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看中国足球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西文化论文,中国足球论文,角度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00)04—0016—03
CLC number:G80—05
Docur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 —9154(2000)04—0016—03
1 文化土壤是足球发展的母体
足球热风靡全球,这无疑是当今一件引人注目而又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但20年过去了,中国足球仍然在国际赛场的门前徘徊,长久陷入屡战屡败的怪圈之中。中国足球缺失什么?中国足球路在何方?人们的总结议论已经由最初的片段议论转变为整体思考,由就事论事转变为多层面、多视角分析。笔者认为把中国足球溶入体育文化背景渊源进行探索,也许能给中国足球的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足球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非凡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由于足球运动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便形成了带有其民族文化烙印的各种风格流派。从民族文化心理、知行方式到地理和人文环境都对本民族足球的表现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
从西方近代体育的发展我们看到,世界上真正的近代竞技体育是在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历史脚步声中,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所代表的人类理性精神向封建和教会势力一次次猛攻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竞技体育冲过黑暗时期的质的飞跃。从古希腊时期,角力、摔跤、跑、跳、掷标枪、掷铁饼到近代的拳击、足球、健美运动等,无不折射出其文化的光芒。这些运动使身体直接与大自然的各种变化相交,在人与自然的对抗中,显示出人不畏天,而能战胜、征服自然的信念和能力。众多的体育项目都带有强烈的对抗竞争性。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的发展过程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极其丰富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但在这种文化中无疑也包容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儒家思想消极层面的巨大影响,这在体育思想、体育制度、体育运动的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反映:重伦理、倡中庸、轻竞争。体育运动的生命力在于竞争。但儒家的伦理道德和处世哲学与此相反,倡中庸、和为贵。要求人们舍功利取仁义,安于现状,不为人先;重群体、轻个体,要求人们遵从“三纲”、“五常”,行为要和谐、统一、礼让;重文轻武,主“静”不主“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读书作官是知识分子终身奋斗的目标。鄙视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形成社会风气。自汉代大兴儒学之后,尚武之风大衰,而重文轻武之风则益盛。“秀才挟弓矢出,世人以不才目之”。体育运动被儒家视为“玩物丧志”的末举,剧烈的体育文化为世人所不齿,结果使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沦为宫廷宴会上的表演娱乐节目,失去了体育运动的本意。历代的重文轻武之风导致了中国体育文化每况愈下。[2]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西方近代文化也涌入中国,保卫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堤如清王朝的封闭国门一样,很快溃决。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滔滔巨浪冲击下,失去了平衡,也丢掉了自己的地盘,出现了除武术等少数运动项目外,几乎全部让位于西方体育竞技运动的局面。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是中西方两种传统文化的产物,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中西方民族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形态和民族心理,它包括个性、情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定势等,这些民族心理特征,影响着民族文化的选择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体育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向。[3] 所以尽管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已有足球运动(蹴鞠),但中国现代足球却举步维艰,在冲击世界杯的征程中步履蹒跚。
90年代以来,中国足球从西方引进了职业化、联赛制,外聘了洋教练,引进了外援,输出了健力宝队等等,我们追求到手的只是西方足球的外型,然而这些并非是什么灵丹妙药,并未给中国足球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变化。我们缺失的是适合中国足球发展的模式,探根求源,中国足球危机产生于文化根源,放眼世界,文化与足球有着不解之缘,什么样的文化孕育出什么样的足球风格。
每一个民族所喜欢的体育运动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性格。足球运动需要的是一种接近于人的自然本能的冲动,个性的充分发挥,进取心和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以及对足球韵律的理解,而这种对足球韵律的理解,实际上就是球员在节奏和韵律方面的天赋,进而形成了球队的整体和谐。审视一个国家的足球风格,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该国的文化。
