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角下的环境产业分销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战略研究论文,环境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营销是全球性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营销是由现代国际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所引起的。
环境问题是一个既具有区域性、国别性又具有全球整体性、系统性和共同性的问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已经渗透到地球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国家。温室效应、生物物种锐减、土壤沙漠化、工业废水排放以及水、海洋与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公害,如目前全球有1/3的陆地面积已成为沙漠或正在沙漠化,有40多个国家缺水,20亿人口用水紧张。近年来,欧洲多国爆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使全球许多国家的生产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据估算,我国每年因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8亿元、水污染达377亿元、固体废弃物污染为79亿元、农药污染为147亿元、自然资源破坏为212亿元。
因此,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确立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营销战略。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营销是由国际市场消费者环保意识及观念的强化和环保市场需求的压力增加所决定的。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到2000年前后,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开支将达到3000-6000亿美元。据1990年的调查,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和77%的美国人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另外,据加拿大消费者协会1992年所作的调查表明:94%的消费者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环境因素,并有许多消费者表示宁愿多付10%的钱购买于环境无害的产品。从我国来看,绿色食品的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到2000年已形成年销售约120亿左右的市场,购买过绿色食品的城市居民已接近70%。在消费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与行为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环境(绿色)产品的需求将成为国际市场一股新的潮流,使环境产业营销成为国际营销的重点。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营销也是由于国际贸易和营销中环境障碍与摩擦所引发的。
在国际上盛行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并实施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等,构成了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中的环境壁垒和障碍,形成对国际营销活动的严重威胁。如90年代初,欧洲国家严禁含氟里昂的冰箱进口,使我国传统电冰箱出口量从50万台下降到23万台,出口额也从1.3亿美元下降到5000万美元;再如轰动全球的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案;丹麦要求所有进口啤酒、矿泉水和软性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容器;美国与委内瑞拉关于限制进口汽油等案件均起因于环境保护。
(四)实现环境营销也是国际领域绿色产品、环保产业发展竞争的需要。
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保产业在防治污染、回收废物和节约能源、提高效率与产出等方面已形成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许多发达国家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水平,在环保产业的国际贸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早在1994年3月,美国商务部就把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出口产业。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还在税收、贷款、出口政策上对环保产业倾斜,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凭借在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新兴的环保产业市场上与发达国家展开了日趋激烈的竞争。
从我国的情况看,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6月的调查统计,1997年,我国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在全国7617家与环保有关的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环保产业在专业领域的发展不均衡,社会化服务程度低,标准化、系列化程度低。
为了从根本上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开拓和占领由环境产品、环保技术和环保服务所构成的庞大的国际“环保市场”,满足国内环境需求和适应国际环境贸易形势的发展,实行全球化视野下的环境营销将成为我国企业的有效选择。
二、基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企业环境产业分销战略的基本构架
对中国企业来讲,开展环境产业国际营销所面对的困难和障碍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最大的困难之一是环境产业的分销战略。正如Philip.kotler所言,分销渠道决策是所有营销决策中最困难、最具挑战性的决策。因此,我们特别关注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企业环境产业分销战略。在全球化及环境营销时代来临的背景下,针对环境消费需求增加和环保市场竞争激烈的新特点,我国企业有必要按照全球化营销战略的要求构架其环境绿色产业分销战略模式,并寻求其实现的基本途径。
(一)中国企业环境产业分销战略的基本思想
从全球化营销的角度出发,首先要确定我国企业环境产品分销战略的基本思想:第一,环境产业分销作为环境营销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一种基于全球范围内的全方位营销活动,要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断转换和变化;第二,全球性的环境产业分销是在竞争更激烈的氛围下进行的,基于其所具有的政策性和风险性,必须考虑竞争与联合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三,必须考虑和明确环境产业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在环境产业发达国家和环境产业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技术与产品需求特征,这种环境技术与产品需求上的差别,将影响国际环境市场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并制约我国环境产业营销与分销活动的开展;第四,对中国环境企业而言,应逐渐实现国内外环境产业分销渠道的一体化。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环境营销要通过发展自己的环保产业或绿色产品去满足其正急剧上升的庞大的环境市场需求,同时又要通过参与世界环境(绿色)产业贸易来获得技术和资金等。
(二)中国企业环境产业分销战略
