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青藏铁路花园学校 810006
摘 要: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灿烂,无比辉煌的。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巨大财富。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探求人生价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呢?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
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可以说,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先辈创造了丰厚的古代文化,未来的文化需要我们和后代人来创造。我们没有理由否定过去,也没有理由推卸未来的责任。因此,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继承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批判地吸收,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分析,变革,应用,根据新世纪的社会需要,提出新的文化研究课题,大胆开拓创新,开创未来更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灿烂,无比辉煌的。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巨大财富。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它能振奋民族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探求人生价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和与一些中小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知之甚少。但如若提及,学生们又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不少积极因素是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的。它对学生的发展观念和张扬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古代文化中有感染力的内容,震撼学生的心灵,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
社会各阶层,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谈论、讨论甚至争论,特别是教育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近几年各级各类考试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逐年增多,而且今后这一比例将有更显著的提高。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化知识较多,现行高中新教材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含量更是大幅度的提高。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教学,忽略了古代文化知识的传播。学生缺乏对古代文化知识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尤其是对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核心的古代文化的精髓缺乏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大力度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让学生清醒地认识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认识中国当今的国情,为创造中国的明天打下良好的基础。
摆在面前的是——我们将如何在校园中开辟传播古代文化的阵地?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成为传播古代文化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传播古代文化有其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的:“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里的人文性就决定了语文学科应该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的中国古代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有中华民族传统性格、道德、精神和意志品质的中国人。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古代文化的内涵,充分融汇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和谐的气氛,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觉实现思想、意识、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净化。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多而广,但由于教材中没有专门论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课文,这些知识都零散地分布,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更难。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搜集整理,以课本为基础,不断地整合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将分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根据教育的功能不同梳理归类,呈扇面辐射展开,拓宽范围并向纵深发展。在传播零散的古代文化知识时采用专题讲座、成果展示等方法,同时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打开思路,养成良好的治学习惯。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让阵地捷报频传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容易理解的、有现实意义的、能体现祖国优秀文化的内容。只要老师讲的好,学生是会喜欢的。让学生从知识中了解文化、欣赏文化、自觉地应用文化,在学中思、品、用。譬如现在好多学生找不到人生坐标,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却想一夜成名……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开发教材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走近屈原,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近陶渊明,理解什么是高洁;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感受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实现文化的传递,精神的传递。使学生自觉实现思想、意识、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净化。在一次次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古代文化素养,广泛涉猎优秀的古代文化,静下心来去研读、去感悟、去思考,因为我们是传播者,传播优秀的古代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古代文化浩如烟海,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内容从范围上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不能面面具到,因此我们还可以不断开拓新的阵地,让古代文化丰富起来充盈整个校园;让古今文化交汇、碰撞,让文化如一颗颗种子乘着春风播撒到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变学知识为用知识,拓展自己、丰富自己,形成自己的发展观念,成为既具传统美德,又具时代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论文作者:焦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文化论文; 古代论文; 学生论文; 中国古代论文; 知识论文; 中国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2期论文;