拉美文化不乏欧洲文化的古典与浪漫,以及印地安文化的激情与冲动,人们一直以“艺术足球”、“浪漫足球”和“桑巴足球”的称呼来定格拉美足球的风格,这是对拉美足球的灵魂——文化对足球影响与制约的最恰当的表达。100多年来,巴西人、阿根廷人、墨西哥人, 还有乌拉圭人和巴拉圭人等,以其拥有的满腔浪漫情怀,在足球场上的美妙创意,展现了勇气、想象、冲动和洒脱,球员充分发挥个性,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全身心投入比赛的挥洒自如,随心所欲的即兴发挥,精湛的个人球技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跑位,创作了一种神奇的足球文化。
英国文化是英式足球的源泉,英格兰文化塑造了强大的英格兰民族,现代足球运动源于英国是偶然,也是必然。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征服相连,与战争相伴,扩张与征服形成英格兰民族文化的传统内涵,也造就了长传吊冲的英式足球的基本风格。正是这种足球风格,使英国曾“打遍天下无敌手”,直到1953年,本土作战不败的记录才被匈牙利人打破。从此,亦是由于英式足球的呆板与单调,英国足球一直走下坡路。保守主义与变革精神是英国民族精神的两大支柱,保守使英格兰民族稳重守成,变革使英格兰民族充满生机。近年来英式足球重振雄风,风韵犹在,但又夹杂许多新的特点,尤其是大打技术足球,开辟出一种新的境界。
“大和”精神维系着日本足球的未来,日本“大和”文化源于中国,到近代又不断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是一种动态的文明混合物。日本民族文化核心是集团主义,大和民族的力量之源在于团结与合作精神。日本足球可谓大起大落,多年来一直徘徊在亚洲二流水平上,但1993年,日本足球率先走上了职业化道路,短短一年时间,接连摘得戴拿斯杯、亚洲杯、亚洲冠军等桂冠,1998年又打进了世界杯决赛圈,令世人刮目相看,其成功的经验在于兼容性。融入西方先进足球文化的日本足球踢出全攻全守的现代化足球风格。
从世界各国的文化与足球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文化对足球的发展至关重要。文化土壤是足球的母体,尽管足球还受到种族、体能、语言等影响,但无疑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西方这块特殊的文化“土壤”中,才使现代足球发展成为动斗酣畅、风格淋漓的体育比赛项目,充分体现出人类“返朴归真”的“野性”,而中国恰恰缺少培养这种“野性”的文化氛围。[4]因此,要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 仅靠改革赛制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适合足球运动生长的“土壤”(文化氛围)和气候条件(足球选材、教练水平、训练、培养足球明星、足球意识培养、球员心理素质等问题)。
2 秉承与兼容,培育适于中国足球生长的文化土壤
“体育文化是一种不拒绝任何人的文化,一种直观、动态、显性的以身体来表现、保存、传承的人体文化”,体育文化的这种文化学特征,使它成为超越国界民族和地域性的世界文化现象。现代足球的发展,打破了地域环境与人为壁垒造成的世界体育文化交汇屏障,促使世界体育文化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各地域、各民族的足球文化以丰富的个性,逐步融汇到世界体育文化之中,形成从体育文化的区域性选择到体育文化的多元融汇,互为补充的世界足球文化模式。各国的足球文化在坚持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呈现出互补与交汇的历史趋势。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正经历巨大的转型期,国家奉行的改革开放、强国富民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与契合。中国足球积极学习先进的西方足球文化体制和改革,正在走向开放,走向与世界的接轨,但是中国足球文化的发展绝不能成为西方足球文化的中转站和储存库,而应该秉承民族文化的基源,取其精华,在坚持民族体育文化个性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兼容并蓄地接纳各国足球文化的补养,培育适宜中国足球生长的文化土壤,要坚决屏弃那种有技术无道德、金钱至上的体育异化现象。
3 中国足球需要智慧、也需要铁腕
近年来,中国足球改革了旧体制,但城墙推倒后并没有人去修建新城墙,爱国主义被冷落之后也同样没有一种非常力量去召唤某些队员的中华意志,一些球员成了金钱的奴隶。连一些外聘教练员到了中国,对中国球员的超前解放也大感困惑不解。
一个好的球员必须具有强壮的体魄,较高的理解反映能力和熟练的技术技巧,这三点中国足球队员都严重不足。因此,中国足球队员在比赛中每每过分依赖场边的教练,缺乏能在场上临场指挥的队长和球员,也少有善于应变的球员,因此表现出来的是,中国队在比赛中起伏跌宕,极不老练,最不能令人信任,不知哪一刻是“黑色的”。足球竞技,表面上看是身体素质和身体技能的展示,实则是智慧竞争。在需要身体素质和技巧的同时,离不开智力的支持,可以说,智力是体育竞技的统摄因素和力量。中国男子足球队多次冲击世界杯未果,谁能说与教练指挥能力不足,足球谋略欠缺,运动员心理素质差,很少用脑子踢球没关系呢?
现实的问题是,要大力加强足球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敬业精神,需要有铁腕教练统领、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努力提高球员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大力地开发球员自身的智力潜能,以智慧弥补体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开拓提升运动水平的方式和途径,全方位、多视角地寻找超越对手的方法。
足球与文化密不可分,发展足球不可忽视文化的作用。中国足球发展之路应将中国文化精髓与西方足球文明融合,秉承与兼容结合,营造一种求强的猎猎雄风,锻磨国人钢筋铁骨的健壮体格,树立起舍我其谁的主体性意识,培养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足球文化,塑造现代中国足球模式。只有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里的足球,才会走出困境越踢越旺,才能尽早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