙素、和尿Ca/Cr的比值,降低血清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均有效。庞氏等人观察60例患者,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规定其服用维丁钙片,临床观察时间共3个月,最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骨痛积分的变化、睾酮、骨化三醇(1,25-(OH)2D3)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最终得出针灸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症状,并且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清中的睾酮、骨化三醇的水平。现代医学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黄芪通过对蛋白合成的影响,从而促进骨细胞中类骨质的分泌,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从而促进骨的形成,达到补骨的效果。中医上讲黄芪可以益气养血,调补脾肺。现代的药理学就对此进行实验室研究,发现黄芪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郑氏等人选择足三里、三阴交2穴,对其进行鲑鱼降钙素的穴位注射,观察其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最终得出结论:穴位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的总有效率达到95.1%,而对照组的臀大肌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的总有效率仅78.9%,由此提出鲑鱼降钙素可以降低骨转化率、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独特疗效。而穴位注射则凸显了它应用方便、起效迅速、对机体损伤小,特别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痛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骨质疏松症的典型症状就是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中药离子导入的疗效显著,郑氏等在临床中针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中药离子导入,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及细心调护,大大减轻了骨质疏松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对临床医师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中药熏蒸具有温热刺激和药物治疗双重作用,且用药灵活,无毒副作用,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以及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赵氏等对4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温经助阳中药熏蒸疗法的临床研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规范服用钙尔奇D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经助阳的中药进行熏蒸治疗。3个月为1疗程,观察患者疼痛、全身症状及BMD的变化。最终发现治疗组无论是证候积分还是疼痛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低(P<0.01),治疗组的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4.讨论
目前,祖国传统中医、中药对于骨质疏松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有很多未能解决的问题。(1)中医药治疗起效慢,治疗周期长,需长期治疗,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2)临床报道周期过短,缺乏治疗1年以上的跟踪报道和随访情况。(3)中医药的治疗多数在于解决骨质疏松症已发生后引起的临床症状为主,但临床中防大于治。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延缓其进展、降低其伤残率、防治并发症方面尤为重要,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认真探索骨质疏松症的病机演变,准确辩证,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治病求本,从根本上研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方案,探索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建春等,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06,1(8):89-90.
[2]杨路昕,蔡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9,31(3):467-469.
[3]李春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辩证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c):67.
[4]冯歆,葛继荣.中医从脾论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M].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8):968-972.
[5]李建鹏,谢雁鸣.从肾虚血瘀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2,07(2):179-180.
[6]张学娅,许东云等,从“肝肾同源”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及其治疗原则[M].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362-2363.
[7].韩秀文,王进.黄芪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8):120-121.
[8].高植明.补骨脂丙酮提取物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1-2.
[9].肖静,李三华,莫宁萍等.杜仲总黄酮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值的影响[M].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3):238-240.
[10]刘振海,刘红,王少君,等.防治骨质疏松症常用单味中药实验研究概况[J].环球中医药,2013,6(6):473-479.
[11]牟益才,周春源.骨碎补、淫羊藿配伍杜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2,02(4):202-202.
[12]蒋俊,崔莉,孙娥,等.基于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内代谢阐述其抗骨质疏松药效物质基础[J].中草药,2014,45(5):721-729.
[13]田刚,张治国,付小伟,等.骨碎补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47-49.
[14]张跃全,郑丹红,许建峰,等.荒漠肉苁蓉对快速老化骨质疏松小鼠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2):1114-1116.
[15]刘永胜.加味二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9例[J].光明中医,2011,26(4):698-699.
[16]袁懿.固疏右归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6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20):122-122.
[17]俞益火,陈久毅,王建.二至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4):42-43.
[18]刘宝生.观察强骨愈疏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J].临床研究,2018,5(23):15-16
[19]丁柱,朱兆洪,彭太平.补肾活血胶囊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6):41-43.
[20]张迎新.右归胶囊治疗老年男性肾阳虚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论文作者:刘宝生,代迪迪,王雨,黄秀丽,周夫磊,杨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骨质疏松症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患者论文; 原发性论文; 疗效论文; 血清论文; 细胞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