基于全球化视野下的环境市场营销战略考虑,中国企业必须从分析研究国内外环境产业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入手,从三个方面,即不同国家绿色产业市场客户需求类型、特点和规模,不同国别市场竞争态势以及全球环境产业技术变化趋势等来分析和确定我国企业可以进入和占领的目标市场,并由此选择中国企业在国际环境市场上的分销战略政策与实施策略。
1.根据国际环境产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必须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的调研分析。据ETDC(环境技术开发公司)所提供的数据和预测结果表明,在全球环境产品市场上,正发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的变化,也就是说,国际环境(绿色)产品贸易与竞争活动,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而且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环境产业市场的这一变化,将使国际环境(绿色)产品贸易与营销,尤其是环境产业发达国家的绿色产业市场更呈现出可观的前景和复杂的竞争态势。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在某些绿色环保产品(主要是农产品)生产上具有一定优势,而分销渠道的选择和利用则是他们进入国际环境市场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全球环境(绿色)产品市场的研究,尤其是对一些与我国相邻的发达国家(如日本、新加坡等)和某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市场的调查研究,同时也需加强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绿色产业市场的信息跟踪和研究,以寻找我国环境企业的市场营销机会。
2.必须对全球绿色产品市场的技术需求与产品需求类型进行研究。从APEC(亚太经合组织)中环境产业发达国家和环境产业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的明显不同的环境技术与产品需求特征,我们可以将环境技术大致概括为四类:环境治理技术(即污染治理与生态破坏治理)、生产终端的污染减排技术、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产生技术、可持续性技术。通常,将前两类技术统称为“终端”(End-of-Pipe)治理与控制技术,而将后两类技术统称为“洁净技术”。从环境产品需求来讲,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及各国的环境保护法规、条例等要求,则主要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安全、优质的“环保产品”或“绿色产品”。由于不同类型国家的环境市场需求不同,必须根据我国环境产业或产品的特点和国际市场竞争状况,选择较适宜的环境产品目标市场和环境贸易与营销战略实现途径。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由于环境产业所特有的政府驱动机制,使之形成了环境产业(环保产业)的最直接的两类主要消费群体,即政府与公益性组织、企业。因此,在研究国内外环境市场时必须更多地考虑政府与企业这两类特定的用户需求。
3.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绿色产品分销渠道选择与运作来讲,必须从全球性和区域性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并由此决定其渠道模式。一方面,要根据绿色产品的生产、需求特性,优先考虑满足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需要,通过开拓和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绿色产品市场来提高我国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在绿色产品生产与技术逐渐成熟的基础上,进入像APEC中的区域性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并逐步向周边地区和全球绿色产品市场进军。具体来讲,主要活动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境市场;优质、高效、安全的具有绿色环保意义的消费品市场;传统的服务于终端治理与控制的环保产品市场以及新建产业投资项目中的环保产品市场。
4.寻求最佳的营销实现途径。从国际贸易和营销的角度分析,一般有这样几种形式:(1)通过所在国家的经销商或代理商,实现环境产品与服务的直接输入;(2)通过建立合资或独资经营的环境或绿色企业,向所在国提供环保技术、产品与服务;(3)通过全球性网络技术系统,利用电子商务,为他国提供相关的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从全球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对国际环境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往往总是与对所在国的投资、援助或贷款、环境管理模式与技术输入的影响分不开的。如我国山东省许多地方通过第一种形式,将所生产的绿色食品或环保产品直接输入到日本、韩国等;而东北地区的不少农民组织和企业,通过劳务技术输出和建立合资企业等方式,为俄罗斯等国家提供绿色食品。
三、实施全球化环境产业分销战略的若干思考
(一)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教育,在资金、税收等政策上支持环境产业的发展和绿色环保产品的生产经营。
具体来讲包括:引进市场机制,尝试和探索实现环保产品的集约化开发;充分利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提高环保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加强中西部地区环境产业的专业发展水平,通过专业化分工,使产业升级,建立若干环保产业基地,适应国际市场环境产业与产品竞争的需要,积极开拓国际环保市场;通过积极推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使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规范化、法制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我国环境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营销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中国环保产业与绿色产品分销制度。
世界范围内急剧上升的环境压力及由此转化而成的庞大的环境市场需求,是中国大力发展环境产业、中国企业开拓与实施全球性环境产业营销与分销战略的重要动力和先决条件。为此,政府作为环境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需要大力加强与环境产业有关的标准制度、法规建设,规范环境产业分销渠道网络建设,建立与国际环境产业,(产品)市场和分销渠道体系接轨的法规制度、金融政策等,具体包括对有关环境产业和环保产品实施强制性监察和检疫制度;严格制定环境产品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标准;加大对环境产品分销和流通的科技投入、市场建设的资金支持及政策扶持力度,从而全方位地构造适应国内外环境产业与市场发展的分销渠道支持体系。
(三)建立参与全球环境产业营销的分销渠道系统。
从参与国际环境产业竞争和绿色产品国际营销的要求出发,应确定环境产业分销渠道主体。如可考虑适应国际环境产业市场发展的趋势,建立一种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工贸、农贸、技贸结合型大型环保产品流通企业集团。从环境产业分销渠道建设和创新的角度讲,可有效地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网,增强我国环境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获取市场份额的能力。
标签:环保产业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分销渠道策略论文; 分销策略论文; 渠道分销论文; 全球化论文; 分销模式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市场战略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环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