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莞市城乡规划局 523000;2.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523000;3.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523000
【摘 要】芝加哥曾是美国重工业基地和钢铁工业的发源地,二战后逐渐沦为“锈带之都”,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如今已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金融、文化、制造业、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芝加哥作为美国城市转型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其“百年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东莞正值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芝加哥城市发展历程,梳理各阶段城市与区域规划的背景、重点与策略,以期为东莞提供借鉴。
【关键词】芝加哥规划;城市转型;东莞
芝加哥地处五大湖地区,市域(City)面积606.1km²,是美国仅次于纽约、洛杉矶的第三大城市,是五大湖地区的交通中心,美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联系的枢纽。同时,芝加哥处于美国最大谷物种植和畜牧区,又拥有丰富的煤、铁矿藏及其他有色金属资源,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发展制造业潜力深厚。芝加哥大都市统计区(下简称“大都市区”)①包括周边14个县,跨越3个州,面积28120km²,是与芝加哥市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域范围。
一、芝加哥城市发展阶段
芝加哥立市于1830年代,崛起于20世纪初期,1950年代初达到工业经济时代的鼎盛时期;1960年代受全球经济局势转变和美国经济衰退、工业企业外迁影响,传统工业经济受到冲击,芝加哥步入了由工业城市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转型过程。总体来看,芝加哥的城市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城市发展初期(1837-1900年)。伴随美国西进运动与工业化,依托交通区位,大力发展水运交通,铁路建设,成为连接东北部发达地区与西部待开发地区的重要枢纽城市,使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2、城市发展黄金期(1900-1960年)。完善轨道与高速公路系统,投资建设奥海尔国际机场,通过交通现代化建设支持城市发展,芝加哥成为美国制造业中心和交通中心;
3、城市转型期(1960-2000年)。城市中心区工业衰退,郊区化趋势明显;政府主导加强市中心的城市更新,改善环境设施,打造宜居环境,建立城市工业保护区,推动经济向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高级化发展转型;
4、转型成熟期(2000年至今)。面对全球化挑战、区域平衡、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加强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支持城市持续、深度转型,实现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发展。
一、芝加哥各发展阶段的规划背景、重点与策略
芝加哥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分为大都市区、城市、城市中心区三个层面,且历次规划均与当时的城市发展阶段紧密结合。规划重点从发展黄金期的注重区域协调和城市框架搭建,到转型时期的城市中心区更新,再到转型成熟期,面对全球化与可持续议题,注重多元发展、区域综合统筹发展。
1、发展黄金期:1909年《芝加哥规划》确立百年规划蓝图
20世纪初芝加哥城市人口膨胀,开始出现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交通拥堵及环境恶化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和维持城市繁荣,芝加哥商业俱乐部组织编制了1909年《芝加哥规划》,成为美国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
该规划主要针对芝加哥市区范围的物质空间进行规划,侧重于构建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空间架构,并关注区域层面交通、生态的控制与协调。包括建立高效的交通系统,形成街道体系及园林绿地系统,中央商务区等重要公共空间。
“1909年规划”构建的方格路网和圈层式绿色开敞空间,确立了芝加哥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并使湖滨地区成为最具魅力的景观区和公共活动区。日后的多版规划均在该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没有对城市骨架进行变动,只是在功能定位、土地使用、公共建筑、企业外迁、道路改善、住宅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
2、城市转型期:注重城市中心的功能更新与提升
在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70年代石油危机和8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影响下,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芝加哥出现经济衰落的危机。同时,“郊区化”日益盛行,中上阶层从城市搬往郊区,商业服务设施和企业也随之外迁,芝加哥中心区出现“空心化”、就业岗位大量减少和人口不断流失等问题。为恢复中心区活力,芝加哥市政府与商界团体共同制定了多个中心区的再开发战略,包括1958年《芝加哥中心区发展规划》、1973年《21世纪芝加哥规划》和1983年《芝加哥中心区规划》。
这时期规划主要集中于芝加哥市区范围,规划重点是以公共投资兴建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进而带动私人投资,推动中心区复兴,促使中心区成为现代服务、公司总部、金融与证券机构的集中地,促进经济向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多元化发展转型。
通过多个连续性规划的实施,推动了芝加哥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中心区商务和金融活动不断聚集,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逐步恢复活力。
