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有少部分学生有厌学症、经常逃学、顶撞老师、沉溺于网络、不学习,因年纪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做出一些违法甚至犯罪的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学模式僵化,长期以来,中小学的教育注重应试教育,重视的是知识传授和知识量的积累。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度,学生只满足于考卷和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没有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没有自我分析和思考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当教育被彻底工具化以后,应试教育成为衡量学生学习唯一的好坏的标准时,也便埋没了部分学生的创新潜能,扼杀了部分学生的自身创造的灵性。
所谓创新就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状态,是潜在能力的挖掘,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结果。而创新教育就是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而在这一方面,信息技术教育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在教育领域中是新生的教学力量,它是集成了听、说、读、写、图片、声音、文字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教育对教育的创新,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传统的课堂的教学,是教师个人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讲到底,没有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可以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把必要的知识和资料通过幻灯片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出来,还可以通过视频播放一些现实案例,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创设课堂情境——提出问题、启迪思维——引导读书、共同讨论、交流,达到理论升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实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初一政治上《为坚强喝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千手观音》的视频或给学生播放一首刘欢的歌曲《从头再来》,通过音乐引入课题,或用音乐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课堂注入艺术的元素。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探索、创新的源泉,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力辅助性的工具,只要学生对那门课程有了兴趣,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它,学习它,想方设法知其所以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同从异,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比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幻灯片的应用》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初学时不知如何下手,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等到学生基本的操作熟练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通过大屏幕展示五彩缤纷的不同风格的学生作品,比较哪些作品具有创新、对照、提倡、归纳、总结,从而锻炼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与原则,多展示案例,要在教和学方面多选用能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方面的素材。在综合教学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能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逐步独立地能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他们敢创新,激活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过程是学生运用既有知识进行能动的智力加工过程,学生只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和善于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育也要向现代社会开放,与现代的社会的新科技接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为了应试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流媒体等技术的优势,综合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学习的兴趣等方面会起到的作用。
论文作者:黄勇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思维论文; 能力论文; 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