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造自然之境论文_于丹

妙造自然之境论文_于丹

——在自然山水中人文主题园林的写意表达

于丹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属私家造园活动的人文主题园林成为我国风景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面向大众服务为主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中,通过探索在自然山水中人文主题园林的写意表达,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精华的过程中,解语传统园林在当代中国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运用的冰山一角。

关键词:自然山水;人文主题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和主题精髓是山水文化[1]。中国的山水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她是与自然山水观、比德山水观、神仙思想[2]及隐逸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东汉中后期士大夫阶层中的隐逸风,将自然山水与人文园林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属私家造园活动的人文主题园林成为我国风景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可涉及到景区人文类景点和具有主题文化背景的公共服务功能区块。

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一切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园林艺术也不例外,但是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模仿却是特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特别东方的”,其中的“特别”在于对“境”的理解。意境,是我国园林审美的核心范畴,是迥异于西方的另一种美学体系,“写意”则是意境营造的艺术方法。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写意”一词的涵义有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仅是指绘画艺术运用毛笔的一种具体技巧;第二层涵义则是指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绘画对形象的摹写,而是追求赋予有限形象更深广寓意的艺术宗旨[3]。园林中的“写意”与古代绘画理论中“写意”在“写意”第二个层次上的涵义灵犀相通,所谓文题“妙造自然之境”而非“妙造自然”,既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通过“写意”的方式“妙造自然之境”呢?

一、意存笔先,诗画融通,立人文之境意

唐代王维在《山水论》中提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而中国传统园林立意长期受中国诗画艺术的影响,迥异于西方画家的临景写生,是一种“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的创作方式。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提到“造园如缀文,千变万化,不究全文气势立意,而仅务辞汇叠砌者,能有佳构乎?”自然山水中人文主题园林的规划和设计首先也是一个立意的过程,而对场所所在山水空间特质的把握,以及对文化背景深刻理解则往往是立意的基础。

以杭州西溪湿地整体立意为例,西溪湿地历史上以农耕、渔耕、梵隐为主,曾经以“野趣、清幽、闲逸”的意境和“一曲溪流一曲烟”的典型江南水乡风光而著称,因此西溪湿地的主题立意离不开渔隐耕读,其景观意境也都围绕野逸、清幽、闲适六字来展开。而结合西溪湿地传统文化的历史特征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其文化表意的重心则落实在隐逸文化上。如西溪梅墅小隐于林泽的隐逸文化,泊庵“平淡天真、洁静优雅”的耕读之家,西溪水阁“潇散简静、疏朗雅致”的藏书氛围,以及秋雪庵“碧落苍茫、旷达廓远”的人文抒咏精神。

再看看杭州西湖三台梦迹的例子,三台梦迹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的景点之一,是回归自然和湿地生态,并为周围景点提供服务一组杭州山地民居。通过调查发现,湖西水系曾经深至山麓,人们可泛舟入山问幽,而且该景区周围有较多的文化古迹,如于谦祠、黄公望故居等,因此大致有了“山野情趣,探幽访古”之意向。后来由于三台梦迹所体现的环境品质与文化内涵,其南部的安隐堂建筑群已作为浙商会所“江南会”之所在。

二、望之无形,揆之有理,同自然之妙有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天人合一”之精髓,则是“望之无形,揆之有理”[4],“理”即自然之“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自然山水中的人文主题园林的“望之无形”之法有两点最为基本:其一,巧于因借,萃取精华;其二,随山就势,理景有致。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达到自然山水与园林相融之意愿。

“揆之有理”可理解为将“理”分派到地形、水系、植栽、建筑等园林要素的塑造上,其中:

