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教育价值的再思考_地理学论文

地理学教育价值的再思考_地理学论文

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论文,地理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由来已久,地理教育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然而进入到20世纪末的中国地理教育却陷入了困境,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已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重新思考。

地理学科教育内容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从远古到今天无时无刻不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变得越来越密切。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起始于对居住环境和取食环境的有意识的选择。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直到现代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经过了依赖、顺应、掠夺到协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理知识不断积累,地理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人地关系的理论由曲折通向坦途。这些都体现了这样一种必然的结论:地理知识相伴于人类而产生,地理知识相伴于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地理学科教育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生产力。地理科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一方面,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丰富充实了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地理知识的积累,可以引导人类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活动,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中世纪的远征探险开始,每次地理发现必定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和社会震动,推动了社会产业的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在地理研究方面的运用,使人们对地球环境乃至宇宙环境在更大范畴和更深层次上有了了解。如计算机制图使制图速度提高了许多倍;遥感技术的运用亦延长了人们的视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当然,地理学科理论的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尽全是有益的一面,与其它事物一样,地理学科理论的发展,亦走过了曲折的过程,如人地关系的探索,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世界人民经过了两次大的浩劫,追其根源与德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有关。“地缘政治地理学”成为一种政治上的工具,为统治者所利用。这种理论目前仍被西方政治家所推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学科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及地理教育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会的需求促进了地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地理知识产生和丰富的过程也是地理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古代的地理教育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的,传授的内容主要是辨认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寻找食物来源和如何避灾。在中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贵重金属和香料,以及对传播基督教的热忱,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加快了,各种探险活动风靡西欧,地理知识信息成为重要的商业信息。与此同时,因探险活动的需要,亦促进了地理教育的产生。据史料考证,15世纪的葡萄牙为了航海贸易的需要,出现了地理研究的专门学校,对水手和船员进行航海、测量、绘制地图等与地理相关的专业培训。17世纪中叶夸美纽斯率先主张地理在学校教育中单独设科教学,而19世纪中叶近代地理学奠基人洪堡和李特尔为地理学科体系的创立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地理知识的丰富和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地理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方法上,都较过去有了全新的发展。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已经确定在“地球表层”。现代社会,因为人类认识范围的扩大,需要从高空俯视地球并进行勘探,因此促使了地理学方法手段的更新。因研究内容更加广阔,拥有地理信息更加充实,研究方法从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走向定量模拟。所有这些在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中都得到体现。

中国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认同,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人们一直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衡量一个人知识的丰富程度,这反映了地理知识的价值在一个人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社会对地理知识价值的认同。从原始社会人类选择居址到末期的“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就有了从事地理位置测定及天象观察的专门人员,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尽管古代地理研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带有较强烈的迷信色彩,并常常与“风水”联系在一起,但在漫长的五千年文明中,它对古老的中国社会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对地理科学也曾作出过很大的贡献,丰富了世界地理科学的宝库,如古代中国的地理游记及制图是世界上领先的。我国是世界上进行地方志教育最早的国家,我国的地方志史料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禹贡》等著作,为进行传统的地理教育作了素材上的准备。而像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那样,为我国摘掉“贫油国”帽子做出举世瞩目成就的老一辈科学家,激励了几代人投身到地理学科教育和地理研究的行列,也使地理科学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8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趋势下,中国地理教育改革的速度超乎寻常。这种改革首先表现出学科教育更具时代性和社会性。在培养目标的转变上,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改革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同时随着世界性的人类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强调人类与环境协同发展,“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地理课堂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地理观、环境观、国情观的主阵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已作为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地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并驾齐驱,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时代的特点,高新科技手段已进入地理教材之中;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人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产生的疑虑,致使课程设置和评估机制的改变,使得地理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非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更加下降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时的缩减,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时数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 而国外一般达到10%左右。第二,教师队伍的流失。由于地理教师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使得部分地理教师已纷纷离开多年从事的岗位,地理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三,地理学科教育的选拔功能已经失去,从事地理研究的后备人才匮乏。

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因素:地理是一门古老的基础学科, 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地理学科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课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要实现社会公正、和谐发展,单纯依靠简单的政治手段是很难达到这个目的的,而必须通过提高全民的地理素质才能实现。(2 )经济因素:地理是一门具有巨大潜力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从而促进经济的科学化增长。(3)国际因素: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单靠个人、团体或某国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人类的共同合作和努力。而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了解、理解,通过地理学科教育才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科教育价值的认识左右着教育的实践选择。地理学科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学科教育价值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中国地理教育中出现的不良倾向都是不正常的。这些现象将在课程改革的驱动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必将得到应有的转变。

标签:;  ;  ;  ;  

地理学教育价值的再思考_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