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电医院院感科 广西南宁 530219)
【摘要】 目的 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研究预防控制措施及对策,降低轮状病毒医院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3年1月和10月轮状病毒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月儿科医院感染率为1.55%,轮状病毒占50%;10月儿科感染率为1.04%,轮状病毒占100%。结论 轮状病毒医院感染是与轮状病毒患儿住院增多,易感人群占住院人数比例增多等相关。保护易感人群,严格医务人员手卫生,病房终末消毒管理等,对易感人群进行保护性隔离是降低轮状病毒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60-02
为了降低轮状病毒(rotavirus,RV)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尤其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住院人数增多时段的医院感染率,本次选择我院2013年1月、10月儿科轮状病毒性肠炎医院感染的资料进行分析,查找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预防控制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监测人数145,其中轮状病毒易感患儿6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7例,发生医院感染病例2例,其中1例为轮状病毒肠炎。10月监测人数96,其中轮状病毒易感患儿54,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5例,发生医院感染病例1例,为肠道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均为男性患儿,年龄10个月~1岁1个月。
1.2 检验方法 采用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北京新兴四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感染诊断标准 (1)根据轮状病毒潜伏期2~3日[1]。(2)临床症状:每天水样便3~5次。(3)大便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以上情况符合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 调查方法 根据临床医师的报告,院感科人员深入病房调查核实,对感染患儿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用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x2检验。
2 结果
感染率与感染部位 1月份儿科医院感染率为1.55%,轮状病毒易感人数63,发生医院感染1例,易感人群发病率1.59%,占医院感染部位的50%(见表1)。10月份儿科医院感染率为1.04%,轮状病毒易感人数54,发生医院感染1例,易感人群发病率1.85%,占感染部位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见表2)
表1 1月感染部位构成比
监测人数(其中17人次为轮状病毒肠炎)感染人数感染率%易感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构成比%
14521.46311.5950
表2 10月感染部位构成比
监测人数(其中15人次为轮状病毒肠炎)感染人数感染率%易感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构成比%
9611.045411.85100
3 讨论
3.1 感染因素分析
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是新生儿和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主要侵犯6个月至2岁婴幼儿[2]。轮状病毒性肠炎传染性强,在儿科容易引起流行。感染危险因素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住院人数增多、易感人群增多、住院时间长等密切相关。其它导致婴幼儿易感因素[3]:a.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和量的变化。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b.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C.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胃肠负担重。D.机体防御功能差 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分泌型IgA(SIgA)均较低,肠粘膜免疫的防御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均不完善。E.肠道菌群失调 新生儿生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变化或滥用广谱抗生素,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等等这些因素均可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概率越大。
3.2 预防对策
3.2.1 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为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的理想方法[4],口服疫苗见诸多报道,保护率在80%以上。
3.2.2 在轮状病毒住院患儿增多时段,对易感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分区安置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对家属进行轮状病毒肠炎宣教,以提高对轮状病毒肠炎的认识,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婴幼儿,配奶前要洗手,婴儿的食具用后用前要消毒,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2.3 医务人员的手是病源菌传播的重要媒介,由医务人员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0%[5,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切断传播链,杜绝直接接触传播。
3.2.4 严格病房消毒管理,专用拖把,每天床头柜用消毒剂擦拭。每天自然通风两次,每次时间30分钟,降低轮状病毒呼吸道传播机率。做好病房终末消毒,轮状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患儿出院后病房进行彻底空气、物表的消毒,必要时采样合格后放置新病人。
3.2.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效果,慎用广谱抗菌药物,避免正常菌群失调。
3.2.6 缩短住院时间。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出院,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 湖南科学出版社1998.10 徐秀华主编 临床医院感染学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潜伏期、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 36
[2] 人民出版社出版 胡必杰 刘荣辉 陈文森等主编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2013) 轮状病毒 123
[3] 人民卫生出版社 沈晓明 王卫平主编 儿科学第七版 247
[4] 人民卫生出版社 沈晓明 王卫平主编 儿科学第七版 256
[5]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2(1):11
[6] 刘灿兰,刘红,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8(4):5
论文作者:韦小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病毒论文; 医院论文; 肠炎论文; 患儿论文; 人数论文; 易感论文; 感染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