(1)地形水系: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地形与水系往往是相生相系的关系。以写意之法塑地形与水系,通常是对自然山水的骨脉法则进行概括和提炼,所谓“石无定形,山有定法。法者,脉络气势之谓,与画理一也[5]”。宋代郭熙在《林泉高志•山水训》中提出“三远”理论,即“高远、深远、平远”,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论山》中进一步扩充了《林泉高致》的理论,提出“阔远、迷远、幽远”,此同“三远”共称“六远”,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空间的概括。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整体环境主营深远与幽远,在其整体地形水系设计中,保持现有低平地形和鱼鳞塘水系特征的基础上,强调水系的纵深幽曲。人文主题园林以点式分布于湿地中,在处理它与外部湿地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人文园林的立意特征,梳理其与外部湿地的地形水系关系,从而形成各有特色的湿地景点。如泊庵景名缘自耕读之家,其立地环境似仙岛泊于蘋水之上,因此泊庵周边强调相对开阔的大水面和婉转幽深的水巷结合,陆堤低平若浮于水面,以形成“平淡天真、洁静幽雅”的理景基础;西溪水阁的主题是表现西溪历史上的藏书家和藏书楼的历史,梳理水系还原其河渚纵横,水湾深隐的特色,并缀以桥水相映,堤桥相连之景,以形成“萧散简静、疏朗雅致”藏书主题人文境界的造园基底;秋雪庵通过对护生堤的河道疏浚和地形整理,使其“秋水一泓、荻花四壁”的景观得以展现;而西溪梅墅隔数百亩平畴与湿地外围的天目山路遥遥相望,更有远处群山逶迤,向小和山奔腾而去……因此在地形水系的处理上现深隐高望之态,依两岸堤塘高岸,堆小坡以群梅覆坡,视线高远,隐于湿地而可远观城市,暗合士大夫小隐于林泽的隐逸主题。

而杭州三台梦迹整体环境主营幽远,其所在的西湖湖西地区原为一泻湖,随着时间的推移,注入湖泊水流所夹带的泥沙及营养物质沉淀,引起泥沙淤积,最终由湖泊变沼泽边平陆,因此在地形水系的改造上因地制宜,重在疏导,成山水相转之气候。

(2)建筑:山水之美,贵于自然[5]。因而在自然山水中的人文主题园林建筑物的写意在于其“点景”作用,所谓锦上添花,花终不能压景。无论是西溪湿地的人文主题园林还是三台梦迹的江南会,建筑始终是若隐若现藏身于自然环境之中,做到“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5]”,追求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共生。

(3)植栽:郊园多野趣,宅院贵清新[5]。野趣接近自然,清新不落常套。“野趣”与“清新”表达的是园林的总体风貌,植物也是这个总体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总体风貌的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自然山水中的人文主题园林清新野趣均可,往往根据其主题立意而设,但重在作画构图式的布局和乡土树种与人文主题树种的选择。如西溪湿地的人文主题园林梅墅强调士大夫小隐于林泽,贵在野趣,选择梅作为主题植物;而三台梦迹的江南会,根据儒商文化内涵的要求,重在清新,在保留整体山林大乔木的基础上,下层以整形的灌木来突出形成简洁、幽静、雅致的人文环境。

三、意到环中,生气远出,妙造自然之境

园林意境不以形象为审美终端,从园林的有限看到无限,又从无限回归有限,将天地吞纳于园林之内,才能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人文主题园林将自然之声、色、动、静与人之意趣融合,将物态上的随物赋形、物情上的心物交融和物理上的“望之无形,揆之有理”三者融通,谓之妙造自然之境。

无论是西溪湿地还是三台梦迹,都充分运用了画理来实现景观意境的塑造,如西溪湿地的秋雪庵和西溪梅墅,充分体现“态以远生,意以远韵”,使得两个景点小环境开合变幻有所不同,地势一高一低遥相呼应且景观视线能彼此因借;梅竹山庄、泊庵、西溪草堂和西溪水阁四周烟柳层叠,屏障拥护,建筑隐现其间,内外空间旷奥有致,视线深远变化。三台梦迹水随山转,筑水相缠,芦花柳荫,罗映洲渚,体现了静谧幽深的空间意境。

四、文终结语

中国传统园林博大精深,意境之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本源,在以面向大众服务为主的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中,我们也在园林意境的营造上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而自然山水中人文主题园林正是这种探索的其中一类项目。在这个传统文化相当缺失、生存环境日现危机的年代,风景园林规划对“妙造自然之境”的追求将是中国城市提升人文内涵,建立可持续人文气质人居环境的必经之路,也是对中国文化和美学智慧良性再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陈明松.中国风景园林与山水文化论[J].中国园林.2009.3

[2]孙大力.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画情结[J].学术交流.2007.3

[3]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陈从周.园林谈丛[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于丹(1982-),女,籍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学历:同济大学硕士.

论文作者:于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  ;  ;  ;  ;  ;  ;  ;  

妙造自然之境论文_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