3、转型成熟期:强化大都市区的区域统筹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和区域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芝加哥迫切需要主动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提升全球竞争力和维持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然而,芝加哥大都市区内的地方政府众多、政治权力分散,增长的持续分散化打破了土地利用与交通、就业与住房、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平衡,对生活、生态环境带来冲击。城市急需转向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继续优化城市空间以吸引人才。这一时期,芝加哥大都市区成立了区域规划机构(CMAP),更注重大都市区的统筹规划,主要包括1999年《芝加哥大都市区2020规划》、2003年《芝加哥中心区2020规划》、2005年《区域框架性规划》和2010年《走向2040综合区域规划》。
该时期规划主要是在芝加哥大都市区和市区范围,规划重点关注区域融合,控制城市蔓延,提倡TOD模式发展、高密度混合土地使用,促进社区、开放空间、经济系统、文化等不同网络的叠合与相互连接,促进区域的健康发展,能够持续地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中心区开发强度,拓展公共景观空间,提升中心区环境品质,构建高质量、多样化的现代城市空间。
这时期侧重全面的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规划,采用协作式规划模式,开展更广泛的咨询和公众参与,以充分考虑区域内各利益主体愿景,并形成共识。其规划的技术方法、程序与实施管理机制逐渐走向成熟。
二、芝加哥城市与区域规划对东莞的启示
1、及时而有效的规划
芝加哥十分重视规划的引导作用,并充分认识到只有走持之以恒、渐进式的转型道路,才能在转型过程中有效化解各种问题和各方矛盾。一是在快速城市化初期,通过“百年规划”,确立城市空间结构,并确保其延续性,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转型时期通过规划引导,提升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重视扶植传统优势制造业,使城市顺利转型至多元化发展。
东莞目前同时面临区域竞争和自身转型等问题,应该关注市域层面统筹和城镇功能更新两大重点。应及早谋划,在发展理念和目标、空间结构方面形成共识,保持规划的延续性。转型期间也应注重引导空间功能、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城市发展活力。
2、区域综合统筹的规划
规划不应只是关注土地、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既要注重协调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与产业、人口发展同步,也需考虑能源、环境等方面承载力,开展广泛的公众咨询,部门协作,形成共识目标,确定发展战略与策略,并最终通过规划转化为政策加以实现。如芝加哥为保护其产业的发展空间,避免房地产开发侵占,而专门划定制造业规划区,制定政策支撑产业发展。
东莞应走向区域统筹,开展总体战略研究和综合型规划,加强公众参与、部门协同,强化规划转为政策的实现路径。以广泛咨询形成发展目标和空间格局的共识,指导发改、规划、国土、财政、能源、水利、环境等关键部门的政策制定;以次区域差异化、特色化规划,转化为促进地区政策机制的制定。
3、保障底线的规划
芝加哥规划注重保持生态底线,保持公共服务有效运作,其他非触及底线的交由市场和地方自行选择发展。尽管不同发展阶段规划的侧重有所调整,但1909年芝加哥规划确立的生态结构和廊道在一百年后依然得以保持,规划实施与建设均遵循了底线不可碰的原则。
东莞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局部城镇功能和土地利用等会有所调整,但应当有不变的内容,如生态绿地、河流水系、重大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等,是城市生态安全线、城市运行生命线、城市历史记忆线,应通过规划设定底线,实行严格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Burnham Plan Centennial Committee. The Plan of Chicago:a regional legacy[Z]. 2008.
[2]Carl Smith. The plan of Chicago:Daniel Burnham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American city[M]. 2006.
[3]City of Chicago.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Central Area of Chicago. 1958
[4]City of Chicago. The Chicago central area plan:preparing the central city for the 21st century[Z]. 2003
[5]The Commercial Club of Chicago. Chicago Metropolis 2020:Preparing Metropolitan Chicago for the 21st Century[Z]. 1999.
[6]Northeastern Illinois Planning Commission. 2040 Regional Framework Plan[Z]. 2005.
[7]Chicago Metropolitan Agency For Planning. Go to 2040:Comprehensive Regional Plan[Z]. 2010.
[8]俞世恩. 芝加哥崛起的基石:“1909年计划”[J]国外城市规划,2001(4).
[9]张庭伟. 为多元化的城市经济创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芝加哥城市发展的一些做法[J]. 城市规划汇刊,2002(6).
[10]张庭伟. 城市的经济转型和空间重组——芝加哥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Z]. 2003.
[11]丁成日. 芝加哥大都市区规划:方案规划的成功案例[J]. 国外城市规划,2005,20(4).
[12]黄玮. 中心•走廊•绿色空间——大芝加哥都市区2040区域框架规划[J]. 国外城市规划,2006,21(4).
[13]黄玮. 空间转型和经济转型——二战后芝加哥中心区再开发[J]. 国外城市规划,2006,21(4).
[14]吕维娟. 全球城市芝加哥的成功转型及其面临的挑战——《全球城市芝加哥》综述[J]. 国外城市规划,2006,21(4).
[15]吴之凌,吕维娟. 解读1909年《芝加哥规划》[J]. 国际城市规划,2008,23(5).
注释:
①大都市统计区(MSA),是指一个较大的人口中心以及与其具有高度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地区的组合。
论文作者:陈俊峰,黄泽栋,徐文丽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芝加哥论文; 城市论文; 中心区论文; 区域论文; 美国论文; 市区论文; 东莞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